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
幽梦之影
【零基础学音乐】第一课时 谱表
展开Biu

本帖最后由 幽梦之影 于 2012-5-22 22:27 编辑

热爱音乐而又不怎么了解专业乐理知识的孩纸们有福了 让我们 基础学习 从头开始走进音乐的神秘之门吧

第一课时 谱表

哎??五线谱???五线谱神马的看不 #29! 这么好听的曲子不能用手中的乐器来演奏,真是。。。&*@%¥# (具吾辈了解 很多学习民乐的孩纸们从接触乐器开始就一直学习简谱 所以当面对着五线谱都会酱紫的反应。。。。。。)

概念(很重要,请同学们做好笔记 ^_^)

#20! 那么现在由吾辈首先来介绍一下谱表:标准的来说,用来记写音符高低的表格,就叫做“谱”。而五线谱,顾名思义是由五条线组成的。的确是由五条平行的“横线”和四条平行的“间”组成的。这就是五线潜的谱表。
也就是酱紫:

注意:它们的顺序是由下往上数的。

详解详细分解一下五线谱的构造

最下面第一条线叫做“第一线”,往上数第二条线叫“第二线”,再往上数是“第三线”、“第四线,最上而一条线是“第五线”。

#33!由于音符非常多啦,所以“线”与“线”之间的缝隙绝对不能浪费的就是“线”与“线”之间的地方叫做“间”这些间也是自下往上数的。同“线”样。最下面的一间叫做“第一间”。往上数是“第二间、“第三间、“第四间

也就是酱紫:

你知道吗?每一条线每一个间都代表着一个音的高度 #23!

补充 (请记住了!!!)

但是像维塔斯或者基普尼斯这样的筒子们就会发现:五条“线”和四个“间”还不够表达我们的丰富的情感心声,如果还有更高的音或者更低的出现肿么办呢? #12!

——— 于是就产生了更多的“线”和“间”。
这些临时跑出来加班的“线”和“间”叫做“上加线下加线”。上面多出来的线叫做“上加线”,多出来的“间”叫做“上加间”。下面多出来的“线”和“间”叫做“下加线”和“下加间”。

这些来打酱油“线”和“间”向上下两边呈放射形“上加线”和“上加间”是自下而上往上数的。分别叫做“上加一间”、“上加一线”、“上加二间”、“上加二线”、“上加三间”、“上加三线”“上级N间”、“上加N线”…… 以此类推就OK啦
那么相信聪明的筒子们就知道在五条线下面加出的线是从上面向下数的(与上几加线相反)。分别称作“下加第一间”、“下加第一线”、“下加第二间”、“下加第二线”“下加N间”“下加N线”……也是以此类推。

也就是酱紫:

#40!怎么样,很简单

纠错 不要犯错哟

1、上加线”和“ 下加线 ” 根据音符只需要画一条短线,不需要很长。够表示音符就可以了。

也就是酱紫:

2、在表示“上加间”和“下加间”的时候,不需要再把这个音符上面或下面的线画出来了。

也就是酱紫:

继续犯错的。。哼哼 #26!

哎,那个一节课都趴在桌子上睡的、还有你,不要望着电脑发呆了 。。。喂 泥垢了

终于说完了呢 不知道筒子们听懂了没有呢 以上就是吾辈向大家上的第一课 有兴趣继续学习的请周四准时上课^_^ 如果有神马没说清楚的或者讲错的请 @幽梦之影 也可以在微博给我留言/私信 http://weibo.com/lancall629 就酱紫啦(鞠躬。。。下课)

教学大纲戳此处 https://www.gn00.com/t-55836-1-1.html

本内容已隐藏,回复后刷新可见哦

[查看全文]
moezero
【吉他】【入门】梓喵的初级节奏吉他教室 第一话
展开Biu

本帖最后由 MIO哒 于 2013-7-8 21:57 编辑

本内容已隐藏,回复后刷新可见哦

感谢收看,欢迎指正

【汇总链接】

乐理杂谈(一)之升降号的注意事项

乐理杂谈(二)之调号的魔咒

【吉他】简单易懂的现代调弦魔法

【吉他】【入门】梓喵的初级节奏吉他教室 第零话

【吉他】【入门】梓喵的初级节奏吉他教室 第一话

【吉他】【入门】梓喵的初级节奏吉他教室 第二话

【吉他】【入门】梓喵的初级节奏吉他教室 第三话

【吉他】【入门】梓喵的初级节奏吉他教室 第四话

【吉他】【入门】梓喵的初级节奏吉他教室 第五话

【吉他】【入门】梓喵的初级节奏吉他教室 第六话(含作...

【吉他】【入门】梓喵的初级节奏吉他教室 第七话

【吉他】【入门】梓喵的初级节奏吉他教室 第八话(完结...

【吉他】【入门】梓喵的节奏吉他教室ex.1(弹唱基础)

【吉他】【入门】梓喵的节奏吉他教室ex.2(弹唱基础)

【吉他】【入门】梓喵的节奏吉他教室ex.3(弹唱基础)

一起来指弹!木吉他指弹基础入门 第零话

一起来指弹!木吉他指弹基础入门 第一话

一起来指弹!木吉他指弹基础入门 第二话 练起来!

一起来指弹!木吉他指弹基础入门 第三话

[查看全文]
 谎言家丶
基本乐理章节合集1.17第四单元完结
展开Biu

本帖最后由  谎言家丶 于 2014-1-17 15:36 编辑

如果有哪里不清楚不明白请一定要告诉我!

为已出教程

为更新中教程

为未出教程

@@33!! 窝还是那句话

因为基宅乐理断断续续的都不怎么完整

所以我打算出一个完整点的

一共分为八个单元

但我这个拖延症吧……

这个只是一个整合的目录帖

方便找嘛

还有窝想说一下啊

每次做题的时候可不可以不要抄嘛=-=

窝很伤心的啊QUQ

我先把每单元的题目写粗来=L=

证明我是真的要出教程的啊!

好了不废话了

基本乐理(第一单元)音的高低

1.什么是五线谱

2.音名和唱名

3.音的分组

4.半音与全音

5.基本音级与音级构成

基本乐理(第二单元):音的长短

1.什么是音符

2.休止符

3.音符与休止符的写法

基本乐理(第三单元):音的强弱

1.基本概念

2.各种拍子

3.切分音,弱起小节

4.音值的特殊形式

5.音值组合法

基本乐理(第四单元):五线谱的常用记号

1.变音记号

2.反复记号

3.省略记号

4.演奏法方面的记号

5.装饰音记号

6.力度记号

7.速度记号

8.表情记号

基本乐理(第五单元):音程

1.音程的概念

2.音程的转位

3.音程的分类

4.音程的性质

5.音程的扩大与缩小

6.等音程

7.音程的应用

基本乐理(第六单元):和弦

1.和弦的基本概念

2.三和弦的分类,转位,以及调式中的三和弦

3.七和弦的分类,转位,以及属七和弦的解决

4.识别和构成和弦的方法

5.调式中的和弦

基本乐理(第七单元):调式

1.调式的基本概念

2.调式的类别

3.调,调号与调性

4.调式,调性的应用

基本乐理(第八单元):民族五声调式

1.民族调式概念

2.五声调式

3.七声调式

4.识别调式

5.同宫系统

最后要说的是

我所写的教程都是我学的书上的东西

我觉得还满基础的

比较适合新手学习啊

都学完之后乐理也就差不多了吧

[查看全文]
dchneric
振动理论,泛音列与其他(其3)
展开Biu

本帖最后由 dchneric 于 2013-2-3 06:04 编辑

泛音实验

楼主决定少打字了,就直接贴个视频吧~下面两个视频展示了如何在钢琴上摁下1个琴键,却发出另一个琴键的声音~~

[media=x,500,375]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EwMTQ3NTMy.html[/media]

[media=x,500,375]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EwMTUyNTc2.html[/media]

这就和泛音有关了,原理大家自己思考吧~或者见前两个帖子

其他乐器:小提琴上演奏泛音就非常straightforward,演奏家在按住一根弦的同时,用别的手指(如小拇指)轻轻滴搭在弦的某个位置,把振动“吸收”掉。位置点的选择参考“其2”中的驻波列示意图,比如中间二分之一的位置,能在抑制第一级驻波的同时保留第二级,意味着发出了高八度的音。小提琴用这种技术演奏正常音域以上的高音。竖琴古筝等乐器的泛音演奏也很常见;管乐器更直接,使劲吹就行了~~@1#

[查看全文]
dchneric
振动理论,泛音列与其他(其2)
展开Biu

本帖最后由 dchneric 于 2013-2-5 09:45 编辑

纯音&基音&泛音列

[tex]$Y(x,t)=\sum_{i=1}^{\infty}{C_i sin(\frac{i \pi a}{L}t+\phi)sin(\frac{i \pi}{L}x)}$[/tex]

其中数列Ci为待定系数.

上节这个弦振动模型的解(复制在上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怎么解释它呢?

1. 首先可以看出它是由无限个小函数叠加构成的,这些小函数都是sin(at)sin(bx)的形状,并带有一个位置系数C。sin(at)sin(bx)实际上就是高中物理里面称为“驻波”的东西(比如甩长绳出来的形状)。驻波的特点是,虽然上面每个点都在做不同振幅的纵向简谐运动,但所有点的频率是一样一样的。换言之,对于一个驻波而言,它上面所有点对空气的扰动是完全同步的,我们可以近似认为,这个驻波发出的声音(信号)就是一个简单的三角函数sin(wt),而w就是驻波的角频率。三角函数的声音被称为“纯音”,也就是最纯净的,比如老式电话拿起听筒之后听到的,就是440hz的三角函数,即y=sin(440*2pi*t)。

2. 我们再观察这些小函数在sin()里面的系数:时间变量t前面的系数,是时间轴上的周期性的表达,毋庸置疑就是角频率(即频率/2pi),而空间变量x前面的系数,是空间轴上周期性的表达,其中i等于几就表示这个驻波有几个波节。下面的图就是这个求和函数的前7项的大致形状:
我们用语言来描述的话:一根弦的振动,可以用这些驻波在系数序列Ci的加权和表示,那我们看到的振动,就是一个个sin(at)sin(bx)函数(驻波)的叠加;我们听到的声音,就是一个个sin(wt)函数(纯音)的叠加
学过高数的童鞋应该有feel,这是不是和傅里叶展开有关?没错~从数学层面说,既然我们听到的声音是个有界连续信号,可以表达成三角函数的和,那么从物理层面说,图上的每一个驻波作为信号源,发出一个个纯音音波,就完全解释的通了。
进一步说,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都是某些纯音的叠加,那么所有的振动的物体都可以表达为一个三角函数的信号源吗?答案是肯定的,比如材料或土木相关的学科中,有限元模型用来描述大块物体的振动,最后也是拆解成一个个三角函数的信号源(称为“主振型”,类比‘驻波”),而这种方法被称为“模式分析”。
3. 从第一个驻波起算,它们的波节之比(即空间频率倒数之比)为1:2:3:。。。但这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频率特性:它们的时间频率之比也是1:2:3:。。。对应到声音,就是每个纯音的频率之比为整数。每个驻波之前的系数Ci代表振幅,也代表对应纯音的强度。这些Ci的值取决于(1)乐器的形状参数,(2)弦振动模型的初始条件(即怎样触发弦的振动,右手撸还是左手撸之类的。这中间还分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比如小提琴琴弓的运动就对弦施加了受迫振动,长笛也是;但钢琴和吉他都是自由振动)。对于大多数乐器而言,第一个驻波的加权系数C1非常大,这个纯音的能量非常强,我们称之为基音(或基频),而其他驻波能量小一些,我们称之为泛音(或高频成分,因为频率肯定比基频高嘛)。不同的乐器或者不同的演奏方式造就了不同的Ci序列,这时我们听到的声音虽然一样高,但总感觉略有不同,这就是“音色”。

4. 那么人耳是怎么识别这些声音的呢?首先,人耳能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辨别一个纯音,比如440hz和441hz的纯音,人耳是听不出区别的,但440hz和540hz的区别大家都能听出来。第二,人的音感对频率的响应曲线是对数的。也就是说Xhz,X*3hz,X*9hz的三个音对人来说,是“等间隔”的,而X,X+3,X+6对人耳来说则不是”等差”的。特别要指出的是,Xhz和X*2hz的关系,就是我们俗称的“八度”。

5. 下面就以钢琴为例做一个对应。钢琴的中央A(la)按标准是440hz(也就是那个电话听筒的声音),这意味着按下这个琴键,琴槌敲击琴弦,发生了弦振动,而振动产生的声音中最大声儿的就是440hz的基音,其次是880hz(高八度la), 1320hz(高12度mi)…等等泛音的声音。这个440*iHz, i=2,3,4,5…的序列,成为“泛音列”。下图是一个i=1-13的泛音列,不过它是从一个低音的C(do)的琴键开始往上数的。(由上一节的“等差关系”我们知道,这个泛音列可以平移到任何一个琴键上,相当于对这个音列中所有的频率乘上同一个常数)

这个泛音列的意思是,如果我们按下第一个低音do,它其实发出了后面所有这些音符的声音,这是因为:
假设低音do的基频为100,那么它发出了100, 200, 300, …的声音
高八度的do的基频为200,那么它发出了200, 400, 600,…的声音,显然被低音do包含了
高八度的so的基频为300,那么它发出了300, 600, 900….的声音,同样被低音do包含了
等等。

所以说,如果我们按下了这个低音do琴键,再按下某个泛音列上的琴键,实际上我们并没有创造新的声音成分,只是加重了现有某些泛音的强度,从而改变了音色。这就好像画家在调色盘上用某种颜色作为主色,通过加入少量其他颜色,让色调发生微妙的变化一样。

另外,由于这种“不创造新成分”的特性,使得人耳在听到泛音列中的几个音的时候会比较舒适。尤其泛音列中前几项跨度<=八度的,乐理上把他们称为“协和音程”:最协和的当然是纯八度,频率比为1:2;然后是纯五度,频率比2:3(实际上,五度会创造新的成分,只是大部分后续泛音还是重叠在一起的,所以五度没有八度和谐),再然后是纯四度,频率比3:4(同样,它创造了更多新成分,所以没五度和谐),以此类推…

Ps:上面提到的泛音完全是基于弦振动理论的,那非弦乐器怎么办呢?首先,长笛等管乐器的空气柱可以等效成弦(只不过传递的是纵波,而且一段的约束条件是敞口的,也就是这个地方必须是个驻波的波腹,而不是驻波的节点),所以空间频率的比例不再是整数比(但之前说了,空间周期我们不care),但并不影响时间频率的比例关系。其次,像定音鼓这样的乐器就比较惨了,它的振动模式是二维膜振动,它具有完全不同的微分方程和解~ 学过数理方程的童鞋应该记得,膜振动的特征值是bessel函数零点序列,他们是无理数!这意味着定音鼓没有泛音序列(即任何两个音在一起演奏,不会有泛音重叠),所以它没有协和音程不协和音程的说法。所以撸主觉得呢,如果有平行世界,那么这个世界中是膜振动乐器占主导的可能性也很小,除非那里的人类和我们的音感不一样。

先写这点了~~泛音是很多音乐理论的基石,但它有严重的缺陷,撸主会接着往下写(如果有人看的话啦)~~ 估计下次贴个实验什么的,然后应该可以引出律制了吧~

[查看全文]
dchneric
振动理论,泛音列与其他(其1)
展开Biu

本帖最后由 dchneric 于 2013-2-5 09:50 编辑

摘要:撸主这个贴的主要目的是骗糖吃,顺便介绍乐器的震动发音背后的本质,以及一些和律制,泛音,音色相关的topics。文中涉及重口味数学和工程学,但应该不会影响阅读的…

铺垫

首先呢,我们看看一般的乐器是什么样的:
钢琴每个锤子打1-3根弦,通过弦的震动发声;
小提琴琴弓锯一根钢丝弦,弦震动发声;
吉他靠手撸,弦振动发声;
长笛有一个空腔,靠空气柱震动发声;
定音鼓通过鼓面振动发声,等等

所以可以看到,乐器都是靠物体的振动作为发音的源头的(这不是废话么!),而且大部分的振动都在琴弦上进行。振动产生后,要么传递给一个共鸣腔,要么直接向空气传播,进入人耳被我们听见。

大家还记得中学物理有提到,“受迫振动”的物体M只是重复振动源S的振动规律吧?(有这么回事么…)好,我们需要把它细化一下,这个规律只对简谐振动有效(课本上的例子是单摆,也就是正弦波啦):
如果S的振动规律是[tex]y = sin(100 x)[/tex],那M的受迫振动可能是[tex]y=C sin(100 x+\phi)[/tex],其中[tex]\phi[/tex]是相位差(我们不关心,下同),C是一个系数,这个系数很重要,它M的形状以及系统的结构有关
如果振动源S有两个不同的正弦波a, b叠加而成,M的受迫振动将会是选择性的,即,对于波a和波b,会有不同的系数[tex]C_a[/tex]和[tex]C_b[/tex],而且系数条件和M的形状及系统的结构有关

这个没搞清楚不要紧~~撒,以狗~~

弦振动&弦振动方程&弦振动方程的解

既然大部分乐器都是以弦为主,那么我们就从弦模型的振动pattern开始谈起吧。首先,请随手找一根弦:

弦振动模型中的弦首先是个长条形的物体,而且需要两端固定(或施加其他的约束条件),需要物体本身有一定的弹性,需要绷紧,如上图所示(特指中间绷直的这段)~~~

那么,像这样的一段丝线,我们如果在中间拨一下,就能发生弦振动了。为了切实研究它的振动规律,古人对弦振动模型做足了研究,以至于它成为了最基本的模型之一。学过大雾的童鞋应该已经知道,假设弦在每一处的弹性都一样,而且上下震动的位移大小非常有限的话,可以用下面的模型描述之:

[tex]\frac{\partial^2 y}{\partial x^2}=a^2 \frac{\partial^2 y}{\partial t^2}[/tex]

其中y是振动的位移,x是横轴,t是时间,a是和弦本身有关的一个常数

这是弦振动在在xy平面的情况。(考虑三维的话,就是再多写一个xz平面的振动公式,然后两者的位移叠加即可。所以下面我们还是以xy平面的情况做栗子)

嘛,这个模型其实就是传说中的波动方程,理工科的“数理方程/数学物理方法”课程的第一章一般就是它了~~ 傅里叶伯努利等人的研究发现,这种微分方程可以表达成下面的普通函数形式(驻波法):

[tex]$Y(x,t)=\sum_{i=1}^{\infty}{C_i sin(\frac{i \pi a}{L}t+\phi)sin(\frac{i \pi}{L}x)}$[/tex]

其中数列Ci为待定系数.

这个解看似一团乱麻,但其实暗藏玄机,下一节我们重点讨论它~

[查看全文]
Thousands千
乐理知识学习之音程知识的学习
展开Biu

本帖最后由 Thousands千 于 2013-1-22 16:24 编辑

音程的概念:在乐音体系中,两个音之间的高低关系,叫做音程.

音程中的两个音,高的音叫"上方音"(冠音),低的音叫"下方音"(根音)

音程分为:旋律音程,和声音程.

音程中的两个音先后发声,叫"旋律音程",同时发声的,叫"和声音程".

音程的名称是由音程的度数和音数而决定的.

音程中两个音在五线谱上所占的线与间的数目,叫"度数".

如:同一线上或同一间上的两个音,就叫"一度音程"

在相邻的线与间上的两个音,就叫"二度音程".依此类推!

音程中的两个音所包含的全音,半音的数目,叫"音数".用整数,分数和带分数来标记.

现在我把基本音级所形成的各种音程的度数,音数和名称说一下:

纯一度,音数为零,例:C-C D-D E-E等

小二度,音数为二分之一,例:E-F B-C

大二度,音数为一,例:C-D D-E F-G G-A A-B

小三度,音数为一又二分之一,例:D-F E-G A-C B-D

大三度,音数为二,例:C-E F-A G-B

纯四度,音数为二又二分之一,例:C-F D-G E-A G-C A-D B-E

增四度,音数为三,例:F-B

纯五度,音数为三又二分之一,例:C-G D-A E-B F-C G-D A-E

减五度,音数为三,例:B-F

小六度,音数为四,例:E-C A-F B-G

大六度,音数为四又 分之一,例:C-A D-B F-D G-E

小七度,音数为五,例;D-C E-D G-F A-G B-A

大七度,音数为五又 分之一,例:C-B F-E

纯八度,音数为六,例:C-上方C D-上方D 等

音程的熟练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一定要用心学习,这里有一个巧门帮你记忆,比如从C到F,你就从C数到F

有四个音,那就是四度音程,里面还有个半音,那就是纯四度了,在五度以内,只要里面含有半音的,它不是小度音

程,就是纯音程,书上还说了个口诀:一四五八没大小,二三六七没有纯,就是说没有纯二度,和大八度这样的音

程.

[查看全文]
jiangguo2
民间、继续坑爹、继续新手向钢琴教程
展开Biu

既然讲完了体位……啊不姿势……那么我们可以开始动真格的了w

于是说啊,到底哪个音是中央C呢?我也不知道……

我真不知道……于是你自己试一下吧,找一个不那么低沉、不那么高昂的C。

话说你知道C是什么吗0。0应该知道吧……就是1啦。

说起来很奇怪啊,1234567,对应的却是CDEFGAB。真不好记= =

但是亲们,如果你们学了乐器,再转行学编程,你一定会选C语言的……因为这个C太亲切了啊!唯一的白键音阶!(抽打)

咳咳,其实我也不知道该讲些什么,所以我们这节课(抽打)就学习音阶吧~

首先,因为懒得码字,所以你最好自己去找点乐理,站内搜索乐理就有很好的教程啦,不用谢~(抽打)

然后,我们来把爪子放在琴上,右手大拇指放在中央C(或者随便哪个C)(为了防止你不知道C是哪个额外说明一下,黑色琴键是不是分为两个组和三个组?两个组左边是不是有两个紧挨的白键?就是那两个右边那个、靠着两个组的那个白键啦)上,其他手指往后,依次放在邻近的白键上,放好,然后大拇指按下去~用力按~不要迟疑,动作要稳、准、狠~(抽打)是不是很洪亮?

才怪。

手指都没有抬起来怎么可能按的很大声呢?

没错,正确方法应该是~其他手指不动,大拇指高高抬起,然后PIA~敲打那个白色的键键吧~(抽打)

不要怕疼,用力按到底~

等你练多了,你的手指会变得有力,就不用抬这么高了,但是抬手指确实是很重要滴。

现在,到你的食指了,同样,贴在琴键上按下去,然后其他指头不要动,食指高高抬起——对了,记得维持弧度,千万别伸直了= =——然后用力按下去~

为什么要先贴在琴键上按一次呢?因为,你不知道按下去的姿势啊~所以之前那个是告诉你按下去应该是怎样的姿势。

在按下去的过程中,手指一定要维持弧度,前端两个指关节千万不要变成直线,不然很累的。

对了,按鼠标也可以用这个姿势哟,省力不累~(抽打)

然后是中指~

之后呢,把大拇指收到手掌下,找到无名指按的那个键,在手掌下抬高,按下去,其他手指不要动。

对,这是第一步~

然后其他手指抬起来,在空中划一条弧线,大拇指按着,贴在琴键上不动,手型恢复到之前的姿势,也就是说,你的大拇指现在按着F(4),食指按着原来尾指按的G(5),以此类推,尾指按着高一度的C。

记住这个过程,然后,大拇指不动,恢复到第一步,这就是下行的时候手形的变换了。

然后食指、中指无名指尾指,再反过来按一遍就行了。

无名指不容易抬很高,但也要抬起来,离开琴键。

左手参照右手的镜像版。

民那(如果会看的话)加油~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