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3
牛黄的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牛黄能对抗由咖啡因、樟脑和印防己毒素等引起的小鼠中枢兴奋症状,并可增强水合氯醛、乌拉坦、吗啡或巴比妥钠的镇咳作用。牛磺酸具有中枢抑制作用,可减少小鼠的自主活动或踏轮活动,增强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催眠作用。牛黄还有抗惊厥作用。牛磺酸有显著镇痛作用。

2.解热作用:对正常大鼠体温无降温作用,但可抑制2,4-二硝基苯酚对大鼠引起的发热,降低酵母所致发热大鼠体温。

3.对心血管系统作用:牛黄及胆酸、胆红素对离体蛙心、豚鼠或家兔心脏均表现强心作用。此外,本品有利胆、保肝、抗炎等作用。

临床应用编辑

1.用于温热

牛黄-中药材

牛黄-中药材

病及小儿惊风之壮热神昏,惊厥抽搐等症。牛黄清心、凉肝,有患风止痉、定惊安神之效。常与朱砂、全蝎、钩藤等配伍,如牛黄散。

2.用于温热病热入心包,中风,惊风,疯痛等痰热豪蔽心窍所致之神昏、口噤、痰鸣等症。本品既能清心热,又能化痰、开窍醒神。单用本品为末,淡竹沥化服即效,如《外台秘要》治婴儿口噤方,或与麝香、栀子、黄连等配伍,共秦清热化痰、开窍醒神之功,如安宫牛黄丸。

3.用于咽喉肿痛,溃烂及痈疽疗毒等热毒壅滞郁结之证。本品清热解毒力强。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常与黄芩、雄黄、大黄等同用,如牛黄解毒丸;若咽喉肿痛、溃烂,可与珍珠为末吹喉,如珠黄散;用治痈疽、疗毒、乳岩、瘰疬等,又与麝香、乳香、没药等合用,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结,如犀黄丸。

4.用于高热烦燥,神昏谵语及惊痫抽搐等症。神昏谵语、惊痫抽搐,多由于高热或痰热蒙蔽清窍所引起。牛黄能清心热、豁痰浊,可收开窍定惊的功效。在临床上本品常和清热药与开窍药如黄连、黄芩、山栀、麝香等做成丸散,应用于热盛昏迷惊痛。

5.用于咽喉肿痛腐烂、各种热毒疮痈。牛黄为清热解毒要药,对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疮痈肿痛及一些外科疾患属于阳症者都可应用,常配合青黛、冰片等治咽喉肿痛;配金银花、七叶一枝花、甘草等治疮疡。

6.牛黄配以麝香、天竺黄、全蝎、钩藤,则豁痰开窍、清热镇痉;配黄连、黄芩、栀子、郁金、朱砂,则清热解毒、开窍安神;配青黛、珍珠、人指甲、象牙屑、冰片,则清热解毒、消肿定痛。

橙子3
龟板的药理作用

【功 效】:滋阴,潜阳,补肾,健骨。

【主治】:治肾阴不足,骨蒸劳热,吐血,衄血,久咳,遗精,崩漏,带下,腰痛,骨痿,

龟板的图片

龟板的图片(17张)

阴虚风动,久痢,久疟,痔疮,小儿囟门不合。

【性味归经】:咸甘,平。

①《本经》:“味咸,平。”

②《别录》:“甘,有毒。”

③《药性论》:“无毒。”入肝、肾经。

④《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肝三经。”

⑤《本草经疏》:“入足少阴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40克;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烧灰研末敷。

【用药忌宜】:孕妇或胃有寒湿者忌服。《本草经疏》:“妊妇不宜用,病人虚而无热者不宜用。”

【药物配伍】:《本草经集注》:“恶沙参、蜚蠊。”《药对》:“畏狗胆。”《本草备要》:“恶人参。”配鳖甲,养肝益肾、精血互化。配知母,滋阴降火;配元参,软坚散结;配黄柏,水火济之。

【药用部位】:本动物的肉(龟肉)、血(龟血)、胆汁(龟胆汁)、腹甲所熬之胶(龟板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河北、河南、江苏、山东、安徽、广东、广西、湖北、四川、云南、陕西等地。药材主产湖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等地。此外,广东、四川、贵州、福建、陕西、河南、上海等地亦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全年均可捕捉,但以秋、冬为多。杀死后,剔除筋肉,取其腹甲,洗净,晒干或晾干,称为“血版”。如煮死后所取的腹甲,称为“汤版”。过去商品均为腹甲,近年来亦开始采用背甲。①《别录》:“龟,生南海池泽及湖水中。采无时,勿令中湿,中湿即有毒。”②《蜀本草》:“《图经》云,此江河湖水龟也,湖州、江州、交州者皆骨白而厚,色分明。今所在皆有。”

性状鉴别

腹板略呈板片状,长方椭圆形,肋鳞板附于两侧,略呈翼状。长10~20厘米,宽7~10厘米,厚约5毫米。外表面黄棕色至棕色,有时具紫棕色纹理,内表面黄白色至灰白色。腹板由12块腹鳞甲对称嵌合而成,鳞甲间呈锯齿状嵌合,前端较宽略呈圆形或截形,后端较狭且内陷,呈V形缺刻,两侧的肋板由4对肋鳞甲合成,在其两端往往留有一块残缺绿鳞甲。表面光滑,外皮尚存,有时略带血痕(血板),或无光泽,皮已脱落(汤板)。质坚硬。断面外缘为牙白色,坚实,内为乳白色或肉红色,有孔隙。气腥,味微咸。

以质干、板上有血斑、块大无腐肉者为好。

药材产品

1. 龟板胶Colla Carapacis Testudinis 系龟板经熬煮浓缩加工而成的胶质固块。5~8月间将龟板浸入水中,使残肉腐烂与骨甲分离,表面的膜多脱落,然后洗净,用清水漂至无气味为止,晒干,放入锅中熬煮2昼夜,直至龟板完全变酥时,过滤,再浓缩,最后入模中冷却,切片晒干。该品为四方形扁块,长约2.6厘米,宽约2.5厘米,厚约0.8厘米,褐色略带微绿,顶端有老黄色略似猪鬃纹之"油头"。对光视之,透明,洁净如琥珀。质坚硬。以松脆、透明者为佳。龟板胶有滋阴、止血之效。

2. 二仙胶(龟鹿二仙胶)Colla Carapacis Testudinis et Cornus Cervi 为龟板胶和鹿角胶的混合物,再加枸杞、党参共同溶入,浓缩,入模冷却,切片干燥即成。该品为四方形的块状,长约2.5厘米,宽约2.5厘米,厚约0.5厘米。以色黑而坚硬、劈开有亮光者为佳。主治骨蒸、潮热、遗精、阴虚等。

橙子3
鹿茸的药理作用

鹿茸的保健作用非常强,是良好的健身强壮药。鹿茸含有比人参更丰富的氨基酸、卵磷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鹿茸性温而不燥,具有振奋和提高机体功能,对全身虚弱、久病之后患者,有较好的保健作用。鹿茸可以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具有免疫促进剂的作用。它能增加机体对外界的防御能力,调节体内的免疫平衡,从而避免疾病发生和促进创伤愈合、病体康复,从而起到强壮身体、抵抗衰老的作用。

营养

1.梅花鹿的鹿茸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总氨基酸含量达50.13%,有甘氨酸,赖氨酸(lysine),精氨酸,天冬氨酸(asparticacid),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alanine),亮氨酸等17种以上。对鹿茸的抑制MAO活性成分进行分离,从乙醚提取物中得了9种化合物:①胆甾醇肉豆宏酸酯。②肥出醇油酸酯(cholesteryloleate)。③胆甾醇棕润酸酯。④胆甾醇硬脂酸酯。⑤对一羟基苯甲醛。⑥胆甾醇(cholesterol)。⑦胆甾5-烯-3B-醇-酮。⑧胆甾-5-烯-3β,7α-二醇(cholest-5-en-3β,7α-diol)。⑨胆甾5-烯-β,7β-二醇。 从正丁醇提取物中得到尿喀陡(uracil)。次黄源吟、尿素(urea)、尿嘧啶核苷(uridine)、烟酸、肌酥(creatinine),其中次黄瞟吟具有抑制MAO-B活性的作用。另外,从乙醚提取液中还分离得脂肪酸、三酸甘油和单酸甘油酯,其中脂肪酸由月桂酸(lauricacid)、肉H宏酸(myristicacid)、棕搁酸、棕桐油酸、油酸和亚油酸(linoticacid)组成,另外二种化合物没有做进一步研究。

2.马鹿的鹿茸含胆甾醇肉豆蔻酸酯,胆甾醇油酸酯,胆甾醇棕相酸酯,胆自醇硬脂酸酯,胆甾醇(cholesterol),胆甾-5-烯-3β-醇-7酮,胆甾-5-烯-3β,7α-二醇,胆甾-5-烯-3β,7β-二醇,尿嘧淀,次黄嘌呤,肌酐(creatinine),烟酸,尿素,对羟基苯甲醛,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cid),尿甙(uridine)。 马鹿茸中还含有2种降压成分,一种已确定为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LPC中含有8种脂肪酸:肉豆蔻酸,十五烷酸,棕榈酸,棕榈油酸,十七烷酸,硬脂酸(stearicacid),油酸,亚油酸。 此外,还含有氨基酸、无机元素、神经酰胺及少量雌酮等。

3.白鹿的鹿茸含大量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如色氨酸(tryptophane)、赖氨酸、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toreonine)等10多种。此外,还含有核糖核酸、三磷酸腺苷(adenosinetriphosphate)、雌二醇、维生素A、胆固醇。含有钙、磷、铜、铁、锰、锌、硅等十多种无机元素。

神经系统

鹿茸能增强副交感神经末梢的紧张性,促进恢复神经系统和改善神经、肌肉系统之功能,同时对交感神经亦有兴奋作用。

心血管系统

大剂量的鹿茸可降低血压,使心脏收缩振幅变小,心率减慢,外周血管扩张。中等剂量能引起心脏收缩显著增强,收缩幅度变大,心率加快,从而使心输出量增加;鹿茸特别对已疲劳的心脏作用尤为显著。

性功能

鹿茸提取物既能增加血浆睾酮浓度,又能使促黄体生成素(LH)浓度增加。因此,鹿茸对青春期的性功能障碍,壮老年期的前列腺萎缩症的治疗均有效;对治疗女性更年期障碍效果良好。

鹿茸的强壮作用

鹿茸精具有较强的抗疲劳作用,能增强耐寒能力,加速创伤愈合和刺激肾上腺皮质功能。故鹿茸是传统的补益药,用于强壮、补肾、益阳。

鹿茸可使血液中血红蛋白增加,因此对于大量出血者和感染症末期的患者,特别是对于老龄患者的治疗极为有效。

有性激素

动物试验证实,用鹿茸酊作皮下注射,几天后即见前列腺、精囊重量增加。鹿茸是滋补极品,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受补,对于健康人尤其是小孩子来说,鹿茸是不能随便吃的。健康小孩吃了容易出现内热,流鼻血,机体异常亢奋,甚至出现躁狂症。

肠管及子宫

增强肾脏的利尿功能:鹿茸对妇女儿童均有益处,它所含的钙、磷、镁等无机元素分别参与身体的钙磷和多种酶的代谢,对促进钙的吸收、骨的生长以及增强心脏、肌肉的功能都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镁离子,更是具有复杂的功能,是延年益寿必不可少的物质。这对妇女因宫寒不育、月经不调,小儿的发育不良,因肾气不足而引起的牙齿生长迟缓、囟门不合、骨软等,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患有高血压、肾炎、肝炎以及中医所说的阴虚火旺、肝阳上亢之病人,不宜服用。

治疗创伤

鹿茸素有“强筋骨”功能,用于治疗“恶创痈肿”。试验证明,鹿茸对长期不愈和新生不良的溃疡与创口有增强组织再生的能力,促进骨折的愈合。口服、外用鹿茸能使创伤,特别是化脓创伤迅速愈合。

其他作用

鹿茸中有些有效成分能抑制MAO-B的活性,故有抗衰老作用;鹿茸具有抗氧化作用,增强胃肠蠕动和促进分泌功能;此外,鹿茸精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等。

食疗

鹿科动物梅花鹿、马鹿其雄鹿头上未骨化而密生茸毛的幼角。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新疆、青海等地。夏、秋锯取,经加工后干燥。用时燎去毛,刮净。切薄片或研末用。

[性能]能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固崩止带。

[参考]含雄性激素、卵泡激素、胶质、蛋白质、磷酸钙、碳酸钙、铁、锌、铜、铬、锰等

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机体工作能力,减轻疲劳,改善睡眠和食欲,改善蛋白质和能量代谢;能增加红细胞、血色素、网织红细胞;能提高子宫的张力,并增强其节律性收缩;有强心作用,能增加心率和每分输出量;能促进溃疡和骨折的愈合;有抗衰老作用;可增强肾脏利尿机能。

[用途]用于肾阳不足,精血虚亏,阳痿早泄,宫寒不孕,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四肢冷,神疲体倦;肝肾不足,筋骨痿软,或小儿发育不良,囟门不合,行迟齿迟;虚寒性崩漏,带下;溃疡久不愈合。

鹿茸的药用功效之化瘀生肌,鹿茸有行血、化瘀、消肿、解毒和生肌的作用。因此,常用于治疗外科疮疡及伤科跌打损伤等多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经久不愈者,疗效更佳。实验表明,鹿茸对长期不愈和新生不良的溃疡及创伤,能增强其再生过程,加强氮素及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从而促进溃疡面和骨折的加速愈合。国外学者通过大量临床实验,给跌打损伤病人肌注鹿茸精,对损伤的愈合和消除头痛、头昏、肢节疼痛、耳鸣、耳聋、四肢麻木,乏等症状,均收到明显的功效。

橙子3
菟丝子药用价值

菟丝子是一味平补肾、肝、脾之良药,临床主要应用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尿频、宫冷不孕、目暗便溏之肾阴阳虚证。[5]

菟丝子甘、温,归肾、肝、脾经,具有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之功效,始载《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甘味一般具有滋补作用,甘辛微温,禀气中和,既可补阳,又可益阴,具有温而不燥,补而不滞的特点。固精安胎与性激素样作用。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阴与元阳,是人体生殖发育的根源,脏腑机能活动的原动力。

橙子3
牡蛎的药用价值

牡蛎药材是牡蛎科动物大连湾牡蛎、近江牡蛎、长牡蛎的贝壳。牡蛎药材全年可采收,将牡蛎去肉、洗净,晒干可得。其性微寒,味咸;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的功效;可治疗惊悸失眠,眩晕耳鸣,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吞酸等病症。

性味归经: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功能:平肝息风药;养阴药。

煅牡蛎:收敛固涩除酸的作用强,治疗胃疼、胃酸等。生牡蛎:上收下敛,治疗头晕、便稀。有收敛、镇静、解毒、镇痛的作用;牡蛎的酸性提取物在活体中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具有抑制作用,使感染的鼠死亡率降低。

该品多服久服,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易出血者禁服,多服久服会导致心脏失血,且较难止血,要用生三七才能止血,所以说此药药性强,一般最好不用。

性味:味咸;性微寒。

药材基源: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长牡蛎及大连湾牡蛎、密鳞牡蛎等的贝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干撒或调敷。

贮藏方法:置干燥处。

出处:《中华本草》[2]

炮制方法

生牡蛎:洗净、晒干,碾碎用。

煅牡蛎:将洗净的牡蛎,置无烟炉火上煅至灰白色,取出放凉,碾碎。

药理作用

牡蛎(图7)

牡蛎(图7)

1.生吃牡蛎是很多国家的传统,据说可以提高男性功能。其实,牡蛎中的活性肽对人体有多种功能,生吃只是获取了很少一部分营养保健功能,大部分由于人体胃酸的破坏作用,而没有被人体吸收利用。

为了获得牡蛎的有效营养素,用新鲜的牡蛎肉,在常温下进行酶解,筛分获得多种牡蛎多肽的混合物。此混合物通过特殊的生物转化技术,形成大小均等的小分子肽,同时获得在胃酸环境下不易被破坏的能力,使之能在活性状态下进入血液循环,从而达到修复及营养细胞的保健功效。

2.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作用 牡蛎所含的碳酸钙有收敛、制酸、止痛等作用,有利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动物实验证明:牡蛎制剂白牡片能治疗豚鼠实验性溃疡和防止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发生,并能抑制大鼠游离酸和总酸的分泌。

3.其他作用:牡蛎可能有调节整个大脑皮层的功能。生用镇静、软坚、解热的效力良好;煅用则涩而带燥,收敛固涩之力较强。具有壮阳作用!

临床应用

1.心神不安,惊悸失眠。该品质重能镇,有安神之功效,用治心神不安,惊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常与龙骨相须为用,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亦可配伍朱砂、琥珀、酸枣仁等安神之品。

2.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该品咸寒质重,入肝经,有平肝潜阳,益阴

牡蛎(图5)

牡蛎(图5)

之功。用治水不涵木,阴虚阳亢,头目眩晕,烦躁不安,耳鸣者,常与龙骨、龟甲、白芍等同用,如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亦治热病日久,灼烁真阴,虚风内动,四肢抽搐之症,常与生地黄、龟甲、鳖甲等养阴、息风止痉药配伍,如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3.痰核,瘰疬,瘿瘤,症瘕积聚。该品味咸,软坚散结。用治痰火郁结之痰核,瘰疬,瘿瘤等,常与浙贝母、玄参等配伍,如消瘰丸(《医学心悟》);用治气滞血瘀的症瘕积聚,常与鳖甲、丹参、莪术等同用。

4.滑脱诸证。该品煅后有与煅龙骨相似的收敛固涩作用,通过不同配伍可治疗自汗,盗汗,遗精,滑精,尿频,遗尿,崩漏,带下等滑脱之证。用治自汗,盗汗,常与麻黄根、浮小麦等同用,如牡蛎散(《和剂局方》),亦可用牡蛎粉扑撒汗处,有止汗作用;治肾虚遗精,滑精,常与沙苑子、龙骨、芡实等配伍,如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治尿频,遗尿可与桑螵蛸、金樱子、益智仁、龙骨等同用;治疗崩漏,带下证,又常与海螵蛸、山茱萸、山药、龙骨等配伍。

牡蛎(图6)

牡蛎(图6)

此外,煅牡蛎有制酸止痛作用,可治胃痛泛酸,与乌贼骨、浙贝母共为细末,内服取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干撒或调敷。

禁忌:不宜多服久服,以免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宜:体质虚弱儿童,肺门淋巴结核,颈淋巴结核,瘰疬者宜食;阴虚烦热失眠,心神不安者宜食;癌症患者及放疗、化疗后宜食,因牡蛎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抗癌海产品;宜作为美容食品食用;糖尿病人,干燥综合症患者宜食;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患者宜食;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和怀孕期间宜食。

忌:急慢性皮肤病患者忌食;脾胃虚寒,慢性腹泻便池者不宜多吃。

橙子3
五味子药用价值

为著名中药,其果含有五味子素(Schisandrin C23H3206)及维生素C、树脂、鞣质及少量糖类。有敛肺止咳、滋补涩精、止泻止汗之效。其叶、果实可提取芳香油。种仁含有脂肪油,榨油可作工业原料、润滑油。茎皮纤维柔韧,可供绳索。[1]

功能主治

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

①《本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②《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

③《日华子本草》:明目,暖水脏,治风,下气,消食,霍乱转筋,痃癖奔豚冷气,消水肿,反胃,心腹气胀,止渴,除烦热,解酒毒,壮筋骨。

④李杲:生津止渴。治泻痢,补元气不足,收耗散之气,瞳子散大。

⑤王好古:治喘咳燥嗽,壮水镇阳。

⑥《本草蒙筌》: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味最妙。

⑦《本草通玄》:固精,敛汗。

敛肺止咳:用于肺肾两虚之虚咳、气喘,常与补肾药合用。

涩精止泻:用于遗精、久泻。治遗精常配桑螵蛸、煅龙骨;治久泻常配肉豆蔻、芡实。

生津敛汗:用于阴液不足之口干渴、盗汗,常配麦冬、生牡蛎。

凡一切气血耗散之休克、虚脱,皆可配补药用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研末;每次1-3g;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煎水洗。[4]

各家论述

1.孙思邈: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遇夏月季夏之间,困乏无力,无气以动,与黄芪、人参、麦门冬,少加黄檗煎汤服,使人精神顿加,两足筋力涌出。生用。六月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气,在上则滋源,在下则补肾。

2.《本草衍义》:五味子,《本经》言温,今食之多致虚热,小儿益甚。《药性论》以谓除热气,《日华子》又谓暖水脏,又曰除烦热。后学至此多惑。今既用主治肺虚寒,则更不取除烦热之说。补下药亦用之。入药生曝不去子。

3.《注解伤寒论》:《内经》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芍药、五味子之酸,以收逆气而安肺。

4.《用药心法》:(五味子)收肺气,补气不足,升也。酸以收逆气,肺寒气逆,则以此药与干姜同用治之。

5.《本草衍义补遗》:五味子,今谓五味,实所未晓,以其大能收肺气,宜其有补肾之功,收肺气非除热乎?补肾非暖水脏乎?食之多致虚热,盖收肾之骤也,何惑之有?火热嗽必用之。

6.《丹溪心法》:黄昏嗽者,是火气浮于肺,不宜用凉药,宜五味子、五倍子敛而降之。

7.《本草会编》:五味治喘嗽,须分南北。生津液止渴,润肺,补肾,劳嗽,宜用北者;风寒在肺,宜用南者。

8.《纲目》:五味子,入补药熟用,入嗽药生用。五味子酸咸入肝而补肾,辛苦入心而补肺,甘入中宫益脾胃。

9.《本草经疏》:五味子主益气者,肺主诸气,酸能收,正入肺补肺,故益气也。其主咳逆上气者,气虚则上壅而不归元,酸以收之,摄气归元,则咳逆上气自除矣。劳伤赢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别录》养五脏,除热,生阴中肌者,五味子专补肾,兼补五脏,肾藏精,精盛则阴强,收摄则真气归元,而丹田暖,腐熟水谷,蒸糟粕而化精微,则精自生,精生则阴长,故主如上诸疾也。

10.《本草汇言》:五味子,敛气生津之药也。故《唐本草》主收敛肺虚久嗽耗散之气。凡气虚喘急,咳逆劳损,精神不足,脉势空虚,或劳伤阳气,肢体赢瘦,或虚气上乘,自汗频来,或精元耗竭,阴虚火炎,或亡阴亡阳,神散脉脱,以五味子治之,咸用其酸敛生津,保固元气而无遗泄也。然在上入肺,在下入肾,入肺有生津济源之益,入肾有固精养髓之功。

11.《药品化义》:五味子,五味咸备,而酸独胜,能收敛肺气,主治虚劳久嗽。盖肺性欲收,若久嗽则肺焦叶举,津液不生,虚劳则肺因气乏,烦渴不止,以此敛之、润之,遂其脏性,使咳嗽宁,精神自旺。但嗽未久不可骤用,恐肺火郁遏,邪气闭束,必至血散火清,用之收功耳。

12.《本经疏证》:五味子所治之证,《伤寒》仅言咳逆,《金匮要略》则兼言上气,如射干麻黄汤之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小青龙加石膏汤之肺胀咳逆上气,烦躁而喘也。夫伤寒有伤寒之关键,无论其为太阳、少阳、少阴,凡咳者均可加入五味子、干姜;杂证自有杂证之体裁,即咳而脉浮,厚朴麻黄汤主之一语,已通概全书大旨,试观《金匮要略》中有脉沉而用五味子者否?盖五味子原只能收阳中之阴气,余则皆非所宜。

13.《本草求原》:五味子,为咳嗽要药,凡风寒咳嗽,伤暑咳嗽,伤燥咳嗽,劳伤咳嗽,肾水虚嗽,肾火虚嗽,久嗽喘促,脉浮虚,按之弱如葱叶者,天水不交也,皆用之。先贤多疑外感用早,恐其收气太骤,不知仲景伤寒咳喘,小青龙汤亦用之,然必合细辛、干姜以升发风寒,用此以敛之,则升降灵而咳嗽自止,从无舍干姜而单取五味以治咳嗽者。丹溪又谓其收肺气之耗散,即能除热;潜江亦谓其滋肺以除热,补肾以暖水,而联属心肾;凡嗽在黄昏,是虚火浮入肺中,忌用寒凉,止宜重用五味以敛降,此则不合干姜,而合炒麦冬者也。总之,肺气随阴以下降,则气化精而精盈,肾水从阳以上布,则精化气而气盛,阴阳二气,实一气之变动,以肝为关捩子,五味专精于肝,而交合肺肾,故其效如此,有不同于他味之酸敛者。肺气阳中有阴,故能降,治肺气以阴降为主。然元气之降,先本于升,五味升降咸备,所以阳邪伤阴,固宜清阳,以之收阳;阴邪伤阳,亦宜此辛温畅阳,而寓收阴。东垣谓寒喘热喘,不能舍五味者此也,惟外邪杂病不关肺气者忌。

14.《本草正义》:阴火上冲激肺之嗽,阳虚火浮,故当黄昏阴盛之时,虚焰发动,乃始作嗽,宜以收摄肺肾为治。然惟脉虚、舌红、无痰者乃合,若舌腻有痰,亦当知所顾忌。[4]

民族用药

《药典》。

【藏药】达智:果实用于消化不良,肠炎腹泻,呕吐呃逆,气痛,昏厥眩晕,四肢麻木无力《藏本草》。达折合:果实治泻痢,呕吐,开胃《中国藏药》。

【蒙药】乌拉勒.吉嘎纳,达迪日益格:果实用于咳喘,自汗,盗汗,遗精,久泻,神经衰弱《蒙药》。

【苗药】小壮骨风,刚针昌:果实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赢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湘蓝考》。

【景颇药】Nginoq qiroi shi:治自汗,盗汗,遗精,神经衰弱《德宏药录》、《德民志》。

【阿昌药】刮加毒:功用同景颇族《德宏药录》、《德民志》。

【德昂药】芒别:功用同景颇族《德宏药录》、《德民志》。

【朝药】五味子:果实为太阴人药;主要用于太阴人咳嗽,口渴多汗,心悸,失眠,多梦《朝药志》。五味子:实治肾虚腰痛,胃酸缺乏,早泄《图朝药》。

【维药】夏山特拉:果实用于气虚咳嗽,心悸失眠,体倦多汗,口干,肾气不足,腰膝酸软,肝病黄疸等《维药志》。

【满药】孙扎木炭,山花招:鲜枝条治痰咳哮喘症。

常见附方

磁石丸(《医学纲目》),用治雷风内障,头旋恶心呕吐。

通声膏(《备急千金要方》)。

加减八味丸(医部全录·头门),用治脑疽痊后,及将痊时诸症。

五味子汤(《三因方》)。

五味子细辛汤(《鸡峰普济方》),用治肺经感寒,咳嗽不已。

五味子丸(《卫生家宝方》),用治嗽。

生脉散(《千金方》),用治热伤元气,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或湿热火行,金为火制,绝寒水生化之源,致肢体痿软,脚欹眼黑。

五味子膏(《医学入门》),用治梦遗虚脱。

五味子散(《本事方》)。

五味子丸(《经验良方》),用治白浊及肾虚,两腰及背脊穿痛。

五味子汤(《备急千金要方》),用治唾中有脓血,痛引胸胁。[4]

用药禁忌

外有表邪,内有实热,或咳嗽初起、痧疹初发者忌服。

《本草正》:感寒初嗽当忌,恐其敛束不散。肝旺吞酸当忌,恐其助木伤土。

《本草经疏》:痧疹初发及一切停饮,肝家有动气,肺家有实热,应用黄芩泻热者,皆禁用。

不良反应及治疗:五味子无明显毒性,个别病人服药后胃部有烧灼,泛酸及胃痛。偶有报导,煎服五味子引起窦性心速1例,临床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部憋闷,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伴定性早博,经急救后缓解。另外1例煎服致呼吸抑制。[5]

药理作用

1.对肝损伤的影响:五味子醇提取物能降低由四氯化碳、硫代乙醇胺等引起的实验动物谷丙转氨酶升高.γ-五味子素(五味子乙素)具抗肝损伤作用。[4]

2.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五味子素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并且有安定作用的特点。五味子醇提取物5-10mg/kg灌胃可减少小鼠自发活动,协同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睡眠作用,对抗苯丙胺引起的小鼠兴奋,对抗咖啡因、烟碱引起的小鼠惊厥。五味子素(五味子醇甲)10~100mg/kg腹腔注射,随剂量的增加而减少小鼠自发活动,10mg/kg腹腔注射对抗咖啡因、苯丙胺引起的小鼠兴奋;60~120mg/kg腹腔注射明显延长小鼠巴比妥钠及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对抗电休克、戊四唑等引起的惊厥。五味子素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并且有安定作用的特点。[4]

3.对心血管的作用:五味子有强心作用,其水浸液及稀醇浸液,可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血管张力。煎剂离体实验对大鼠心肌细胞膜ATP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并对麻醉犬有降压作用。[4]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4] 。

5.抗菌作用:乙醇浸液在体外对炭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橙子3
女贞子药用价值

药用价值

女贞子,是一味补肾滋阴、养肝明目的中药,可治肝肾不足、头晕耳呜、头发早白及两目昏糊等病症[1] 。

性味归经:甘、苦,凉。归肝、肾经[2] 。

功效:补益肝肾,明目,清虚热[2] 。

主治:头晕目眩,须发早白,视物昏花,阴虚发热[2] 。

临床应用

用于肝肾阴虚的目暗不明,视力减退,须发早白,腰酸耳鸣及阴虚发热等。该品能补肝肾阴,但药力平和,须缓慢取效。治目暗不明,常配熟地,菟丝子,枸杞等同用,治须发早白,常配墨旱莲,桑葚等同用,治阴虚发热,常配地骨皮,生地黄等同用。

1.肝肾阴虚,头昏目眩、遗精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

2.老年人大便虚秘。

3.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慢性肝炎。

4.临床应用实例

⑴ 治疗冠心病:用女贞子浸膏片每天30 g 共2 个月,治疗80 例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缓解率为80%,心电图改善率为55%,用女贞子蜜丸每次5 .3 g,治疗高脂血症30 例,1 个月为1 个疗程,血清胆固醇下降者为70 .6%,β 脂蛋白下降者为91 .6%。临床对高血压患者可改善头晕头昏,对冠心病患者可改善胸闷、心前区疼痛并改善心电图。

⑵ 治疗肿瘤:对152 例中、晚期肿瘤患者,单药口服,每天2~3 次、10~40 mg/ 次、1~2 个月停药。结果: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著增强,提高E 玫瑰花结形成率,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上升、分别为63%、75%、79%。对IgA、G、M 均无影响。表明能增强肿瘤患者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迟发超敏反应,对体液免疫无影响。齐墩果酸还抑制Ⅱ、Ⅲ、Ⅳ 型变态反应。

⑶治疗高血压,酒精性肝损伤,高脂血症并发高尿酸血症(笔者经验方):酒炒女贞子60g 、旱莲草60g、党参45g、炒白术30g、炮姜15g、麦冬30g、田基黄15g、炙甘草15g。临床治疗40例,20天内对比血压、血生化、彩超等显示各项生理指标均较前好转,临床症状消失。60天内血压稳定在正常状态。

[4]临床应用配方:

1、女贞丹(《扶寿精方》):治肝肾阴虚,壮筋骨,乌发,止血。女贞子、桔梗叶,酒浸一昼夜,粗布袋擦去皮,晒干为末,捣汁熬浓为丸,每夜酒送下一百丸[4] 。 2、女贞子膏(《中医皮肤科诊疗学》方):治白发,斑秃,全秃等。女贞子500克,巨胜子250克。熬膏。每服20毫升,温水送下,日2-3次[5] 。 3、女贞桑椹煎(《中国药膳学》方):治肝肾眩晕,须发早白。女贞子、制首乌各12克,桑椹15克,旱莲草10克。水煎服[6] 。 4、女贞散:治面色如尘垢,日久煤黑,形枯不泽,或起大小黑斑与面肤相平。女贞子(水飞去盐沙,炒透,摊地出火气用)、紫菀各等分。为末。每服2钱,日2服陈酒下[6] 。

文献记载

女贞子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本草纲目》记载:"此木凌冬青翠,有贞守之操,故以女贞状之……近时以放蜡虫,故俗称为蜡树。"

《本草经疏》载:"女贞子,气味俱阴,正入肾除热补精之要品,肾得补,则五脏自安,精神自足,百病去而身肥健矣。"

《本草述》载:"女真实,固入血海益血,而和气以上荣……由肾主肺,并以淫精于上下,下独髭须为然也,即广嗣方中,多用之矣。"

《本经逢原》载:"女真,性禀纯阴,味偏寒滑,脾胃虚人服之,往往减食作泻。"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等书中所载女贞及附图均指本种,说明古今用药是一致的。

中药名:女贞子

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女贞子盆景

女贞子盆景

性味:甘,苦,平。

归经:肝;肾经

功效分类:补益药

功效:补益肝肾,清虚热,强腰膝,明耳目,乌须发。

药(毒)理学:女贞子对动物毒性很小,兔1次服新鲜成熟果实75g,无中毒现象。[7]

主治: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遗精;耳鸣;须发早白,骨蒸潮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克;或入丸剂。外用:适量,敷膏点眼。

主治

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遗精;耳鸣;须发早白;骨蒸潮热;目暗不明。

禁忌

脾胃虚寒泄泻及阳虚者忌服。《本草经疏》:当杂保脾胃药及椒红温暖之类同施,否则恐有腹痛作泄之患。

女贞子-药用部分

女贞子-药用部分

1、脾胃虚寒及肾阳不足者禁服。

2、脾胃虚寒泄泻及阳虚者忌服。

3、《本草经疏》:当杂保脾胃药及椒红温暖之类同施,不则恐有腹痛作泄之患。

功效

肝肾阴,乌须明目,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女贞子可以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可以治疗胃病,还具有抑制嘌呤异常代谢用于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治疗补。用于肝肾阴虚,腰酸耳鸣,须发早白;眼目昏暗,视物昏暗;阴虚发热,胃病及痛风和和高尿酸血症。

1、女贞子治神经衰弱:女贞子、鳢肠、桑椹子各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或女贞子二斤,浸米酒二斤,每天酌量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顽固性失眠:女贞子30克,酸枣仁15克,石莲子10克,五味子5克,琥珀末(泡)4克。水煎服,每日1剂,下午和晚上各服1次。可连服5~7日。

3、女贞子治风热赤眼:冬青子不以多少,捣汁熬膏,净瓶收固,埋地中七日,每用点眼。(《济急仙方》)

4、女贞子治肾受燥热,淋浊溺痛,腰脚无力,久为下消:女贞子四钱,生地六钱,龟板六钱,当归、茯苓、石斛、花粉、萆薢、牛膝,车前子各二钱,大淡菜三枚。水煎服。(《医醇胜义》女贞汤)

5、女贞子补肾滋阴。取女贞子,去梗叶,浸酒中一日夜,擦去皮,晒干,研为末,待早莲草出时,采数石,捣汁熬浓,和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夜服百丸,酒送下。十多天之后,体力增加,老人不再起夜。又能变白发为黑色,强腰膝,起阴气。又方:用初冬采收后阴干的女贞实,酒浸一日,蒸透晒干,取一斤四两;夏季采收并阴干的旱莲草,取十两;晚春采收并阴干的桑椹子,取十两。三味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八直丸,淡盐汤送服。若是五月份采的又桑椹,八月份采的旱莲,则可直接捣汁和药,不用加蜜。

6、女贞子治视神经炎:女贞子、草决明、青葙子各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7、女贞子治瘰疬,结核性潮热等:女贞子三钱,地骨皮二钱,青蒿一钱五分

女贞-原植物

女贞-原植物

,夏枯草二钱五分.水煎,一日三回分服。(《现代实用中药》)

8、一切眼疾,用女贞叶捣烂,加朴硝调匀贴眼部。

9、风热赤眼。用女贞子不限量,捣汁熬膏,净瓶收存,埋地中七日后,取以点眼。

10、口舌生疮,舌肿胀出。取女贞叶捣汁含浸吐涎。

11、清虚热宜生用,补肝肾宜制用。凡肝肾阴虚,腰膝酸软,眩晕耳鸣者,常与旱莲草相须为用;凡阴虚内热,头昏心烦,骨蒸潮热,遗精盗汗,消渴淋浊者,常与生地、龟甲、地骨皮、花粉等配伍。

橙子3
白芍药药用价值

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养血、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止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

芍药甙有抗菌、解热、抗炎、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血流、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痉、抗溃疡、调节血糖的作用。白芍煎剂能抑制痢疾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等。

医用机理

1.根含芍药甙、牡丹酚、芍药花甙,苯甲酸约1.07%、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β-谷甾醇和三萜类。另四川产者含一种酸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2.花含黄芪甙、山柰酚3,7-二葡萄糖甙,多量没食子鞣质(10%以上)、除虫菊素0.13%、13- 基十四烷酸、

白芍药

白芍药

β-谷甾醇、廿五碳烷等,叶含鞣质。

3.白芍含有芍药甙(Paeoniflorin)、牡丹酚(Paeonol)、芍药花甙(Paeonin).亦含有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paeoniflorin)、芍药内酯甙(Albiflorin)、氧化芍药甙(Oxypaeoniflorin)、芍药吉酮(Paeoniflorigenone).尚含有苯甲酸(Benzo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没食子鞣质(Gal- lotannin)等。此外,还含有挥发油、脂肪油、树脂、糖、淀粉、黏液质、蛋白质和三萜类成分。

4.抗炎作用 实验表明:白芍总甙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同时可使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过多的过氧化氢和白细胞介素-1水平下降,并可使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所致低下的胸腺分裂原反应及脾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的能力恢复正常。提示白芍总甙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有抗炎和机能依赖性地免疫调节作用。白芍提取物能显著抑制大鼠蛋清性急性炎症水肿,对棉球肉芽肿亦有抑制其增生的作用。

5.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研究表明:白芍对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增强作用。每天给小鼠饲以50%的白芍水煎剂0.8ml/只,连续5天,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每天用白芍总甙40mg/kg给小鼠灌胃,亦能促进其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实验证明:白芍总甙对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白芍总甙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具有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的作用,由于白细胞介素-1在免疫调节及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形成中均起重要作用, 因此可以认为,白芍总甙调节白细胞介素-1的产生可能是其发挥免疫调节及防治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亦有实验表明:白芍总甙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白三烯B4呈抑制作用,并有剂量依赖关系,100mg/L的抑制作用与相同剂量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氟灭酸相当, 但作用较缓慢。其50%抑制率为0.66mg/L;所以,白芍总甙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能也与其影响白三烯B4的产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