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福
【搬运,整理】中国古代酒器

大家好,这里卷福,今天想给大家分享一下中国古代的酒器,其实就是心血来潮想整理一下给大家看,以下内容皆来自百度360等各式各样的搜索引擎,可能会有些乱,后面会尽量弄好的,还请大家不要介意。

古代酒器,指中国古代用于盛酒、温酒、饮酒的各类器具的总称。其包括尊、壶、爵、角、觥、彝、卣、纍、瓿、杯、卮、缶、豆、斝、盉等。

,是古代酒器的通称,作为专名是一种盛酒器,敞口,高颈,圈足。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

,是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水,故后代用“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

,古代饮酒器的总称,作为专名是用来温酒的,下有三足,可升火温酒。

,《韩诗说》云:“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zhi),四升曰角,五升曰散。”角由盛酒器发展为饮酒器。早期的角,细腰、平底、圆足有圆孔,宽把手。角的口部呈前后两只尖角形,前角略高,后角稍低,下有一个带附饰的筒形流,宜酌而不宜吸饮。其整体形状与爵相似,但无柱,也无便于吸饮的流。角用于盛酒、温酒和饮酒,同时它又是一种量器。

(gōng),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像一只横放的牛角,长方圈足,有盖,多作兽形,觥常被用作罚酒,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椭圆形,是用来盛羹汤、酒、水的器物。杯的质料有玉、铜、银、瓷器,小杯为盏、盅。

(zhī ),一种圆筒状的有把手和三个小脚的饮酒器。《鸿门宴》中有“卮酒安足辞”之句。

(yí)、(yǒu)、(lei)、bu),都是盛酒的大器。彝是清代金石家定的名,其形状长方有盖,器身有觚陵。卣的形状呈椭圆形,大腹,敛口,圈足,有盖。有的上下一样大,像个直筒。,卣都有提梁。在大祭典礼结束后,用卣把酒洒在地上,以享鬼神用的。罍或作“垒”,有两种:方形有盖,宽肩,小口,深腹,圈足,有两耳;圆形的大腹,圈足,两耳,器身下部有个鼻,类似大坛子。瓿为圆口,深腹,圈足。

,一种圆身、大腹的容器,有盖,腹部有四个环,可用于结绳提取。缶原作汲水之用,后也常用来盛酒。

,一种形似高足盘的盛器,有盖,也有无盖的,有木制的,也有青铜制的;豆本是一种盛肉盛菜的重要器皿,但也有用于盛酒的。

,有的人认为斗与豆通,也是一种盛酒器,不过它是一种容量比较大酒器。

,古书中也称为“散”,其形状像爵,但比爵大,有把手,圆口双柱,平底之下有三个尖足;也有侈口、下腹扁圆,三足中空,或呈棱形或呈圆柱形的;还有四尖足、带盖、呈方形而圆其四角的。斝可温酒和饮酒,类似现在的大酒杯。

,是用水调酒的器具。古人举行大典礼时,喝酒必须卒爵,不能喝酒的人,就喝掺了白水的酒,叫做“玄酒”。盉的形状一般是大腹、敛口,前面有长流,后面有把手,有盖,下有三足或四足;春秋战国时期的盉呈圈足式,很像后来的茶壶。

详细的描述和图片什么的会在下面继续发,会发完,长期,没办法等级不够不能发太多图,还请大家见谅。

如果喜欢这个内容感兴趣的话还请大家回复支持哦!

我会干劲满满的搬运的!

长生木
上面的散卷福没有找到太多的资料
展开Biu

卷福 发表于 2015-3-2 19:50

上面的散卷福没有找到太多的资料,在群里小木有说了酒器斝,今天就来搬搬斝吧,其实在百度资料那里说斝和散 ...

其实私也觉得把两者混为一谈未免太过牵强,= =突然觉得可能是一些不拘小节的文人墨客,随手把斝写作散,后人再整理也只是指粗来,没有做更正,比如说凤梨和菠萝,不少人把凤梨当做菠萝,但知道的人一般也不以为意,并不做强制的更改。。。虽然想法可能不符合史实,但我只好这么想了= =要么它就是真的有个别名叫散?还是觉得这个可能太小。若真的是同一器物,它们的形制虽然在说明上一略一详,但看着就是不一样啊(╯‵□′)╯︵┻━┻要不搬到百度知道上问一问?感觉这种欲言又止的傲娇作者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24x

[查看全文]
卷福
兽面纹斝
展开Biu

兽面纹斝

【名称】兽面纹斝

【类别】青铜器

【年代】商代中期

【文物现状】现藏上海博物馆

【规格】高31.3厘米,口径18.4厘米,重1.8公斤。

【简介】这是一件以兽面纹为主要装饰的斝,所以命名它为“兽面纹斝”。此器敞口高颈,前有双柱作帽形,下有三锥足,足部与器腹相通。袋足的作用是为了在温酒时扩大受火面积,所以有温酒的作用。形体高大,器壁匀薄,在口沿上有一周加厚的唇边,形成商代早中期青铜器的铸造特色。器物的颈、腹部各饰兽面纹,兽目突出,以鼻梁为中线,左右对称。细密夸张的线条突出神秘庄重的风格。

[查看全文]
卷福
微软雅黑
展开Biu

凤柱斝

【名称】凤柱斝

【制造年代】

【材料】青铜

【规格】高41厘米,口径19.5厘米,重2.9公斤

【文物现状】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简介】此斝1973年出土于陕西省歧山县贺家村西周墓中,侈口,口沿上双柱作高冠凤鸟形,凤鸟昂首仰望,双目圆睁,十分生动传神。腹部略向外鼓,下底微凸,三棱锥足,横断面呈“丁”字形,兽首鋬,上有短棱脊作为装饰。腹部纹饰分成上下两段,均饰以云雷纹为地纹的饕餮纹图案,并铸有五道凸起的棱脊,此物的凤形柱帽虽然较大,但重心设计得当,并不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凤鸟作为青铜器纹饰很多,这些纹饰变化多样,神态各异,显示出凤鸟不凡的风姿。但这些纹饰多为线雕,而凤柱斝双柱上的凤鸟则是圆雕,在这类酒器中颇为罕见,反映了三千多年前商代青铜造型艺术的高深造诣。

[查看全文]
卷福
本帖最后由
展开Biu

本帖最后由 卷福 于 2015-3-3 20:08 编辑

商册方斝

【名称】 商册方

【类别】 铜器、青铜器

【年代】 商代

【文物原属】 商代后期温酒器

【文物现状】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商册方斝,高28.5cm,宽16.2cm,重3.12kg,口径13.3×11cm。册方斝是一种酒器,除有斝的两柱、一鋬等基本特征外,形状略呈方体,平口,平盖,方体,圆角,垂腹。平底,下有四个三棱尖足,足略外撇。盖顶上有一双鸟形钮,鸟背向而立,盖上饰兽面纹。口两侧各有一伞形方柱, 柱上饰齿形纹及云雷纹,口下饰叶纹一周。腹部四面饰兽面纹,间饰八个倒置的夔纹,腹侧有一兽形把手。足外侧饰蕉叶兽面纹。该斝垂腹,重心下移,四足外撇,造型稳重。腹部以雷纹为地,上面平雕兽面纹及夔纹,纹饰精美,细腻。方形斝较为少见,该斝铸造精湛,庄重典雅,为稀世珍品。内底上的铭文“册”,代表族徽。

[查看全文]
卷福
本帖最后由
展开Biu

本帖最后由 卷福 于 2015-3-2 19:59 编辑

斝:(音jia三声与假同音),盛酒器和礼器,由新石器时代陶斝发展而成。

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用于盛酒或温酒。基本造型为侈口,口沿有柱,宽身,下有长足。斝的形制较多,器身有圆形、方形两种,有的有盖,有的无盖;口沿上有一柱或二柱,柱有蘑菇形、鸟形等不同形式;腹有直筒状、鼓腹状及下腹作分档袋状几种;有的是扁平素面,有的用兽头装饰;底有平底、圆底;足有三足、四足、锥状空足、锥状实足、柱形足等。一般来说,商早期斝多为平底、空锥形足或较瘦的袋状足,胎体轻薄,纹饰简单,一般只有一层花纹。商中期至西周早期,斝多为圆底或肥圆的 袋状腹,柱形足,器体厚重,花纹繁缉, 常用蕉叶纹、饕餮纹、云雷纹等纹样装饰,有的以云雷纹做地,其上饰有多层花纹。斝作为礼器,常与觚、爵等组合成套使用。

斝是中国古代用于温酒的小型容酒器,行裸礼时所用,或兼作温酒器。源于同形陶器。《诗经·大雅·行苇》曰:“或献或酢,洗爵奠斝”。斝初见于夏代晚期,盛行于商,斝的侈口较同类的爵要宽。口沿有柱,一侧置鋬,长足,有盖和无盖的形制并存。通常有青铜铸造,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形状似爵而大,然无流无尾,仅在口缘上有两柱。腹有圆形而平底的,有腹部分裆,袋足似鬲的,也有少数体方而四角圆,四足,带盖的。 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

甲骨文中有其象形字。王国维认为,礼书上称为“散”的实与斝为一种器物。其初为玉制。后世珍贵的玉制饮器,往往亦称为“斝”。《诗.大雅.行苇》:“或献或酢,洗爵奠斝。”《说文.斗部》:“斝,玉爵也。夏早盏,殷曰斝,周曰爵。”南朝齐王融《游仙诗》之二:“金卮浮水翠,玉斝挹泉珠。”唐张说《岳州宴姚绍之》诗:“翠斝吹黄菊,雕盘脍紫鳞。”《红楼梦》第四一回:“又见妙玉另拿出两只杯来,一个傍边有一耳,妙玉斟了一斝递与宝钗。” 《周礼·考工记·梓人》贾公颜疏引《韩诗说》云:“爵一升,觚二升,觯三升,角四升,散(斝)五升。”斝在等级上则比较低,《礼记·礼器》上说:“尊者献以爵,卑者献以散(斝)。”现在通称为斝的青铜器,名称是宋人所定,始见于《博古图录》。

主要用途

关于斝的用途,有种说法认为它是温酒用具,但在礼制方面,据《礼记》、《左传》等书所载,斝主要是用来行祼礼的酒器。

斝为酒器,当然也能作为茶具。《红楼梦脂批》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题下有诗曰: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翠斝贮琼浆”所指当然是茶。

明清以后,因已发明了蒸溜酒,酒精度数提高,酒具也相应地变小了,斝做为酒器,彻底地消失了。

[查看全文]
卷福
上面的散卷福没有找到太多的资料
展开Biu

上面的散卷福没有找到太多的资料,在群里小木有说了酒器,今天就来搬搬斝吧,其实在百度资料那里说斝和散实为同一种器物,不过卷福私下对此还是心有疑惑的,所以就把散和斝分开了,因为卷福发现散的描述和斝的描述还是有所区别的(卷福不是因为其它的,只是心里还有疑惑,才把这两个分开当成不同的器物,并不是真的要否定人家专家的结论,只是要卷福说的话,卷福就只能说不一样啦,如果要卷福说专家对此的看法,嗯答案是两个一样的,还请大家见谅。),对散的描述是“散(sǎn):容量为五升,除以漆涂面外,不用别物装饰。”,而斝的描述中有这么一句:“有的是扁平素面,有的用兽头装饰”,在这里卷福实在很纠结,如果散就是斝,那前面的描述好像就不对盘了,╮(﹀_﹀)╭下面是斝的资料,知道为什么的大家不要大意地回复哦!卷福很是纠结他们到底是不是同一种呢!在找到答案之前卷福还是保持原来的想法吧!@长生木

[查看全文]
卷福
微软雅黑
展开Biu

sǎn):容量为五升,除以漆涂面外,不用别物装饰。《周礼·春官·鬯人》:“庙用脩,凡山川四方用蜃,凡裸事用概,凡副事用散。”郑玄注:“脩、蜃、概、散皆漆尊也……概尊以朱带者,无饰曰散。”

(关于散的描述实在有限,卷福找不到更多的了,图也没有找到,看到此贴的大家有谁知道关于更多散的知识麻烦在回复里分享一下,O(∩_∩)O谢谢~)

[查看全文]
卷福
觯是饮酒用的杯
展开Biu

父乙觯

父乙觯,商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 觯是饮酒用的杯,初见于商代晚期,沿用至东周时期。它的形制有扁体和圆体的两种,往往带有盖。这件觯为扁体,纹饰精美,盖、腹、圈足均饰兽面纹,颈部为三角雷纹,其下还有鸟纹。盖和器身四周都有突出的扉棱,这是为了掩盖范缝美化器物而特设的附饰,是独特而巧妙的艺术构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