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绿绿
本帖最后由

本帖最后由 JIAN·绿绿 于 2013-2-8 13:54 编辑

(三)、折桂

我国以前科举时俗称考试及第者为月宫折桂。而举凡中榜登科,仕途得志也被称为“折桂”,对获得殊荣者则被誉为拥有“桂冠”。

月桂属樟科长绿乔木,春季开花,原产地中海地区,与中国桂相近但不同科。中国也有桂冠之说,是以带桂枝编制的,取其清香高洁。三国时魏国繁钦的《弭愁赋》中有“整桂冠而自饰,敷綦藻之华文”之句,意思是编织桂冠来打扮自己,铺排像锦绣一样华美文字。因为桂清香高洁,人们早就用它来形容、评价人物。汉武帝曾问东方朔,孔子和颜渊谁的道德最高尚,东方朔说:颜渊的道德是高尚的,但他只像一山桂花,独自芳香,孔子的道德像春风一样浩荡,天下万物都受其化育熏陶。

晋武帝泰始年间,吏部尚书崔洪举荐郤诜当左丞相。后来郤诜当雍州刺史,晋武帝问他的自我评价,他说:“我就像月宫里的一段桂枝,昆仑山上的一块宝玉。”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形容特别出众的人才,这便是“蟾宫折桂”的出处。蟾宫即月宫。晋武帝大笑并嘉许他。唐代以后,科举制度盛行,蟾宫折桂便用来比喻考中进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先考中进士,他的堂弟白敏中后来中了第三名,白居易写诗祝贺说: “折桂一枝先许我,穿杨三叶尽惊人。”

折桂等级之分:状元——丹桂;榜眼——金桂;探花郎——银桂。唐宋以来,凡立志十年寒窗、金榜题名者竟相种植桂花,期盼能显示或征兆自己“折桂”“仕途通达”“财源茂盛”。

1、蟾宫折桂

(1)

一说见自《晋史》。据该书载称:“郄诜对策第一,武帝问之曰:臣今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一枝。”泛指历代文人喜爱桂花,简直到了如醉似痴、梦寐以求的程度。宋代与苏轼交游唱和的僧仲殊有词赞美桂花曰:“花则一名,种分三色,嫩红、妖白、娇黄。……许多才子争攀折。常娥道:三种清香,状元是红(丹桂)、黄为榜眼(金桂)、白探花郎(银桂)。”意指用攀桂、折桂来借喻科举及第的头、二、三名。(注:宋僧仲殊有词《金菊对芙蓉》赞美桂花:“花则一名,种分三色,嫩红妖白娇黄。正清秋佳景,雨霁风凉。郊墟十里飘兰麝,潇洒处,旖旎非常。自然风韵,开时不惹,蝶乱蜂狂。携酒独挹蟾光,问花神何属,离兑中央。引骚人乘兴,广赋诗章。许多才子争攀折,嫦娥道,三种清香,状元红是,黄为榜眼,白探花郎。”“蟾光”指月光;“蟾宫折桂”意攀折月宫之桂,喻才子应试登科,金榜题名。)

(2)

据《后汉书.天文志注》中云:“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之以奔月……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神话传说中嫦娥偷食了丈夫的仙药,飞到月宫,变成了蟾蜍。蟾蜍也就成了月亮的代称,这也是蟾宫的来历。

折桂,就是要到月宫折取桂枝。晋朝的诜应试时,自喻为“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再如《元曲选郑德辉〈王粲登楼〉二》中云:“寒窗书剑十年苦,指望蟾宫折桂枝。”充分说明旧时文人努力为考取功名的艰辛以及奋斗目标。

在封建科举年代里,二月是“乡试”,八月是“会试”,“金榜题名时”,是最动心的时刻。还有一付类似的联句:“好消息几时来,春月桃花秋月桂;实功夫何处下,三更灯火五更鸡。”“天才出自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