
【原文】
It may be safely assumed that, two thousand years ago,before Caesar set foot in southern Britain, the whole countryside visible fromthe windows of the room in which I write, was in what is called "the stateof nature." Except, it may be, by raising a few sepulchral mounds, such asthose which still, here and there, break the flowing contours of the downs, man'shands had made no mark upon it; and the thin veil of vegetation whichoverspread the broad-backed heights and the shelving sides of the coombs wasunaffected by his industry.
[查看全文]
【严译】赫胥黎独处一室之中,在英伦之南,背山而面野。槛外诸境,历历如在几下。乃悬想二千年前,当罗马列大将恺彻未到时,此间有何景物。计惟有天造草昧,人功未施,其借征人境者,不过几处荒坟,散见坡陀起伏间。而灌木丛林,蒙茸山麓,未经删治如今日者,则无疑也
19世纪末期,西方的各种概念同时进入中国和日本,迫切需要翻译成汉语和日语。当时在中国,熟悉西方的人很少,精通英语的人更少,汉译工作主要由严复先生(1853—1921)完成。而在日本,熟悉西方、精通英语的人比较多,日译工作由许多学者共同完成。于是,同一个西方概念,在中国和日本有完全不同的译文,例如:
①capital:【严译】母财【日译】資本
②economy:【严译】计学【日译】経済
③evolution:【严译】天演【日译】進化
④metaphysics:【严译】玄学【日译】形而上学
⑤philosophy:【严译】理学【日译】哲学
⑥society:【严译】群【日译】社会
⑦sympathy:【严译】善相感【日译】同情
不幸的是,刚刚进入20世纪,以梁启超先生(1873—1929)为首的中国留日学者掀起一场学习日本的运动,大量翻译日语著作,大量引进日语词汇,结果“严译”还未与“日译”较量几个回合,就被击败,从此退出了语言舞台。为什么“严译”会被“日译”击败呢?对于这个问题,王国维先生(1877—1927)的看法很有代表性,他认为“严译”的主要缺点有两个,一是过分追求“古”(archaism),二是过分追求“雅”(elegance),导致“严译”的术语,学者能看懂,而老百姓看不懂,与正在进入白话文时代的当时中国民众严重脱节,所以被淘汰了。我赞同这种看法。现代有些日本学者,过分夸大现代汉语引进日语词汇的重要性,他们甚至认为,如果没有这批日语词汇,中国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不可能迅速发展起来。一些中国学者似乎也表示赞同。我个人认为这种看法纯属扯淡。pear译成“鸭梨”,或者译成“鸡梨”,难道有本质区别吗?难道pear叫“鸭梨”就是甜的,叫“鸡梨”就是酸的吗?所以我不赞同这种看法。100多年之后的今天,汉语依然从日语引进词汇,比如这句话:“附近有一家人气很旺的卡拉OK量贩店”,其中就有三个最近20年引进的日语词汇,分别是人气、卡拉OK和量贩,所以我说这种现象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属于正常的语言交流而已。最后我附上一段严复先生翻译的《天演论》,您可以与英文原文比较一下,真的是很“古雅”,只可惜不太适合我等草民阅读(笑)。[查看全文]
四、由上述单词组成的复合词例:
社会主义、自由主义、治外法权、土木工程、
工艺美术、自然科学、自然淘汰、攻守同盟、
防空演习、政治经济学、唯物史观、
动脉硬化、神经衰弱、财团法人、国际公法、
最后通牒、经济恐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