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蛋挞妹。 于 2015-7-17 00:54 编辑
新闻日期:2015.07.15[摘要]美国宇航局“新视野”号探测器历经近10年的飞行,行程约50亿千米,成功飞掠冥王星,成为人类首颗造访冥王星的探测器。据美国宇航局确认,“新视野”号冥王星探测器已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14日7时50分(北京时间7月14日19时50分)成功从距冥王星12500千米处飞掠,成为人类首颗造访冥王星的探测器。
美国“新视野”号探测器于2006年1月19日发射,经过近10年的飞行,行程约50亿千米,成功抵达了冥王星及其卫星系统。由于冥王星的距离非常遥远,即便“新视野”探测器发出的信号以光速前进,抵达地球仍然需要4小时20分钟。
冥王星是一颗处于太阳系边缘的小天体,直径仅为月球的三分之二。它围绕太阳运行一圈需要247.68个地球年。自人类发现冥王星以来,它才转了三分之一圈。“新视野”号在近距离观测冥王星之后,不会驻足停留,它将继续深入“柯伊伯带”进行探索。
飞往冥王星的“特快”
美国“新视野”号发射升空,在最后关闭引擎时,相对于地球的速度达到了16.26千米/秒,成为最快速度离开地球的人造物体,比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深空探测器离开地球时的速度还要快。
“新视野”号发射时,在关闭引擎后相对于地球的速度达到了16.26公里秒,成为最快离开地球的人造物体。由于超高速飞行,“新视野”号在发射后9个小时就飞越了月球轨道,而当年“阿波罗”载人飞船飞往月球则用了3天。
2007年2月28日,“新视野”号飞掠木星时获得了引力助推,速度增加了4千米/秒,使其相对于太阳的速度达到了23千米/秒,大大缩短了飞往冥王星的时间。
为什么只是飞掠冥王星而不进入绕飞轨道?
“新视野”号是按照美国宇航局推行的小型化、低成本及多功能的指引原则设计的。为了能够让“新视野”号在不到十年时间内抵达冥王星,该探测器只有一架钢琴大小,总质量仅470千克。
由于冥王星的引力太弱,如果探测器“刹车”减速到能被冥王星引力场捕获的速度,那么需要大量的燃料,这就大大增加发射重量,违背设计理念。而飞掠探测也可以提供有关冥王星及其卫星系统的大量资料,并且还可以继续深入“柯伊伯带”进行探测。
“新视野”号搭载的仪器
【“新视野”号携带的科学仪器示意图】
“新视野”号搭载了七种主要的科学仪器:能量粒子谱仪;太阳风测量仪;远程勘测成像仪;无线电科学实验仪;紫外成像光谱仪;可见光-红外成像仪和宇宙尘分析仪。借助这些设备,“新视野”号可以探测冥王星的地形地貌、化学成分、温度、大气压等等重要参数。每一种仪器的功率大约在2瓦到10瓦,与一盏小夜灯的功率相仿。
“新视野”号无法使用通常的太阳能电池板供电,而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核电源”(左)。红圈里的设备为放射性核池(右上)。含钚-238的圆柱体由于放射性衰变产生的热量而发出红光(右下)由于冥王星距离太阳太过遥远,“新视野”号无法使用通常的太阳能电池板供电,而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核电源”(RTG)。这个核电源是利用11千克的钚-238衰变产生的热能来发电。在发射的时候,RTG的发电功率为250瓦,理论上每过四年功率下降5%,目前功率降低到了大约200瓦。相似的核电源曾用在“旅行者”深空探测器以及宇航员登陆月球的时候。
“新视野”号搭载的“纪念品”
除了携带的各项科学设备以外,“新视野”号还搭载了许多有特别意义的“纪念品”。它们跟随“新视野”号一起飞掠冥王星。其中包括冥王星发现者克莱德•汤博(Clyde Tombaugh)的30克骨灰;一张包含434738人名字的CD(这是由网民自主提交的);一面美国国旗;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枚25美分硬币等等。
冥王星由大行星降级为“矮行星”
【冥王星于1930年2月18日 由美国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发现。】
在20世纪早期,海王星轨道异常导致很多天文学家认为,在太阳系外围一定存在第九颗行星。1930年2月18日,冥王星最终由美国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所发现,此后一直与其它八大行星并称为第九大行星。在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冥王星从大行星中除名,被降级为“矮行星”(Dwarf planet),这是为什么呢?
由于冥王星距离太遥远,在发现初期,人们对它的细节知之甚少,只知道它大约250年绕太阳一周,当时还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质量比地球还大,所以将它列入大行星。然而,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人们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还要小。
在2006年,国际天文联合会立下了行星的新定义: 1、必须围绕太阳运行;2、质量必须足够大,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呈球形;3、必须能清空其轨道周围的物体。
按照新定义,冥王星不符合第三条,所以国际天文联合会决定,将冥王星归为“矮行星”,从大行星中除名。
冥王星和它的小伙伴
冥王星和它的卫星卡戎(Charon)构成一个双星系统,它们围绕共同的质心旋转,质心的位置在两者连线的八分之一处(靠近冥王星一侧),这是因为冥王星的质量是卡戎的八倍。
【“新视野”7月8日拍摄的冥王星和卫星卡戎】
除了卡戎之外,目前已知冥王星还有四颗卫星:尼克斯(冥卫二)、许德拉(冥卫三)、瑟伯勒斯(冥卫四)和斯蒂克斯(冥卫五)。这些卫星的名字均来自希腊神话,分别是冥河船夫、冥界黑暗女神、九头蛇、地狱三头犬和冥河的名字。
顺附上冥王星的高清图,图源自微博:NASA中文
蛋挞妹。 发表于 2015-7-17 00:45但是意义不一样了啊 还有新视野号只在他的表面掠过 好不容易来到他身边了但脚步却不曾为他停留@@35 ...
噢 天哪 别说了 太虐了 此处应有本子!
[查看全文]
Erishadow 发表于 2015-7-16 23:52只是变了称号 无论叫矮行星还是冥王星 他始终还是他啊
但是意义不一样了啊@@13!! 还有新视野号只在他的表面掠过 好不容易来到他身边了但脚步却不曾为他停留@@35!!
[查看全文]
蛋挞妹。 发表于 2015-7-16 23:45其实这是虐恋情深啊 九年前新视野号发射的时候冥王星还是行星 如今的他来了 冥王星却再也不是原来的冥王 ...
只是变了称号 无论叫矮行星还是冥王星 他始终还是他啊
[查看全文]
新闻日期:2015.07.10[摘要]美国宇航局“新视野”号探测器发现冥王星赤道以南存在不明的黑色物质带,并称其为“鲸鱼”。【鲸鱼暗带左边则是一个明亮的区域,与暗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明亮区域大约990英里长,约为1600公里。】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新视野”号探测器传回了最新的图像,科学家发现冥王星赤道以南存在不明的黑色物质带,并称其为“鲸鱼”,因为其造型比较像鲸鱼,当然这是一个非正式的名称。最新的测量发现其长度达到1860英里,约为3000公里左右。鲸鱼暗带左边则是一个明亮的区域,与暗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明亮区域大约990英里长,约为1600公里,科学家推测有可能是霜冻物质,比如冰冻的甲烷、氮或者一氧化碳等。
在明亮区域右方则是另一个神秘的区域,科学家发现这里有四个黑色的暗斑,每一个的跨度都达到数百英里。在鲸鱼尾巴部分,也存在明显的独立暗区,跨度为200英里,接近350公里,形状酷似圆形,科学家将其比喻为甜甜圈造型。对于“甜甜圈”地貌,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撞击坑的位置,我们在太阳系内其他天体上也时常看到,但是冥王星上的撞击坑还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在接下来的数天内,美国宇航局科学家将进一步对冥王星表面进行观测,随着我们越来越接近冥王星,图像将更加清晰,科学家能够借此绘制出更加详细的地图。来自科罗拉多州西南研究所的地球物理和成像小组副组长约翰-斯宾塞认为,我们还处于观测冥王星的早期,目前捕捉的暗带和明亮区域之谜还没有揭开。
新闻日期:2015.06.24[摘要]根据美国宇航局太空动力学天文台的观测,太阳爆发了三个独立的太阳风暴,该事件将导致极区出现美丽的极光。【美国空间气象部门已经发出了警报,强大的极光事件背后有着破坏力强大的太阳风暴,甚至有可能导致电力供应中断】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太阳爆发了三个独立的太阳风暴,根据美国宇航局太空动力学天文台的观测,三个太阳风暴已经接近地球,在22日至23日与地球高层大气发生接触,该事件将导致极区出现美丽的极光,甚至在加拿大与美国边境附近都能够看到极光现象。美国空间气象部门已经发出了警报,强大的极光事件背后有着破坏力强大的太阳风暴,甚至有可能导致电力供应中断。美国空间天气预报消息称,地磁暴等级迅速达到G4水平,是一次比较强大的太阳风暴事件。
这个消息对于美国北部地区的天文爱好者而言是个好消息,这样他们就能够看到美加边境上的极光现象。本次太阳风暴的强度与2015年3月的太阳风暴强度相当,目前太阳风暴处于接近地球的早期阶段,强度在明天会继续增强。在欧洲地区,人们也会看到一定规模的极光事件,地磁风暴让北欧和北美出现美丽的极光现象。在远离城市的条件下,一些美国中北部地区的人们远眺北方也能够看到美丽的极光。
地磁风暴对近地轨道上的卫星具有较大的威胁,空间天气专家称一些卫星需要进行轨道控制,改变之前运行的轨道,以躲避太阳风暴。同时,在风暴接近地球时,卫星上的控制设备会出现干扰,影响地面控制中心对卫星的控制。地面上的无线电通讯也会受到干扰,电网等大规模供电设施可能出现短暂中断。根据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天文台的观测,22日晚太阳风暴会出现峰值,三个日冕物质抛射会释放到宇宙空间中。
本次太阳风暴来自太阳黑子12371区,6月18日时就已经出现了一次日冕物质抛射,到了21日,日冕物质抛射开始影响地球,预示着一次强大的太阳风暴将抵达地球,级别达到G3水平。在此级别下,地球上会出现极光,卫星通信会受到干扰。
新闻日期:2015.06.19[摘要]目前,最新研究表明,地球内核蕴藏着大量硫磺,其质量相当于月球质量的10%,或许数千年以来传说中的“烈火地狱”是真实存在的。【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地球内核中蕴藏着大量硫磺物质,其质量相当于月球质量的十分之一】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地球内核蕴藏着大量的硫磺,相当于月球质量的10%。研究报告负责人、英国杜伦大学保罗-萨维奇(Paul Savage)博士称,之前科学家曾猜测地球内核蕴藏着大量硫磺,但这是首次掌握确凿的地球化学证据支持这一观点。
数千年以来,一些传说故事称地下世界是“烈火地狱”,至少目前我们可以确信地球内核蕴藏着大量硫磺。这项研究首次提供清晰的地球化学证据,证实地球早期历史液态硫化物从地幔中分离出来,它们很可能进入地球内核。
我们初步评估地球内核蕴藏着大量硫磺,相当于月球质量的10%。该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地球化学信息快报》上。
地球内核位于表面以下2900公里深处,因此直接进行勘测是不太现实的。目前,一支国际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间接地球化学勘测方法,能够呈现地球内核的结构成分。
长期以来,科学家认为地球内核质量较轻,难以形成铁和镍等金属物质,同时猜测内核包含着一些较轻的物质,例如:硫磺、硅、氧和碳。但是由于地球内核距离地面太深,直接进行勘测分析难度很大。
幸运的是,地球远古时期的一次灾难性事件提供了重要线索,可以证实地球内核所包含的成分,当时地球与一颗行星体积的星球发生碰撞,撕离部分质量结合形成月球。
研究人员认为,此次碰撞融化了地球地幔,从而在地幔层中形成富含硫磺的液体物质,这个中间层位于内核和地壳之间,一些物质可能流失进入太空,但多数物质沉积进入地球内核。
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测量地幔元素的同位素比率,并与某些陨石进行对比,科学家认为一些陨石与地球原始成分相匹配。由于地幔成分具有可变性,很难直接测量硫磺,因此研究人员选择分析地幔和地壳中的铜,铜经常与硫磺结合在一起。
资深教授弗雷德里克-莫瓦尼埃(Frederic Moynier)说:“我们选择铜是因为它是亲铜元素,它意味着倾向于选择富含硫化物的物质,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勘测方法分析地球硫磺的分布情况。通常情况下,某个区域蕴藏着铜,就会有硫磺,铜成为硫磺的代理勘测工具。”
新闻日期:2015.06.07[摘要]空中客车公司计划在阿丽亚娜系列火箭基础上研发一种低成本运载工具,即“艾德琳”可重复使用火箭,与SpaceX公司和联合发射联盟展开竞争。【联合发射联盟(ULA)是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合资企业,两大航空巨头统治了美国的军事和间谍卫星,以及许多美国宇航局的科学任务】
据国外媒体报道,空中客车公司推出“艾德琳”可重复使用火箭,这款火箭的特点是能够多次使用,这是在欧洲阿丽亚娜系列火箭基础上研发的一种低成本运载工具。空中客车公司认为“艾德琳”可重复使用火箭的主发动机能够在起飞后返回,当燃料消耗完后可自主降落,翻新维护后可用于下一个火箭发射。上周五,位于巴黎郊区的阿丽亚娜火箭技术生产中心开放了记者采访,外界对“艾德琳”可重复使用火箭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空中客车公司为了保持庞大的商业市场地位,将推出新的运载火箭。
目前欧洲航空业巨头正在激烈竞争数十亿美元的商业火箭市场份额,几乎一半的通信卫星都来自阿丽亚娜系列火箭的发射。竞争对手有美国SpaceX公司和联合发射联盟(ULA),这两家火箭巨头也打算开发可重复使用火箭,SpaceX公司已经走在前列,猎鹰9号的可重复使用试验已经处于进行之中。毕竟可重复使用能够压低火箭发射的单价,数百万美元就能实现一次发射,而不是现在数千万美元至数亿美元。空中客车公司最近启动了下一代阿丽亚娜火箭的发展计划,更先进的阿丽亚娜6型火箭将于2020年首飞。
空客防务和航天系统主管弗朗索瓦-阿奎尔认为,我们开始思考如何让阿丽亚娜6型火箭变得更加廉价,空客的工程师认为可重复使用火箭就像是一种无人机,能够在完成任务后自主返回,从2010年以来,我们就一直在进行类似的研发工作。火箭底部将配有有翼模块,主引擎和航空电子设备是火箭高价值的部件,需要回收使用,“艾德琳”火箭上将使用类似猎鹰9号的有翼结构,用于稳定引导着陆。
有趣的是,空客工程师可能在火箭上增加小型螺旋桨结构,认为这有助于控制火箭降落,因为从本质上看,可重复使用火箭就像操控无人机寻找回家的路,然后将发动机和航空电子设备回收,为下一次发射做好准备。空客防务和航天首席技术执行官埃尔韦-吉利波特认为新型火箭的可重复使用次数大约为10至20次,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加州的SpaceX公司正在测试它的火箭回收系统,但SpaceX公司的方法与空客不同,前者计划回收第一级助推器、推进剂燃料箱和所有电子设备。
哦哦这个真的太棒,如果能成功的话就能节省每年用于航空探索的巨额花费啦@@25!!
本帖最后由 卍暗夜公爵卐 于 2015-6-7 16:42 编辑
炎热的夏天又要到了,看着火辣的太阳,不禁想抽点时间想象一下:在一个没有“年”概念的世界里——地球由于某些原因停止了公转——生命会是什么模样。
诚然,这个问题很奇怪,但最近我在思考的过程中简直着了魔。并不因为它有什么特别,单纯是因为它(至少对我来说)很吸引,思考起来也很有意思。
如果宇宙里伸出一根巨大的指头,让地球慢慢地停止公转,会发生啥事儿?
没啥好事。来自己动手试试看吧。
在下方的模拟器中点“开始”(Start)键。你就能看到一个行星围绕太阳进行公转。
模拟器来源:Phet交互模拟机构/科罗拉多大学
现在试着点“重置”(Reset)键,拖动写有“V”的圆圈来减少行星公转的速度,再点击一次“开始”键。会发生什么呢?(你玩这个的时候,也可以试试下拉菜单中各种不同的场景,并观察相应情境下的“重力之舞”——对,你会在上面花很多时间的。)
如果你把行星的速度降到足够慢,就能看到它撞向太阳了。
为什么会撞向太阳?想要知道撞太阳的原因,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公转产生的原因。每个仰望夜空的孩子,总会在某个时刻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月亮不会掉下来呢?”答案非常简单,虽然动用了牛顿那样的伟大头脑才被解决(或许天才的标志就是能用简单的答案回答孩子们的问题)。
如果牛顿来回答孩子们的问题,答案也许会是——月亮的确会掉下来。它在持续地下落。所谓绕轨道运行,其实是这样一种状态:你一直在下落,但却一直在偏离你要落向的物体。在《银河系漫游指南》中,道格拉斯·亚当斯描述了飞行的秘密。“诀窍就是,”他写道,“学习怎样把自己往地上扔,并错过着陆目标”。事实证明,这个描述也能极佳地解释轨道内物体的运动状态。
不过以下才是牛顿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想象一下从某一高度发射一枚加农炮弹。如果发射加农炮弹的速度大,它在撞到地面前飞出的距离就远。发射时炮弹速度越大,它飞出的距离就越远。
牛顿解释轨道运动。图片来源:youtube.com但是稍等——地球是圆的喔。这就意味着如果发射时初速度足够大,它飞行的距离就可能远到一种地步:当它理应撞向地面时,它下方的地面已经弯过去了。因此加农炮弹持续向地面下落,而地面也相应地继续弯曲。这个情况成了无止境的自由下落——加农炮弹开始绕地球旋转了!
所以,轨道运动与一般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区别就在于,物体的速度大到足够避开下落目标。想象一下在初速度为零的情况下扔下一枚加农炮弹,和将它发射到近地轨道的区别。
同理,如果地球的公转速度全部消失,地球便会径直落向太阳。它失去了避开太阳所需的速度。
停止公转,奔向太阳那么这种“地球落体”的过程需要多久才会完成呢?
我会跳过演算步骤,直接告诉你得出的结果。大约过64天半,我们就会下落到灼热的太阳中心。
不过别担心,在这之前我们早就死透了。
地球落向太阳的过程是加速运动。它下落得离太阳越近,日光越强烈,因此地球的温度开始上升。
下面这张图描述了这64天半里地球的平均温度。
图片来源:Aatish Bhatia
调整一下纵坐标,我们能看到,绝大部分的升温都发生在地球的最后一天。
图片来源:Aatish Bhatia
你能看出,很快情况就会变得不容乐观。就让我们开起更大的脑洞,脑补一下地球撞向太阳时会是怎样的情况吧。下面就是我基于科学的实况报道《地球末日六十四天半》。
第0天我们开始了跌向太阳的旅程。
第6天经历了6天的坠落,地球的温度上升了约0.8℃,与1880年至今我们星球的温度上升幅度相同。你也许还不怎么觉得热,但是变化马上就要来了。
第21天全球平均温度上升了约10℃,到达35℃(95℉)。我们的地球正在经历极端剧烈的全球性热浪。这次温度上升与2003年创纪录的欧洲热浪不相上下。农作物正在死去。
第35天地球落体已经过了一个多月,我们已经走过了整个奔日路程的五分之一。日光又亮又毒猛烈到简直不能忍,在视觉上也明显增大。全球平均温度达到58℃(137℉),已经超过了有记载以来的地球最高温度记录,也就是美国加州死亡谷测量到的56.7℃(134℉)。
对于地球上的大多数人来说,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地球已经没法活了。到这个时候,电力基础设施要么捉襟见肘,要么就已经停止输出。森林火灾在荒野肆虐,不能打洞或设法逃避酷热的陆生动物正走向灭绝。
同样地,昆虫也受到高温的影响并死去。持续升高的水温导致鱼类也慢慢死光,因为温度较高的水所溶解的氧气减少,而氨却增多(氨对鱼类有毒),整个水生食物链会因而断裂、崩溃。
温度过高以至于陆地上最耐热的生物之一——撒哈拉银蚁(Cataglyphis bombycina)都无法生存(它们能耐受53.6℃的高温)。不过,撒哈拉沙漠蚁(Cataglyphis bicolor)到还能茁壮生长,它们可以耐受70℃的高温。作为食腐动物,这种蚂蚁以其它因酷热死去的生物尸体为食——现在地球上到处都是它们的食物了。
“奔日”一个月后,撒哈拉沙漠蚁还能坚强地活着。图片来源:natur-portrait.de
第41天我们现在已经穿过了金星轨道。全球平均温度达到了76℃(169℉),即使是撒哈拉沙漠蚁也因酷热而无法存活。
然而庞贝蠕虫(Alvinella pompejana)还在坚持着。这种神奇的生物能长到13厘米(5英寸)长,目前已知它能在80℃下存活。一般认为,庞贝虫的耐热超能力来自它们背上的一层羊毛状细菌保护层,这层东西能够起到隔热作用。这种蠕虫是科学界已知除了水熊虫们(过一会儿就说到它们了)之外最耐热的多细胞生物。
庞贝蠕虫。图片来源:EOL/flickr
第47天我们刚刚脱离宜居带,跟太阳系中既不过冷也不过热、适合生物持续生长的黄金地带说了再见。
在103℃(217℉)的高温下,地球环境温度已经超过水的沸点。地球上的海洋都正在沸腾了。液态水已无法继续存在于地表的多数地方,水蒸气包裹了这颗行星。如今地球上绝大多数,尤其是多细胞生物都已灭绝,连超级耐热的庞贝蠕虫都熬不下去了。超嗜热生物(例如耐热细菌)还能在海洋深处因水压抑制水沸腾而存活(甚至良好地繁殖)。耐火植物还撑着没有灭绝。
水熊虫(Tardigrades)是已知存活能力最强的生物。天了噜,这种生物甚至能在真空、极寒和太空强辐射环境中能存活长达10天。它们的的确确是地球最强的生存者之一。
身负隐生绝技的水熊虫,在接近50天的当口仍然存活着。图片来源:Bob Goldstein and Vicky Madden, UNC Chapel Hill
到了这个地步,水熊虫可能才刚刚发现情况不太对劲。它们大概会减缓新陈代谢,蜷缩起来并自行脱水到体内水分降至原本的1%,以此自保。它们能在这种叫做“小桶状态”的干燥状态下存活并休眠将近十年。
第54天永别了,亲爱的水熊虫们。你们活得最久。虽然你们能在近乎绝对零度到151℃这么可怕的温度范围内存活,但现在,地球的温度已经超过160℃,连你们也会觉得太热了。
第57天我们已经飞过水星轨道,成为了离太阳最近的行星,离大结局还有一周。地球环境温度已超过200℃。
第64天地球终于来到了它生命的终点。由于地球速度在运动过程中累积到极大,近处太阳的引力也很强烈,我们将在这天下午1点时走完整段旅程最后的7%。太阳的引力太大,以致于地球前端受到的拉力远远大于后端。这种引力差,或说潮汐力,把地球拉成了椭圆形。岩浆从地壳的裂痕与缝隙中喷出。
这天的初始温度是800℃,暖和极了。天空中的太阳有平常的14倍大。正午时分,温度达到2000℃,足以让岩石熔化。地表化成了岩浆。
十二点半,我们马上就要走到头儿了。太阳大到填满了整个天空。地球已经越过一条有去无回的界限,洛希极限(Roche limit)。在这里,太阳对地球造成的潮汐力大于地球对自身的约束。一旦越过洛希极限的半径,重力造成的潮汐效应就会把地球撕裂成岩浆和熔岩构成的小点儿的球体。
经过洛希极限,地球将正式玩完。图片来源:tumblr.com
这就是我们支离破碎的星球终于到达旅途终点——太阳时的境况。祝大家旅途愉快。
后记在大家开始担心地球会撞向太阳之前,先想想这个:地球的公转线速度约是每秒30千米。换言之,想要达到上面博文中的状况,我们得先拨停这么大的速度。相比之下,难度稍低(也并没有低多少)的情况就是,要是有只上帝之手能推我们一下,让线速度达到逃逸速度,也就是每秒42.1公里,其实地球就能摆脱太阳的引力并成为一颗流浪行星啦!呃,我写这段的时候,本来真的是为了安抚你们的。
新闻日期:2015.05.27[摘要]继月球和火星之后,印度下一步或许会探测进行。据印度太空领域官员透露,印度已经成立了一个科学顾问委员会,规划未来的探测目标。【去年九月,印度发射了第一颗火星轨道飞行器,成为全世界第一个首次尝试探测火星就获得成功的国家。】
随着印度月球任务和火星任务的顺利进行,他的下一个探测目标或许将是金星。印度太空研究组织ISRO主席齐让·库马告诉记者说,“我们正在讨论金星、火星、以及行星系统中的任何其他天体。我们成立了一个科学顾问委员会,他们将决定印度将优先探测哪个行星。”
去年九月,印度发射了第一颗低成本火星轨道飞行器,成为全世界第一个首次尝试探测火星就获得成功的国家。这无疑进一步提升了印度在太空探索阵营中的国家地位。
印度的第一个月球任务月船1号发射于2008年,曾经证实月球上水的存在。而后续的月船2号计划将在未来两年至三年内发射。
新闻日期:2015.05.20[摘要]近日,俄罗斯“进步M-27M”飞船、“质子-M”运载火箭接连发生严重事故,有分析人士称之为“系统性衰退”。【资料图:俄罗斯“质子”运载火箭】
继4月28日“进步M-27M”货运飞船发射失败后,本月16日,搭载墨西哥通讯卫星的“质子-M”运载火箭在升空约500秒后坠毁。同日,与国际空间站连接、负责推进调整轨道的“进步M-26M”货运飞船推进器点火失败,对空间站轨道修正任务造成了影响。不到三周时间,连续三次事故,不得不让人对俄罗斯航天工业产生质疑,甚至有分析人士称之为“系统性衰退”。
国内航天专家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质量管理不善是导致俄罗斯航天“衰退”的重要原因。
“航天本是令俄罗斯自豪的工业领域,现在却每况愈下,接连遭受失败。”航天专家、《国际太空》杂志执行主编庞之浩叹道。
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委员、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研究员杨宇光认为,俄罗斯航天最近状况较多,但应从具体型号进行分析。
杨宇光说,从历史记录来看,“进步号”飞船的可靠性非常高。迄今为止,该系列飞船发射数量达到140艘,出现问题的比例极低。
2011年8月,因运载火箭第三级动力设备发生故障,导致一艘“进步号”货运飞船升空后爆炸。这是数十年来“进步号”首次发射失败。
庞之浩介绍,今年4月28日“进步M-27M”的发射失利,也是由于火箭在船箭分离前发生爆炸,使飞船受损并失控,最终坠入大气层。
这两次失利,为联盟系列运载火箭留下了“不良记录”。
“俄罗斯发射载人飞船、货运飞船都是用联盟系列火箭,过去成功率非常高。”庞之浩说,但“进步M-27M”的遭遇对下一步载人飞船的发射带来了影响。按照此前计划,有3名航天员本应在五月初从国际空间站返回地球,另一批航天员前往空间站,但这一计划被推迟。“如果不把故障查清楚,发射载人飞船就很危险了。”他说。
相比“进步号”和“联盟号”,质子号系列运载火箭的“成绩单”则大为逊色。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该系列火箭共发射397次,有46次遭遇失败。
“质子火箭是各国现役火箭中失败概率相当高的一个型号。”杨宇光说。
庞之浩介绍,“质子号”是俄罗斯目前唯一低轨运载能力达20吨以上的火箭,曾先后发射礼炮6号、礼炮7号、和平号空间站以及国际空间站舱段等。同时该火箭的价格便宜,在商业领域接到了大量订单。“但该型火箭近年连续出现发射失败,其中有些代价惨重。”他说。
2013年7月2日,载有3颗“格洛纳斯-M”导航卫星的“质子-M”火箭升空后几十秒便倾斜下坠、触地爆炸。2014年5月16日,携带“快车-AM4R”卫星的“质子-M”火箭在大气层中爆炸。加之今年5月16日的发射失败,导致该型火箭的后续发射任务被推迟。
谈及俄罗斯航天活动频频失败的原因,专家一致排除了技术原因。杨宇光说,无论是“进步号”“联盟号”还是“质子号”,都是成熟型号,尽管近年都有些更改,但总体来说还是继承了过去的成熟设计。
有分析称,这是俄航天领域资金投入不足、人才流失等引发的后果。庞之浩表示,目前俄罗斯航天领域确实存在人员青黄不接,人才流失严重的现象,甚至一度被视为英雄的航天员,如今在该国也成为并不被年轻人向往的职业。“航天领域培养人才需要长时间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他说。
受访专家一致认为,质量管理是俄罗斯航天面临的最大问题。
杨宇光表示,航天产品的加工、生产、测试过程,都需要严格把控。比如2013年的“质子-M”火箭坠毁,就是因为一个用于导航的惯性器件发生故障,而这正是火箭飞行过程中性命攸关的一个组件。“各个器件在生产、测试环节把控不严,测试、考核不到位,出现问题就不奇怪了。”他说。
庞之浩同样认为,航天产品从设计、生产,到发射操作,必须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他说,生产过程中如果质量控制不严,除了导致元器件质量不稳定,还可能导致内部产品出现暗伤、多余物等,这都是致命的缺陷;航天器飞行过程中要经历各种力学环境、热环境、电磁环境等,如果地面试验不充分,也可能导致失败。此外一些关键零部件必须有备份,不能一味追求低成本,否则会使可靠性降低。
“目前俄罗斯并没有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对航天产品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庞之浩说,“这是最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