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卷卷
文史哲思的日常活动(大)第二十九期

本帖最后由 荷卷卷 于 2015-9-26 15:14 编辑

天雨流芳

本宝宝这次的大活动酝酿了很久都不知道出啥@75#

直到昨天在微信看到了GOT的这段台词

造纸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书本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和每一个读书人的进步。到了今天,读书的渠道并不限于纸质书,手机、电脑、电纸书让阅读变得越来越简单,但越来越多的欲望与诱惑,挤掉了我们读书的时间,剥夺我们对于书籍的关注。

即使如此,我相信在这个熙熙攘攘的世界中,依然存在着爱书、爱看书的人。阅读作为一种极为主观的体验,带给每个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那么,你阅读的初衷是什么呢?读书又为你带来了什么呢?


活动要求:

1.不能水,善用点评。可以占楼,记得回来补

2.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各抒己见,不得抄袭。

3.我们的传统是200字。不要害怕,其实一点都不多_(:3J∠)_

发糖规则:

1.基础奖励10宅贡、20宅币。多思多得

2.论述详细有理有力,有自己思考且认真,则会有技能点发放

3.喜欢的话就艾特小伙伴来玩吧。五个以上加5宅贡


这里是小活动ヽ( ^∀^)ノ

&

哲学♂的签到


天雨流芳:纳西语音译,意为“读书去吧”。

[flash=330,86]http://music.163.com/style/swf/widget.swf?sid=2014318&type=2&auto=1&width=320&height=66[/flash]

苍雪
也许从小到现在
展开Biu

#km也许从小到现在,只是为了看故事这个初衷都没有变,甚至好多名著都只是听麻麻讲而从未看过。【真是不幸……

#nm接触到一些只为表达心中所想的文章也许会有认同感,却很难记住表达出的思想,完全读不进也是常事呢。

#pm不喜欢人们对于某些角色类似于“性格鲜明”啊“敢爱敢恨”啊之类的种种在我看来有些奇怪(奇怪到让我不想读下去)的评价,但我自己却又为此着迷,也许只是不想让喜欢的角色被几个“平凡”的词简单地概括吧...

#dm一度有着“网文都是辣叽”这样的想法。果然是自己眼界太窄……然而现在也依然无法对《XX之XX》一类的标题产生什么兴趣,依然会对一些被自认为是宅男的奇怪种族所热捧的升级打怪模式的网文嗤之以鼻。

#29m存在即合理。必然是我偏激了。

[查看全文]
朱阙
很多年以后
展开Biu

很多年以后,赵弋再次来到山脚下,这时正是初春,闲花增艳,野草吹香,青涩的风擦着他额角吹过,他的一双眼睛黑亮,在风里含笑。

他弯下腰,扶起一块石碑。

赵弋知道书山已经有很多年了。

彼时,他年方六岁,布鞋裤衩,不穿上衣,微胖,白嫩,面容普通,一双眼睛乌黑发亮,转得很快。

父子二人站在山脚下的石墩旁,赵弋指着面前书山,兴奋大叫:“爸爸,高!高!”

赵爸爸脸上带笑,眉间愁苦,不回他话,也不看他,手上虽给他系着行囊,眼却瞅着横云遮蔽的山顶,口中告诉赵弋:“去吧,爬上去。”

赵弋还在说:“爸爸,高!高!”听了这话,他又问:“爸爸,为什么要爬山?”

赵爸爸转身离开:“你爬上去,就知道了。”

赵弋还想问:“我爬上去就是为了知道我为什么要爬上去吗?”但他觉得这话有点饶舌,便没有说出口。而且赵爸爸已经离开,他更不知道该问谁。

他只好去爬山。

爬书山的还有许多人,赵弋脚程比别人快些,一直到十二岁时,他遇到了第一个朋友。

赵弋叫他小同学。

那一天,玉宇无尘,月色横空,临山远眺,千江长,林原微渺,人道茫茫。

赵弋一时间意气风发,只觉玉华加身,几可飞升。趁着明月当空,赵弋去拉小同学:“我们一道往上走!”

小同学将手一缩,咧嘴憨笑:“俺爸说爬书山,一年爬一层,不许俺乱来。”从此再不许赵弋近身三尺之内。

赵弋登时便觉大煞风景,却又不知哪里不对,因小同学只在原地徘徊,便与他作别,仍去往上走。

三赵弋直到十五岁,还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爬书山。

他交过一些朋友,曾和一些人同行,也和一些人分别,这个问题却始终无人能解。

甚至他们不理解赵弋为什么如此发问。

“你为什么要知道这个呢?忘掉吧,忘掉问题,忘掉路,忘掉别人,闭上眼睛,远方——看到了吗——远方。”文青就这么说。她远远的站在林间,一手横在胸前抱一本书,一手轻轻扶着树干,穿白衬衫和浅蓝色水洗短裙,头发像腰肢一样柔软,也到腰那么长,披散着,随着风卷过树干,又卷过树枝。

赵弋看了一眼,便一会想要成为树干,一会想要成为树枝。当然了,他想,最好还是能成为她画着维尼熊的内衣。

赵弋于是说:“这里位置偏低,户型太小,采光不好。我们再往上走走,好不好?”

文青眨了眨眼睛,一个闪身,消失在林木掩映之间。

赵弋看着右手,一声长叹。

十八岁那年,赵弋遇到了他最强大的的敌人。

一袭白衣胜雪,夕阳下,飞页提笔,皆可伤人。

“雪壤植株。”赵弋赞道,于是便喊他小朱。

苍山歧麓。赵弋和小朱从傍晚战到黎明,招招狠辣,只因登山梯外悬山崖,一线堪连两峰间,摇摇欲坠,正是登山之必经,千万人夺一步。

他二人一战,天地昏蒙,清浊交汇,混沌大数,人物具无。

小朱撕光了九门书,纸光射月,笔锋挂星,终于在启明时险胜半招,微微一笑:“承让,承让。”他提了提雪白的衣袍:“我不杀你,我只在秋天杀人。我走了,你去吧,明年再来过。”

赵弋弯着腰撑膝喘气:“秋天杀人,是因为血干的快?”

小朱提步就要踏上天梯:“你古龙看的太多了。”

赵弋忽然一声长笑:“小朱。”他说:“你不好书,独好杀人,看破千卷,不用一言,与不读何异?登山百丈,尤履平地!”

小朱如遭雷击,呆立当场。赵弋越过他,扬长而去。

青山独出,一片孤仞。赵弋隐约记得这是春天,然而山顶的没有一只晚开的花独占春光,也没有荡在风中隐晦而暧昧的幽香和低婉莺啼,赵弋便也糊涂了。

“我能看到更远的天。”赵弋对自己说,他于是抬起头看得很远。很远的地方也是天,蓝天白云。

山顶有一个人,穿剪裁得体的西装,高大帅气,人模人样。

赵弋不由伸手抚平了自己头上随风飘扬的呆毛,他见无路可走,便问西装:“”

西装嘴角翘了翘,想笑又没有笑的样子:“走什么?这里是最高的。”

赵弋说:“不读书了?”

西装看他一眼,无声的笑了,旋即移开视线,拿出手机照了照,又抹平头发,凹出造型一发自拍。蓝天白云,当凌绝顶,西装自我满意,随手发出去,这才晃头哼哼:“不读书了。”

叹了一口气。

赵弋转身下山。

很多年前,一位姓周的先生说:“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赵弋在山脚下扶起石碑,想起来这位周先生叫国平。他紧了紧包裹,渐行渐远。

又是一个春回大地,碧水东流。

人们说,这一本书里有一千个人的影子。

可我看见的,分明本本都是我们自己。

读书或因外界影响,或为逃避现实,或为获得知识,或为功名利禄,我独不求甚解。没有高下,各安其所。

谢谢大家费神来读!

[查看全文]
洛亦陵
灰蓝格调
展开Biu

灰蓝格调 发表于 2015-10-5 16:33

读书的初衷咦咦咦——?!

那么小的事情不记得啦!我识字蛮早的,三岁我爸就教会了我查字典 ...

读书真的很开心哈哈哈

[查看全文]
灰蓝格调
本帖最后由
展开Biu

本帖最后由 灰蓝格调 于 2015-10-5 16:34 编辑

读书的初衷咦咦咦——?!

那么小的事情不记得啦!我识字蛮早的,三岁我爸就教会了我查字典,然后我就靠着那本新华字典看了好多小人书、作文选、童话故事集之类的乱七八糟的。总之那个时期只要上面有字都会被我拿去仔细研究,不管是法轮功小册子还是广告宣传单,全部一个字一个字巨细靡遗地读完。据我爸回忆还有 过搬着字典上街认店牌的光辉事迹,不过我是一点都不记得了。

大概是小时候,读书是为数不多的能让我感到平静、神秘以及好奇的事情了吧。家里没有电视,书也不多,我就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地读,好不容易到旧书店挑上几本,回来又是一顿废寝忘食。上小学了可以借同学的书来读,一般都速战速决,阅读速度也就提上来了。总之小学时期只觉得看书时很开心,就不管什么题材都拎出来遛遛,囫囵吞枣地读。

认字多了,读书也就更无障碍了。回想起来自己开始读书,爸妈的初衷是培养起我的兴趣,而我的初衷,可能只是为了排遣无聊吧。毕竟一个小孩子,老是窝在家里,不看电视没有电脑可耍,也只有读书可以宣泄一下旺盛的精力了。

读书给我带来的,首先是不无聊。每当长假来临或是无事可做的周末,我的第一个选项肯定是读书。脑子里一再问:“待会儿做点什么好呢?”思绪转了一圈回来铁定停在“找本书来看吧”上。因为读书,我找到了独处的方式,从不惧怕孤独。

其次呢,是以书会友。读哈利波特系列,可以在网上找到一大群同好,而读尤利西斯,也不见得就找不到书友。我因为读时光之轮系列加入了书友群,认识了一大群有趣的朋友,感觉也是人生中的一大收获。

还有,在小说改编影视盛行的当下,读过书的原著党就不会被编剧坑啦~【斜眼看半集弃的大妈笔记和已经改到没边儿三季之后弃掉的杀与草之歌

最后的最后,读书带给我的,是开心!书是能了解到一些没机会亲眼见到、没机会亲耳听到的物品和声音的途径!书是窥探那些伟大人物内心的一种方式!书是努力充实自己的一种办法!所以这么神奇而又廉价的宝物,我光是摸摸看都开心得要笑醒了!!!

[查看全文]
洛亦陵
本帖最后由
展开Biu

本帖最后由 洛亦陵 于 2015-10-5 11:27 编辑

上了大学以来,不知不觉发现自己看书的时间变多了。不仅仅是各种专业的教科书,闲暇时间忽然富裕起来,比起电脑和手机,我更喜欢看看纸质的书。东野圭吾,司马辽太郎,山冈庄八等。最近看过的是日文版《天皇的料理人》,这是在网上淘到的一本1982年圣诞节那天印刷的书,文字也是竖向印刷,因此读起来还是相当吃力啊。但是还是会查着字典,每天坚持的读一小段。为了自己日语水平进步的同时,也是被书中人物比较传奇的一生所吸引才会有这样的毅力吧。顺便一提,佐藤健在电视剧中塑造的料理番真的非常的棒QvQ

高中的时候并不是读的书少,反而应该说看的数量很多。比如《鬼吹灯》《甄嬛传》这种。看他们也许只是为了排解一下学习的压力吧大概。现在如果要我再看,也许很难坚持看完。

初中小学时候看的书基本就是四大名著和武侠小说以及神话故事,爷爷的书柜里的各国神话故事,山海经,三国水浒西游记【?郭德纲相声选】,金庸全集,梁羽生全集等。四大名著中唯独没有红楼梦,大概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恰好奠定了长大以后喜欢的题材的种类吧。

更小的时候,家中刚上小学的堂姐喜欢模仿当语文老师,于是每天放学回家都要搬着小板凳拉上我玩上课的游戏。从拼音开始,居然教的有模有样,而后也因为还没上学就认识不少字,博得了大人不少的夸奖。大概是见我学的还算不错,姐姐把自己爱看的《格林童话》送给了我,这本书也算正式开启了我的半吊子的阅读生涯吧哈哈。

前一阵的新闻中曾提到,我国年人均阅读量已经相当的低了。躁动不安的心由书籍沉淀净化什么的虽然听上去挺矫情,但也不无道理啊。但愿我走入社会之后,依然能为自己留出阅读的时间与精力吧。OvO

PS:要说读书为我带来了什么~相对来说我更喜欢看的书是历史类吧,就好像站在当下看着时空不同的各种人的种种与过往。是一种探求自己未知世界的那种渴求和满足啊。说不定也是偷窥癖的一种哈哈~

[查看全文]
围寒护雪
云上倾颜
展开Biu

@cheng3681319 @云上倾颜 @云天明 @kzywyg @qycm @a68154539 一个挺有意思的活动帖来看看吧

[查看全文]
围寒护雪
要说启蒙的话
展开Biu

要说启蒙的话,必然是我的父母,我的学校,还有一个,书籍。

像所有思想正在萌芽的孩子一样,我最初读的也都是一些七色狐丛书,安徒生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等,因为喜欢其中的故事,我每次拿到一本书都会看很多遍,那个时候算是第一次明白了废寝忘食的意思,就是这样单纯地被它迷住了。之后读的书就杂了许多,不论小说散文,还是传记游记,也不论古时典籍,还是现代名著,我都会拿来看,遇到喜欢的就翻个好几遍。

其实当我初中的时候,我一点也不喜欢故事情节不强烈的散文和诗歌,而现在却自己忍不住要去找它们来读。我接触的第一本散文集应该是龙应台的《目光》了,它所含的韵味深长浓烈,而文字淡疏,看不到激昂壮阔和慷慨陈词,可我却被深深地感动,几次不住落泪。而如今依然挂怀她那段“所谓父母子女一场”的精彩论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我叹服作者的深远境界,始终将这些话铭记心中,珍惜亲人这份血浓于水的感情。时间久了,了解这几句话的人越来越多,而能领悟这些文字的深意并努力去做的倒未必有几个。

我也读诗歌,虽然常常不能完全领会其中的意思,然而我每读一次都会感受到阅读它们带来的快乐。郑愁予那一首《过客》时常会影响我,起初看到它的时候还年轻以为自己完全懂了它而意志消沉,辗转难眠,到了大学,一天夜里又一次遇到这首诗,我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因此欣喜万分。我想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吧。所以我要说“有一千个读者,不只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读书是我的兴趣,所以我从不会觉得枯燥乏味,甚至翻看地图册,然后做些标记勾勾画画也让我乐此不疲,以至于薄薄的一本地图册如今也有些破旧了,对不住它啊。之所以爱地图,是因为我坚信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二者缺一不可。我没有那么渊博的学识,也没有踏遍名山大川的经历,可是,我愿意读,喜欢走,这就是我的生活。书籍和行走使我知足,常乐。

[查看全文]
千反田很好奇
千反田很好奇
展开Biu

千反田很好奇 发表于 2015-10-4 18:51

1.书好看。2.小时候寄宿,唯一的乐趣就是也只能是看书,一本书看上几十遍也总比闲坐着好。 ...

不好意思,忘看字数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