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卷卷
文史哲思的日常活动(大)第二十九期

本帖最后由 荷卷卷 于 2015-9-26 15:14 编辑

天雨流芳

本宝宝这次的大活动酝酿了很久都不知道出啥@75#

直到昨天在微信看到了GOT的这段台词

造纸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书本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和每一个读书人的进步。到了今天,读书的渠道并不限于纸质书,手机、电脑、电纸书让阅读变得越来越简单,但越来越多的欲望与诱惑,挤掉了我们读书的时间,剥夺我们对于书籍的关注。

即使如此,我相信在这个熙熙攘攘的世界中,依然存在着爱书、爱看书的人。阅读作为一种极为主观的体验,带给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那么,你阅读的初衷是什么呢?读书又为你带来了什么呢?


活动要求:

1.不能水,善用点评。可以占楼,记得回来补

2.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各抒己见,不得抄袭。

3.我们的传统是200字。不要害怕,其实一点都不多_(:3J∠)_

发糖规则:

1.基础奖励10宅贡、20宅币。多思多得

2.论述详细有理有力,有自己思考且认真,则会有技能点发放

3.喜欢的话就艾特小伙伴来玩吧。五个以上加5宅贡


这里是小活动ヽ( ^∀^)ノ

&

哲学♂的签到


天雨流芳:纳西语音译,意为“读书去吧”。

[flash=330,86]http://music.163.com/style/swf/widget.swf?sid=2014318&type=2&auto=1&width=320&height=66[/flash]

LiaQueen
本帖最后由
展开Biu

本帖最后由 LiaQueen 于 2015-9-28 14:20 编辑

特别喜欢这期活动的标题,读书去吧。一直好奇纳西语说这句话的音调是怎样的,卷卷了解吗?


说起来好笑,我从没思考过阅读的初衷。

一直以来,读书就如同呼吸一样自然而然,不是一件事,也不需要什么理由。

大概是从小到不记事的时候就养成的习惯吧,自己记忆里最早的时候,已经有一个书柜。最上层是父母的书,下面的三层是我的,应该还空着大半,内容也应该都是童书。其实我家空间不大,没法放下两个书柜。父母把自己的书满满塞进床底,也要把书柜留给我的幼儿书,这一点我深深感动。没有父母的潜移默化,我也不可能读下这么多书。

小学时写字特别慢,已经觉得作业多得不堪重负。但周末和寒暑假是十分轻松的,从没上过补习班特长班之类。每周末都要去书店看书—不是买书,因为我一直自认为家里特别贫困,喜欢故作懂事地告诉父母:“这本书不用买,已经看完了。”

至今我都认为,我阅读的速度是那么练出来的。以致书店的营业员每次看到我妈妈就主动找给她一把椅子。我埋头看书,站一下午也无所谓,家长却是会累的。

第一次主动买书,是小学四年级买了一套名人传记(简写本),二十二本,外加一套四大名著。那以后就没怎么买过书,总是反反复复地看四大名著,以致第一套都完全散架了,还有许多被零食污染的油渍。然而很惭愧地说,除了课本里有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至今没有看过水浒——就连第一回都看不完就没了兴趣。还有一套《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厚厚的四大本,翻得页边全都变黑色了。

初中时最喜欢看的是鲁迅,余秋雨和一批记者/主持人的书,唐师曾,水均益,赵忠祥,杨澜等等,应该就是这一批书,开始培养起我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对外国风情的兴趣。还有名著名译那个系列和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现在想想,也就只是看看好玩的情节,喜欢狄更斯大仲马远胜雨果。

高中住校,看书几乎都是在学校图书馆借的。图书馆每天午饭和晚饭后各开放一个小时,每次可以借两本。因为早早决定了学理,政史地课不在写理科作业就是毫无顾忌地看闲书,最多时一天借过四本书——中午借的两本到晚饭时已经看完了。那段时间读书很少做笔记,集中大量地读推理、科幻和文言文,图书馆里的每本书我都知道在哪个架子,然而笔记竟然只有薄薄的两册。这个阶段最喜欢的是林语堂,毕淑敏,艾勒里奎因,儒勒凡尔纳,房龙,还有威尔杜兰的鸿篇巨著《世界文明史》。那时我已经意识到,日光底下,并无新事,无论什么样的故事,都曾被印成铅字,而各种各样我读过的书正在一点点建立起我的世界观。

大学之前,读书几乎是我打发课余时间的唯一办法,不看电视,不看电影。《大长今》《哈利波特》《魔戒》等书,都是在听说了相应的电视剧或电影后找书来看的,看过了,对电视电影也就没有任何兴趣了。

高三时有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改变,HP的最后一部。第七部英文原版开始发售时,我才一口气看完前六部没几个月。急于知道结局,又觉得等中文翻译出版要很久,我鼓起勇气请书店老板帮我买了一本原版的。那时其实没抱什么希望,然而在每句话都几乎只认识一半单词的情况下,我竟磕磕绊绊花三个晚上看完了整本书。这件事完全建立了我学好英语的信心——以前觉得高中生能学到的英语水平不值一提,最长的作文也只有十句话;但我相信如果能读一本小说,就说明也能读其它的小说,而对根本进不了图书馆的高三生来说,还有什么比打着学英语的名义看小说更愉快的事呢?

念大学后读书就少了很多。一方面课业压力太大,比高三还要辛苦;一方面校园网太过丰富的pt资源勾引我看起了英剧美剧,还接触到了日漫。大学阶段看的几乎都是轻小说、奇幻、童话等不用动脑的书,以缓解学业的压力为借口。大四学习上轻松了,我才有意识地限制自己,尽量多读非虚构类的书。从这时到工作后,已经会有“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的感觉,比较喜欢顾随,闻一多,杨绛等。

回过头来想读书为我带来了什么,也并不足为外人道。因为空闲时间都用来读书的缘故,几乎不认识任何明星,小伙伴们热切谈论的电视节目也完全不知道,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共同话题。也许本该有“我读过的书特别多”的优越感吧,但事实上我总觉得一聊起这方面我就会露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没读过,《穆斯林的葬礼》没读过,《我的大学》没读过,《罪与罚》没读过,莫言没读过……很长时间以来,我觉得这些书我没读过是不对的。

现在呢,我想通了。既然读书不是什么高尚的事,那在读书的选择上不能脱离低级趣味就也不是什么可耻的事。读书就像吃饭一样,人与人口味各异,能填饱肚子,不就很好了吗?

[查看全文]
狐狸福晋
其实说到理由的话
展开Biu

其实说到理由的话

我的理由可能是最不情怀的了 233333

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都很忙

经常学校放学之后没办法立刻来接我

正好学校不远处有一家书店 名叫读读书吧

一楼卖书 二楼租书

于是我就在那里办了借书卡

每次放学自后都在那里看书写作业

直到我爸妈来接我

不过 小学的作业嘛 你们懂得

我基本上在学校就做完了

所以在书店都是看书

各种乱七八糟的都看 名著 儿童 言情 魔幻 …………

看不完的就借走带回家

那时候我的速度大概是一天一本吧

有些书很厚就要熬夜看

所以经常很早就关灯假装自己睡觉了

然后偷偷地打开台灯躲在被窝里看(你们不要学我啊 我现在眼睛读书这么高 都是小时候的锅!嘤嘤嘤)

所以 小学六年

我办了六年的借书卡

等到我毕业的时候

二楼的书几乎都被我看过了

之后就一直看下去了 与其说是兴趣 不如说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

接下来就是说说读书给我带来了什么

可能因为看的书比较多吧

我很早就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一套三观的雏形

其中最主要的 也是我到现在也在坚持的

就是如果一个人他的行为没有给他人或者社会带来伤害

那么哪怕这个行为不合常理 其他人也没有去指责的资格

所以我对同性恋、异装癖、恋物癖哪怕是人兽恋之类的接受度都很高

在我看来 这是对他人一种最基本的尊重 你可以不赞同 但是不可以诋毁

啊 可能这个在很多人眼里算是毁三观了吧

但是没办法 我就是这么认为的

以及这个三观现在似乎也没法改变了

不过我也没有打算去改变就是了 ╮(╯▽╰)╭

另外一个收获就是很早就成熟了吧

比如我就没有所谓的叛逆期

虽然有段时间很厌烦父母说话

但是也只限于此了 没有其他出格的事情

也很早认清了自己就是这么一个平凡的人

并没有很强的野心 也没有足够的毅力

想要的只是这样简单的活下去而已

所以一直以来就是这样按照自己的想法活着的

我很感谢与书籍的相遇

让我领略了不同的人生

让我以幼稚的思想感受前人的智慧

让我在琐碎的生活中不时遇到闪现的火花

最后形成了自己那可能有点青涩但是足够坚定的思维体系

这一切

都来源于那一页页的白纸黑字

最后

能够遇到你

真是太好了

[查看全文]
小莫啊小莫
我从小就是一个喜欢看书的人
展开Biu

我从小就是一个喜欢看书的人,我不敢说我是在读书,仅仅是看。

小时候看的书杂七杂八的,童话啊,百科啊,只要是我那个年纪的小孩能看的书的类型,我都看过。

小时候最爱的一本书是恐龙的科普类书,介绍了各种各样的恐龙,对恐龙的兴趣也就是那本百科书激发起来的。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那本书就不见了,但是它一直活在我的记忆里啊,丢失到现在,差不多十年了吧。

小学的时候我很喜欢到我一个哥哥家里玩,不光是因为和哥哥关系好玩的来,还是因为哥哥家里有好多杂七杂八的书,天文类的科普啊,皮皮鲁鲁西西啊,马小跳啊什么的,完完全全的童年回忆。最早知道黑洞是什么,就是在他家里的书里看到的。而且我也超喜欢看那些动物的百科类书籍啊,所以从小在小伙伴中间我算是逼格高的,但是看书绝不是因为装逼呢。

也是因为自己喜欢看书吧,所以有了自己可以支配的,有一定数目的零花钱以后,我就步入了买书的大坑。爱好广泛的我什么书都会买,只要是对胃口的。也因为自己买书吧,经常会被爸爸骂什么的,他一直觉得我买这些杂七杂八的书是浪费钱。而我妈妈却不一样,我妈虽然说不上是支持吧,但是她几乎不会反对我的每一项爱好,理解万岁!每次我爸关于我买书的事情骂我的时候,我妈只要看到了都会帮我说话神魔的。

读书带给了我什么?

读书带给了我很多,我不能找到一个具体的词语去形容,我的性格,我的言语,我的写作,我的行为,我的思想,构成我的许多元素,都是由读书带给我的。

[查看全文]
misalia
小时候没电脑
展开Biu

小时候没电脑,闲时就爱看书~

大概是从小学开始的习惯吧,各类的都喜欢,从四大名著,到《十万个为什么》,还有《上下五千年》开始,到后来喜欢读古龙,涉猎金庸,还不慎掉进了推理小说的坑,曾经不眠不休3天内一口气读完《福尔摩斯探案集》(然后我就去配眼镜了2333),然后长大了开始读经济学,周易和历法之类的,现在懒了,只爱读读东野圭吾,偶尔发觉个小新人啥的话也会读读

偏爱古风和历代王朝野史外传,读书不求甚解,但求对味

读书最大的好处,大约是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吧。足不出户,能知万里之外,千年之前的事情,能看到各色人生,能听到各种观点,能学会思辨,能给人很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读古书更是如此,就好像冲开了时间的禁锢,能隔着纸页,直接和那些思想家们对话,听他们的看法,很有良师益友的感觉w读小说是一种放松,任由想象驰骋的玄幻是我的最爱,读玄幻有种自由自在的感觉,下一步会怎么样,无法设想,很有趣;读推理就喜欢和主角比赛,看谁先看穿一切;读武侠则是快意恩仇,作为生活的映射,江湖嘛,虽然常常身不由己,虽然常常有很多无奈,有很多误会,有很多错过,但还是一直那么精彩,让我爱不释手

小时候不爱读外国名著,因为翻译的太生涩而诡异,现在能读了,但是文化差异有了,还是不喜欢……

[查看全文]
尉迟辰
我立刻就想到了我年初要读苏菲的世界这本书的
展开Biu

我立刻就想到了我年初要读苏菲的世界这本书的事情了@@11!!

苏菲的世界我初中的时候有读过一点,大概一百来页,然后因为没兴致就放弃了,然后今年初在工作单位和领导一起开会的时候,领导说起来这本说,然后我稍微竟能扯上一点我是谁这种哲学话题,然后就打算要回去读完,然而。。最终我还是三百页左右放弃了哈哈哈哈哈我果然不是个有毅力去讨好领导的家伙=-=

刚开始还是比较简单的哲学话题,感觉自己多少能够有点理解,而越往后看越觉得没有那种看懂的感觉了,大概还是我自己的阅历不够体会不深了,这本书应该是一本好书,但是也正是像台词说的一样,好书也需要一个好脑筋。

所以后来我发现我还是比较适合看漫画【从小时候的连环画进化了哦2333

说笑的,记得小时候我还是蛮喜欢看水浒传的,三国演义也是看了小说,但是现在都记不得了,不过也一定是和现在一样,因为喜欢,不论是现在的漫画还是小时候的世界名著,一定是有一定的向往,小时候大概是喜欢那种文字里的世界,想要成为一个好汉或者在历史上刻画点什么的,现在也会瞎想,但是比起成为一个好汉,我好像更偏向于成为塑造好汉的人,通过各种情节的描绘和设定,让别人能够喜欢上自己创作出来的形象大概也是非常开心的事情叭w然而实际情况是我总是在对着大大们的笔触发花痴2333

现在好像已经没怎么再看什么书了,之前有打算看看家里老头子的那些七十年代的收藏来着,什么林彪的十大干将,但也只是有这个想法,我觉得我会有这种想法也纯粹是为了装13,顺便才是了解一些历史的。。。

哦说的我现在又想要去翻老头子的书柜了!之前有看过孙中山,感觉那个年代真是一种匹夫有责的充满民族感使命感的时代,而会喜欢看下去也一定是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所不满叭

以上w

@misalia @Elizabeth♐

[查看全文]
追风少女李狗蛋
荷卷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