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尝试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想法……(其实是有太多话想说憋不住了(ㅍ_ㅍ))以下是我为何要将自己的体系建立在二元论基础上的理由……如果那些能称作是体系的话……嗯总之欢迎来喷我,但是请手下留情。因为……
楼主是高中生!楼主是高中生!楼主是高中生!
没错,本人是南昌二中高三十六班一名高中生!
为何以二元论为起点?
实际上不论唯物或唯心都过于极端。如果从对待物理学说的态度来讲,这两种观点都有其无法解释的现象因而都有自己的致命缺陷,所以应该加以舍弃并尝试新的方法。
所以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谁决定谁呢?我认为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物质与意识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单纯地断定谁决定谁是不利于深入讨论的,这个前面已经提过了。我将对谁决定谁不予讨论而将重点放在对关系的讨论上,(意识的范围不仅限于人,而包括一切生物)如下:
物质本身没有任何意义,所以需要意识去做出认识的努力。只有意识试图去认识物质物质才对意识产生意义。物质的意义是意识所赋予的。在意识试图去认识物质之前,一切理论(解释)都没有被意识做出,此时的物质对意识而言是不存在的。同样,试图去讨论与意识毫无关联的东西是不可能的。只有物质为意识所知,意识才有可能试图去讨论。意识和物质相互作用且没有表现出谁对谁的决定性作用,由此产生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但是,意识和物质表现之所以在这里表现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只能作为整体去讨论,是受制于意识的基本缺陷(意识的第零缺陷:不知即无意义,无意义即不存在),而不是真实情况就是这样。真实情况目前是无法为人类所认知的。只有这样用使用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的方法,才能真正展开来讨论。不是因为正确与否,而是因为有此必要。也就是说,这个理论是随时需要修正的。这是在讨论之前必须要牢记的要点。(嘛,想知道其他可能的情况可以来问我,因为我脑洞很大,所以想到了这个问题)
在这样的二元论下仍然允许围绕本源问题展开讨论,但是如果将本源本身钉死,你固然可以很方便地解释一部分现象,也必然会导致另一部分现象的无法解释。
所以在这里发会被盗用吗?虽然我不知道有没有被盗用的价值但是这个意识还是要有的
风的记忆 发表于 2017-11-30 13:09嗯……第一个回复就是版主看来这里也很冷清…
本原问题的话,也许很复杂吧我没去了解所以不晓得……主要 ...
抱歉最近比较忙
建议小朋友还是先好好读书,并不是唯物唯心就一定是要谁决定谁呀。批判一个东西之前,先要理解这个东西是什么。之所以说唯心还是唯物,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他们认为从这个地方开始才是确定无疑的。
思考是好事,思而不学则殆,尤其是“寻找一种新方法”以高中知识课本为蓝本是不是有点欠妥呢?在此基础上也很难给出具体的看法啊@@2!!
[查看全文]
OOOOO 发表于 2017-11-29 23:13首先小盆友你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至少我在高中学什么《哲学与生活》的时候从来没想过这些问题。
你说 ...
嗯……第一个回复就是版主看来这里也很冷清…
本原问题的话,也许很复杂吧我没去了解所以不晓得……主要是我对这个不感兴趣,因为我不喜欢在假设谁决定谁的基础上去探讨,我所谓的“极端”就是因为这个。先假定结论再去往上推导过程这种方法本身就是很不可靠的,所谓“历史的必然性”就是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要不要说说我的史观?不过还很乱……)而不论是“唯物”还是“唯心”都是在假定己决定彼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的所以……嗯,一句话,我认为它们的讨论方法本身就存在问题,所以才会选择二元论,而且据我所知我所谓的二元论也与正统的二元论相差甚远……不过我以后肯定会去看看那些相关著作的,一个本来就有此必要,另一个看看能不能获得什么启发。
没错,我开这个讨论的意思就是寻找一种研究意识与物质的问题的新方法,嗯这是我刚刚意识到的。我觉得可以适当地绕开本原问题(是适当地!就是说不执着于这个问题)而去具体谈这两者如何相互作用,所以才会有上面的东西,而我是想说有人对我写的内容做出具体评价看来没人理我啊(T_T)
嗯答题的话完全不用担心,在我脑子里学校里的和这个是完全分开的,因为我压根就不信书上那一套完全死记硬背的(本身就一大把漏洞,那个应该不是真正的马哲……),不会造成任何困惑。
群的话……嗯…再说吧
所以版主可不可以就我这些的观点具体说一下看法啊(T_T)
周边都没有能和我真正讨论的人 o(╥﹏╥)o
就算愿意听也只能是托着腮听我讲而已(ㅍ_ㅍ)
[查看全文]
首先小盆友你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至少我在高中学什么《哲学与生活》的时候从来没想过这些问题。
你说的灰常好,当然不论是唯物还是唯心都太极端了,但是!!!我们要坚持马的领导,所以你所能见的课本必然是物质决定意识的
本原”的问题确实对现在的你来说有点复杂,也不会有人否定物质与意识之间确实存在的关系
而实际上唯物论和唯心论远远不止课本上讲的那几句的,如果你要深入思考他们的问题,恐怕还需要多看看书
这里推荐培根的《新工具》和笛卡尔《谈谈方法》,能够更加地帮助你更好理解哲学上的这些概念
不过,,小盆友你都高三,请酌情考虑对你本身哲学应试答题的影响啊~毕竟答题是有套路的
ps如果还想交流的话,可加文哲的Q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