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Y]清真寺
起初这个清真寺是一个简单的供周围居民庆祝2011年斋月用的,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到这个项目的设计和讨论之中来,极大地增强了它的社会特性。
虽然简单但是它很吸引人,很小但是很有建筑表现感,预算低但是仍彰显建筑魅力,很多建筑师都会受到光的启发,这个项目的设计也不例外
建筑师有很多可以灵活运用的工具,如阴影和光线
项目基于此,打造出根据阴影和光线不断变化的空间,同时为之加入现代的元素,从而形成新的建筑语言。
立面图
平面图
剖面图
[查看全文]
克拉克斯维克城市中心规划
这是由Henning Larsen事务所赢得的占地150000平方米的法罗群岛第二大城市克拉克斯维克的规划项目。
这个项目将包含文化建筑,一个博物馆,住宅,办公和商业区。
新的城市空间基于一个星形的结构,星形的中心组成了新的城市广场。尖尖的部位保证了新的城市空间能够扎根于既有的城市肌理之中。
它还能将周围的城市空间,绿色空间,运河及沙滩空间带入到新的广场之中。
城市中心组成一系列流畅的系统和道路,它们连接三个独特的区域,这三个区域围绕不同的主题展开:一个是绿色娱乐区;一个是城市开发区,带有中心的统一的城市广场,内含商店,咖啡,图书馆,公共办公,住宅等;还有一个是海岸区,包含文化色素,海洋博物馆,咖啡,商店,住宅等。
[查看全文]
挪威,奥普兰郡,Tverrfjellhytta观察馆Snøhetta
多夫勒山脉是分隔挪威南部和北部的天然屏障。这是欧洲最后一群野生驯鹿的家园,也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的自然栖息地。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旅行者来来往往,狩猎的传统、采矿、军事活动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各种印记。
除了自然和文化景观,多夫勒山脉也在挪威人的意识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民族传说、神话、诗歌(易卜生)和音乐(格里格)都赞美了这片神秘而又永恒的土地。
挪威宪法的创立者“之无私与忠诚,除非多夫勒山夷为平地,才会变化!”
这种如神话一般独一无二的自然、文化景观形成了建筑设计思想的基础。
建筑设计以一层坚硬的外壳和有机的内核为基础。
朝南的外墙和内部空间营造出一个安全而温暖的聚集场所,与此同时还为游客保留了壮观的全景视野。
在这种地方····
[查看全文]
澳大利亚巴拉瑞特画廊附属展廊
这是澳大利亚巴拉瑞特画廊的一个附属展览空间。
这个展廊最显著的设计特征是将展览空间与凉亭的形式结合在了一起。
当把外侧的玻璃门打开时,展览还能变成夏季公共演奏台。
内部的锯齿状木材装饰与外面的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并强烈的定义了内部空间。
屋顶上的天窗从各方为引入光线,条状的照明器材巧妙的嵌入条状纹样的木材装饰中。
建筑表皮隔热性能良好,具有遮阳棚,被动式通风屋顶,以及高效节能照明。
这个附属空间是现有空间的补充,具有多功能性,同时建设周期短,轻便。
主要支撑结构为钢材。
这个空间在以后的日子里将承办多种展览,时装表演,或成为社区工作室,社区会议室。
是一个归属于公民公共空间的地方。
[查看全文]
广州报业文化中心建筑设计国际竞赛优胜奖
报业文化中心是一个集办公,展览,商业,文化,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建筑群。
报业文化中心用地位于广州琶洲总部商贸区,地处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南段东侧,北倚珠江,西望 广州塔,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报纸和印刷是报业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两大元素,本方案以此为切入点,
力图打造一个既有生动形象、又有独特内涵和地域文化特色的综合体建筑群。
层层堆叠的报纸做为最初的设计灵感,建筑的造型设计蕴含着建筑是空间的载体,而报纸是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这一思想。
犹如千份报章堆叠所形成的立面造型,既是报业文化的一个代表符号,也是本设计建筑与景观建构的语言主体。
外部景观空间采用变化丰富的水景和下沉景观庭院,彰显南方水城建筑的地域特色以及滨水建筑的特点。
丰富的台地景观,模糊建筑与景观的界线,并且强化了建筑本体与周边景观水景的充分融合与延展,从而也实现“建筑与景观一体化”的设计理念。
以活字印刷为灵感,丰富的活字字模设计造型不但形成了报业博物馆外形凹凸变化和主题性极强的室内外展示空间,
也表现了活字印刷与当代报业文化深厚的历史渊源。
建筑立面为营造纸张堆叠的气氛,除了利用楼板的外挑来塑造立面造型之外,还加入外挂的金属遮阳装置强调整个建筑横向的线条机理。
这种做法有效控制了建筑的透光量,也非 常适合广州的地域气候特性。
设计中根据建筑内部功能的要求来决定遮阳装置的疏密以及玻璃面积的大小,
在装置设计的尺寸上充分考虑到人体尺度以及视线可达性等要素,
使人不论是站在窗边或是坐着办公都能欣赏到窗外迷人的珠江江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