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朗VS改锥
我在德国高中的那一年(听说标题要起得长才会有人看)

LZ现在是大一狗,但是已经妥妥20岁了。在高中一年级读完的那个暑假,16岁的LZ去德国做了一年的交换生。准确的来说,因为被签证坑,所以是10个月左右。交流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和来自全世界的小伙伴一起玩耍。想想也是很棒的回忆呢!

看到这个板块,LZ就想情不自禁的发一贴,回忆自己在德国的那一年,也顺便可以帮忙想要去欧洲的一些同学解答一些问题。在LZ填坑的时候,也欢迎各位的交流。

对了,如果有一些德语的问题也可以问LZ,英语什么的也能问呦,毕竟LZ雅思7分,听力8分,hhhhhh。(请让我嘚瑟一番)。

那么下面就让LZ慢慢码吧,大家可以完全当小说,随笔,散文看,图个乐子。

其实,当年想去德国完全是一个误会。我初中在魔都的某个外国语中学就读,预初也就是六年级的时候,当时要求全年级的同学必须学德语。那个时候的我,还没有发现自己在语言这个技能点上的天赋。虽然当时的口试考了90分,但感觉完全是老师照顾我,所以给个好看的分数。初二的时候,选择了日语,学了将近1年,也因为和数学补课时间相冲突而放弃(现在LZ有在坚持自学呦~)。

因为我一直不是一个考试型的人,所以中考后,就去了一个很普通的市重点中学。为了给自己增加一些优势,我寒假的时候成功说服我爸,让我重新捡起德语。在学德语的这段时间,我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会真的选择交换生这条路。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德语老师的几句话,可以说是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这个老师现在在德国读哲学博士,真是想想都觉得厉害)

其实过了将近四年,要自己回想那一段时间,未必找得到究竟从哪里入手。

欧洲实际上和大部分人的想象是一致的,节奏并不是太快,大多数都住在乡村,人的素质也相对比较高,生活都很宁静很安稳。校园里的学生也比较自由,每个人的课表也在11年级的时候开始变化,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自己德国“高考”(ABITUR)的考试科目。

我在德国的那一年身边也遇到过一些奇奇怪怪的人,比如说德国国家青年击剑队的队员;德国数学国家队的队员;每天都能在路上看到骑着公路自行车,穿着专业装备成群结队锻炼的下班族(我甚至有一次看遇到了自己当时的数学老师!);我第一个住家的二儿子是以进德国国标拉丁舞队伍为自己的目标;还有一个学长自己在家里买了电台的圈套装备自己在家里做节目,我离开之前听说他被汉堡的广播电台邀请做了嘉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德国,如果你能够选定一条路,并且坚定信心地走下去,身边会有许多学校,老师,帮助你实现你的愿望,而这些愿望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没有主次之分。主流与非主流也不是他是好是坏的评价标准。唯一的标准,只有你自己,你喜欢或是不喜欢,愿意坚持或是放弃。

身边那个德国数学国家队的朋友叫做Anne,她当时是我一个很好的朋友。因为国内伟大的基础教育,我原本想在那边做一个数学学霸,谁知道,天亡我,在身边给我安插了一个数学怪人。即便如此,老师和同学也很喜欢把我们当做是两个数学达人组合。我还记得一个老师在我走的时候和我说:“加油!未来的数学家。”我当时脸上是笑得灿烂,心里却活生生哭成狗。我这个数学水平在国内,哪有什么数学家的潜质可言,高考别拖后腿就不错了。

转回原话题。

Anne的目标是想去哥廷根大学。其实,在德国现在排名靠前的学校中,哥廷根大学并不算是特别的,或者说是一枝独秀的优秀。在国内的我们看来,Anne这样的天赋去那样的大学实际上并不是特别合适,毕竟德国还有柏林自由大学,汉堡大学,慕尼黑工大等一流学校,包括欧盟内部一些特别优秀的学校,Anne的选择其实是很多的。然后她选择这个学校的原因是:我觉得哥廷根小镇很安静,不是大城市,而且是高斯的母校。学校的老师也很尊重她的选择,也没有阻拦或者是劝阻,她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爹妈也很支持她的选择。可能,对于德国人来说,你的未来并不是由你是哪个学校而决定的,而是由你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儿决定的。你是哪个学校的学生只是你众多身份之中的一个而已,他并不能完全决定你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fze
fze回复给帖子:14309733
展开Biu

Das deutsch.Das ist ja phantastisch!

[查看全文]
未寻回最初
和楼主一样
展开Biu

和楼主一样,高一结束后,来到了瑞士做一年的交换生。不过我是现在进行时,楼主是过去完成时。

为什么选瑞士?只是因为没去到西班牙而已。

学德语只是因为自己刚好在德语区。曾经断断续续地学过一年西班牙语,跟德语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而且现在早忘了。然而我现在在法语区上学,学德语。也是有点醉了。

很赞同楼主的那一句:“实际上,在国外,每过一天,每过一个月都是一个坎。更尤其,作为有色人种,虽然别人不敢明目张胆的歧视,但是你从小生活的环境,你的肤色,你口中的语言和思想就注定了,你和当地人之间的距离和隔阂。中国在欧洲人的眼里很奇怪。穷也不算特别穷(尤其最近中国注意对外形象),富也不能算什么很富的国家。”

我问过别人很多问题,别人也问过我很多问题。印象最深刻的,却是下面这么几个。

Why can you speak English?Where did you learn English in China?(为什么你能说英语?你在中国的时候在哪里学英语?)

——最近又回答了这个问题一次,还多了一句:“How long have you studied English?”

“Ten years.”是啊,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不知不觉竟是十年过去了。

Do you eat the pets?Cats or dogs?(你吃宠物吗? 猫或者狗?)

Do you eat the insects?(你吃昆虫吗?)【说实话,当她们问出“insect”这个词的时候我还真没反应过来,什么,这是什么?】

Are there many Chinese family have only one children?(很多的中国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吗?)

说实话,学校真的蛮少人。四个年级一共39个班,1000个学生都不到,回想一下我的高一,一个年级就已经23个班,1000多人了。当我告诉我的同班同学:“We have fifty students in a class.(我们一个班有50个学生。)”同学一脸惊呆:“Fifty?Sometimes we have just fifteen students in a class.(五十个?有时候我们15个学生就一个班了。)”

学校是双语学校,德语、法语教学,四年制的高中,(或者说是大学预备学院),我在11年级,也就是等同国内的高二。一周也有38节课,我在国内也有45节课,说实话,我并不觉得国外的学校的学业就一定比国内轻松,至少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国外的学业就不比国内的轻松。在国外,大概是要求自己做到更加独立。

因为我参加的组织给我安排了语言课,所以开学第一天我请了语言课的假去学校报到,但第一个月的周一到周三我会去上语言课,周四周五才回学校上课。我的课表上有一节“OS2/SF2”的课,是选修提高课,分别是周三和周五早上各有两节连堂。当我知道要选修的时候,剩下可选择的课程已经不多了,我记得是德语提高、化学生物、数学、物理、音乐。(实际上是有很多的课程可以选择,还有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绘画、历史、地理、电脑技术等等)然后那个老师说德语提高对我初学德语难度太大,剩下的你选一选吧。因为我对音乐没兴趣,虽然我的初中强制每个学生都学习一样乐器,我虽然学长笛,但两年都没学会,在那段时间耳濡目染之下,我只学会了认识各种乐器,还有看五线谱。作为一只文科学渣中的学渣,数学是我很薄弱的科目,再提高恐怕我跟不上。而物理,如果不是从我学物理开始我考试就没及格过,我拼死也会做理科生。我比较喜欢化学,所以最开始我是选化学生物,但是除了那四节基本的OS2课程外,还有其他时间有一些补充课程,而补充课程的时间与我所在的班级的课程时间有冲突,然后老师就说,要么你换去另一个班,要么你重新选课吧。我是不太想换班的。权衡了一下,我再选,数学吧。……然而还是有一些补充。课程的时间与我所在的班级的课程时间有冲突。……在国内来说,换班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我很难以置信过程不到二十分钟,也完全没有和任何人商量,我就转班了,当然,选的是我喜欢的化学生物。

从小读寄宿学校的我,还真没试过走读。六点起床,洗漱,做早餐自己吃(其实也不会做多么丰富的早餐,如果按照在中国的习惯来不要说煮粥,就算是煮面,我连早餐都没做好就要出门了,多数是用油桃(还是杏?)、香蕉、苹果、猕猴桃、桃子切粒拌上酸奶加上麦片混在一起,还有一两块面包涂上牛油果酱),赶上7:04的火车,7:47到达火车站再跑上公交车五分钟才到达学校的对面,才能勉勉强强比上课的8:05早一点点。

……其实出国留学,没有自己原先想象的那么容易。曾经以为国外的课程轻松,其实很国内学的东西也差不多,大概就是进度慢一些。很多同学知道我要出国做交换生之后,问我为什么选择瑞士这个小语种国家,而不选择英语国家。况且我之前又没有任何的德语基础。导致现在这么磕磕绊绊。(虽然在国内也断断续续自学了一段时间,但真正开始学德语是来到瑞士才开始的)——其实哪有什么高大上的理由,不过只是我想逃避国内的学习压力而已。——理由也挺不靠谱的是吧?可这就是我最开始报名参加国际交流的原因。我从来就没有想过我的生活会一帆风顺,说句悲壮一点的,就是自己选择的路,爬也要爬完全程。正是因为国内日复一日的高强度学习,令我有了逃避的心情,我才出的国,至少我来到国外,脱离了国内那种高强度学习的压力,令我感到了轻松,哪怕现在我要克服语言关,每天都要花上两三个小时去查生词,虽然走得磕磕绊绊,但至少,我自己enjoy这个过程,那就足够了。但脱离了国内每天刷题的环境,自己又开始周身不爽了。: )总要自己去猿题库刷题、到处找试卷才觉得安心。

也有问我怎么才能出国的。

我只是想说:出国之前,请想清楚你为什么要出国留学。这不是我装逼装圣母,其实当你想清楚了这些问题之后,你会发现,其实你出国也很面临你在国内遇到的问题。

——你到底为什么想出国?如果只是因为逃避国内课程的压力,因为世界那么大,我要出去看一看而出的国,我个人不建议你出国。

——既然你想出国,那么你选择哪个国家?哪个学校?哪个专业去学习?

——你对你的未来有什么计划?既然你说你要出国留学,那么你要做什么准备呢?语言?课程内容?了解学校?……

Of course,如果你说你有钱有青春不怕挥霍,这些东西让中介给我解决的话,那么慢走不送。如果你是真心想提高自己的,想清楚这三个问题,不管你最终的决定是出国还是不出国,你都会收获很多东西。

[查看全文]
落篱
等等这是弃耕了吗
展开Biu

咦!等等这是弃耕了吗!说好的入籍呢……【一个德国痴看着看着……

[查看全文]
ID:L1
司考这个东西吧
展开Biu

袁朗VS改锥 发表于 2015-2-15 01:28

司考这个东西吧……

考出来可厉害可厉害。

可是栽在上面的人也可多可多 ...

也不厉害--其实08年那时候 只是现在越来越难了。。。

律师很苦逼的。。其实。

[查看全文]
袁朗VS改锥
像当律师可以看看
展开Biu

ID:L1 发表于 2015-2-15 01:27

像当律师可以看看。。。。

司考这个东西吧……

考出来可厉害可厉害。

可是栽在上面的人也可多可多

[查看全文]
ID:L1
光看都觉得累
展开Biu

袁朗VS改锥 发表于 2015-2-15 01:09

光看都觉得累

看来天生就做不了考霸

像当律师可以看看。。。。

[查看全文]
袁朗VS改锥
游戏乌云脑残熊
展开Biu

ID:L1 发表于 2015-2-15 01:07

@游戏乌云脑残熊

我发表了文章 O熊老师如何四个月过司考的 四个月过司考的熊老师的一点心得,大家可以转给 ...

光看都觉得累@@22!!

看来天生就做不了考霸

[查看全文]
ID:L1
人艰不拆
展开Biu

@游戏乌云脑残熊

我发表了文章 O熊老师如何四个月过司考的 四个月过司考的熊老师的一点心得,大家可以转给今年考试的童鞋们。。。

k收起

l熊老师如何四个月过司考的

熊老师如何四个月过司考的

游戏乌云脑残熊 发布于2015年2月14日 16:45

其实四个月,非法本,零基础,1次过司考的人还是蛮多的。。。。。。

但是还是有许多考了好多年依旧在3XX分数线段挣扎的同学,只能说是方法有问题。

先来介绍下熊老师自己的情况。。。

同济艺术设计系毕业,俗称画画的。。。。。

毕业后去做了2年动画,转行影视特效。

莫名其妙去做什么狗屁主播6-7年,身兼数职,直到离职开始无聊的去考律师。。。。

比起一些在企业做法务的同学来说,这基础简直是差到姥姥家了。。。。。。

而且4个月期间有无数障碍,比如说我周末3天基本没法复习。。。女儿在家神烦。。。

那么如何在4个月内过司考呢?

一, 必须具备足够的硬件条件。

1, 智商 2,时间 3,毅力

毅力大于时间

时间大于智商

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毅力,无论你多聪明,多有时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基本也就是扑街的节奏,无一例外。

至今还没听说过有人是酱油着过司考的。

其次,要有充足的时间复习。。。。其实4个月复习真的不够,我推荐大部分人还是准备半年以上。。。。我临考前还有一大堆问题是处于浆糊状态就上考场了。。。如果再给我2个月,我觉得我起码可以考上400分。。。。不过36X过了就行了,要求也不高,,,

最后是智商,但是这并不是特别重要,一般来说,平均线以上就行了,不聪明么就多花时间就行了。。。。。。

毕竟熊老师也算是门萨的货色,一般人8个月应该随便怎么都够了

二, 司法考试是理科不是文科

很多人问我说,啊呀,这司法考试是不是很难啊,要背很多东西啊。。。

其实我觉得这完全就是误解,司法考试完全是一个逻辑推断游戏。。。很多人误以为背出所有的法条就能过司考,我也就呵呵了。。。司法考试逻辑占6成,背诵的东西占4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理工科考生轻松过关,某几个只会背书的法本在那里考的泪流满面。。。

而且就算你考出来了。。。以后做律师实务也会玩死你的。。。

三 ,复习方法

真题!!!!!!

对,我考试就光做真题,然后看看法律汇编。。。。没了。。。。

什么传说的张能宝,杨帆老师,什么大帝,什么狗屁讲义,什么秘籍全都没看过

三大本我就翻了下法理学和法治史(因为汇编里没有)

我这四个月,基本就是做真题,遇到真题不明白的,就去看法律汇编,百度下司法解释。。。。。。

然后真题做完了,把错题相关的汇编再仔细的翻一遍,再做第二轮真题。

四个月大概洋洋洒洒的做了2万多题真题。从03年的考卷做到13年。(注意有一些题目法条已经改变了)

基本是上午一卷,下午一卷。

从真题中,你可以感受到出题老师的出题思路

从答案中,你可以知道你对4个答案的知识点有什么欠缺。

这就好像你去打游戏,有一个很难的BOSS。。。。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先去摸清,BOSS有什么技能?BOSS最怕什么伤害?

然后针对这些BOSS去收集装备来防御他的技能,学魔法去打他弱点什么的,是最简单的通关之路。。。。

历年的真题就是这些BOSS。。。

反正我是推荐真题要做5遍以上。。。如果5遍以上,你还是每卷做不到130分以上,那就再做!!!!!!当然,做真题不要背答案,要明白每个答案为什么对,为什么错。错是错在哪里,对是对在哪里。。。。。。

四,复习时间表

优质的睡眠,合理的计划,营养的饮食

都是助你成功的利器。

首先,避免疲劳战。。。。我经常看到一些白痴在喊,我每天复习到凌晨,早上5点天还没亮就起来继续背书。。。。。。。

你就算自己不想睡觉,你问过你脑细胞么有。。。你睡意朦胧的看的进去吗??

基本来说,这种死读死背的同学,就是那些考了5-6年的货色。。。

一定要记住,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8小时左右是最合理的。。。。

熊老师的计划一般是这样的

早上醒来后,刷牙吃早饭,然后开始看电视醒脑。。。。。。、

上海早新闻看完后,开始看书做题目。。。

大概做到中午12点左右。。。。吃午饭看电视。。。CCTV-13中午档还是不错的。。。

下午1点继续看书做题目。。。。3-4点一般我会选择睡1小时。

然后起来继续看到吃晚饭。。。晚饭一般和夫人到外面去吃,呼吸下新鲜的雾霾。

然后回到家8点左右。。。基本就是把早上做错的题目全部再看一遍,加深记忆,然后继续看电视。。。。。。。。

一定要做到劳逸结合。你大脑每天的工作量是恒定的,你就算透支也是1-2天左右最多了,之后的效率就逐步下降。。。

一个人看书的黄金效率期,大概只有3小时。。。。。所以每2-3小时要给自己放松下。15分钟-1小时都可以。之后再看书,你会发现你思维敏捷多了。

司考不是背诵,关键是要去理解!!脑子一片混沌,你光背出来不理解有P用啊。。。

五,学会放弃

司法考试的科目实在太多了,每一门都抓住显然不可能。

所以一些特别头痛的科目我就直接放弃了。。。比如宪法。。。。。。

然后花时间去抓一些比较容易拿分的科目

法治史:看一遍就能拿到60%以上的分数。。。。看两遍就有80%。。。。

法理学:看懂了之后,几乎所有的法理学题目都是送分的。。。。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我什么都没看过,30题真题对29题。。。。。。

三国:基本常看国际新闻的同学。。。你根据新闻的套路来,绝对不会错的

三大诉讼法都是死的,看懂三大诉,基本可以拿到60%的分。。。。

有很多人说得民刑得天下。。。。但是民刑真的过于复杂,我个人认为差不多就行了。。。因为就算是一个执业律师,执业法官来做这些题目。。。。还是会扑街的很惨的。。。

所以民刑抓重点就行了,故意杀人等8大罪,还有必然会考的什么债务债权纠纷,财产继承,夫妻离婚。。。

至于什么宪法。。。。。。我基本就是放羊状态完全没看。。。。。

要知道,司考是150分,平均90分就能过关的科目。

我的套路是40+50.。。。就是单选题,50题对40题。。。多选题对一半,就能过关了。。。。

六,卷四很重要!!!

首先,你123卷都没有问题,卷4问题必然也不大。。。

但是卷四还是很重要的。。。。。

1, 字要好。。。。。。我这个字吧。。。起码被扣了10分以上。。。实在太难看了,我自己都不想多看一眼。

2, 文笔要好,这就是文科生的优势了。。。大部分理科的同学基本就是,第一第二第三,综上所述,这种常规套路。。。我个人认为实在不行就放弃抢救吧。。几个月也改变不了文学修养

3, 最后一个月,每天早上起来写一篇论文,这点很重要

我这次考试看到有人卷四来不及写。。。。我起码还多了1个小时,因为这些东西我基本都写过一遍了。。。。早上起来,先在脑海中构思一篇文章,社会主义法治理解5大重点,或者什么清理法理,把历年的题目都构思一遍,想想如果我遇到这题,该怎么写。。。考试的时候就不会无从下手了。

七,支持你的家人

这4个月,如果不是我夫人一直在背后支持我。。。。是考不出的,所以司考证里面,有她的一半功劳~~~考霸的微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