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福
微软雅黑
>>
完整版
战国兽耳罍
战国兽耳罍(音léi),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青铜酒器,1933年在安徽省寿县楚王墓中出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衔环动荡,造型奇异,风格清新,完好无损,是一件战国时期少见的青铜艺术品,现珍藏于安徽省博物馆。安徽古为吴楚之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存。淮河南岸的寿县一带,从宋代起就有青铜器出土。
《诗经·卷耳》中有“我姑酌彼金罍”句,说明罍是古代盛酒用的,金罍即青铜罍。又《礼仪·少牢馈食礼》载:“司空设罍水于东,有枓。”可见罍又有盛水的用途。
该罍为圆口、直颈、广肩、鼓腹、圈足,高30厘米,口径23.5厘米,腹围124厘米,足径22.5厘米,重9.6公斤,两侧有对称兽耳衔环,腹部饰模印羽纹(有称云纹),罍体较矮胖,是一件大型盛酒器,在造型结构和花纹装饰上,大胆地改变了昔日复杂形体与面目凶恶的纹样,而成为端庄大方、纹饰简洁和风格清新的具有东南文化特征的青铜艺术品。战国青铜罍,经历两千多年历史,仍完好无损,对研究酒器的演变和探讨传统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罍的造型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多为商代制造,特征是宽肩、两耳、有盖。圆形罍在商后期和西周流行,多为大腹、圈足和两耳。商、周罍都是造型复杂、纹饰繁缛、形象凶恶神秘的。旧书上有说:“春秋以后就未见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