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ID 氷見美咲
2.这个世界会好吗?为什么?
首先,这个世界的定义是啥,是指人类主观认识下的人类社会,还是指地球
所有事情都有两面性,
如果是我说第一种的世界,就是只能说因不同人的看法态度来说,乐观的人总会觉得世界会越来越好的,就算上帝让他失去重要的东西,所谓打开另外一扇门;对于悲观的人,在他眼中无论如何都是带有阴谋论的色彩,一切都是糟糕的
人类的活动,无疑是为了人类自己的,对于自己肯定是有好处的,但是人类的活动使地球确实受到伤害,反过来也是对人类不利
地球不是经历过什么火山大爆发,冰川时期吗,其实有时候会想,在某一天,人类会不会也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在没有得到可以抵抗的技术之前会遭到覆灭
好像被我越扯越远了_(:з」∠)_
3.召唤基友 感觉写得有点太脑残中二了,就不艾特了_(:з」∠)_
[查看全文]

1.ID:xs186910069
2.最近在思考的问题是什么?得到了什么答案?
突然问题这么少有点不习惯。因为一直在实习的原因最近满脑子都是工作的事情,完全控制不住喷涌而出的吐槽欲啊!工作是家里安排的,比较轻松和稳定但是自己不喜欢而且也不符合专业(我学的是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家里人也交流过但是他们完全不理解,只觉得是我现在没见识过社会险恶ORZ@@22!!
答案是反正我是半只脚才跨入社会的小菜鸟现在目前的单位积累经验,有了积累才有资格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毕竟无论在哪个单位什么职位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
[查看全文]
1.ID Elizabeth♐
2.最近在思考的问题是什么?得到了什么答案?
学习到底是不是累的
学习肯定是累的,但有人却可以把玩和学习兼顾,主要还是效率吧,现在只能加油啊
[查看全文]

本帖最后由 荷卷卷 于 2016-4-5 10:25 编辑
文史哲思·叹息之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文史哲思很久没有全版联合活动了,恰逢清明好时节,遂决定趁此良机,文哲全版于清明开启“叹息之墙”活动。 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 希望诸位能在活动中思考出生死的意义。 活动会场介绍 点击上方即可进入相应活动 奖励发放: 1.各个版块活动由各个版块自行决定 2.全部参加给予1技能点的奖励,特别优秀的,会由五位版主联合评议,给予3-5个技能点的奖励。 活动截止至立夏 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文史哲思板块所有 @dlsdyc @OOOOO @opheliascarlett @这里是miku君 [flash=350,86]http://music.163.com/style/swf/widget.swf?sid=402668464&type=2&auto=1&width=320&height=66[/flash] |

本帖最后由 荷卷卷 于 2016-3-3 07:15 编辑
文史哲思的日常活动(小)第三十五期
1.铙 A2.灯 B3.錞 C4.觯[zhì] D5.罍[léi] E6.铃 F7.角 G8.匜[yí] H9.瓿[bù] I10.簋[guǐ] J连线题:将序号与图片的字母编号连在一起
例:1-A奖励规则:每对一个3ZB,全对+5ZG活动规则:每人限参加一次(大小号只能参加一个)活动截止至:2016.3.15@dlsdyc @OOOOO @这里是miku君[flash=400,150]http://www.xiami.com/widget/10245220_1769686833,_400_150_cccccc_dddddd_1/multiPlayer.swf[/flash]
1F这玩意儿是乐器。铙钹的大名肯定大家都知道。
2H这个没什么说的了。不过牛灯的话我更喜欢南博的错银饰青铜牛灯。更神奇。
3G这玩意儿。。大概也是乐器?元稹的某一篇长诗里面见过。因为上面那只老虎记忆犹新。
4A 温庭筠有“垂櫜羞尽爵 扬觯辱弯弧”。小时候管这个字叫chan,管筠叫jun。图是父庚觯。
5I这个也是熟知的青铜器之一了吧。酒器。小时候记得有一篇课文把什么花比作罍了。后来背诗经,有“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6J我猜的。
7C还是熟知酒器。我经常把角和爵搞混。
8E九陌黄尘早暮忙,幽人自爱北窗凉。清吟微变旧诗律,细字闲抄新酒方。草木扶疏春已去,琴书萧散日初长。破羌临罢榰颐久,又破铜匜半篆香。陆游。陆放翁。
9D这个百度的。长得跟罍有点像。我选罍的时候纠结两张图纠结了半天。后来恍然大悟I是三羊罍。
10B
[查看全文]

本帖最后由 荷卷卷 于 2016-3-2 22:01 编辑
文史哲思的日常活动(大)第三十五期大活动出什么让我为难了好一阵子直到和黑猫讨论到了她的西安之旅文哲日常大活动的题目突然就有了题目是上面这张截图我提出的问题活动要求:1.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各抒己见,不得抄袭。2.我们的传统是200字。不要害怕,其实一点都不多_(:3J∠)_活动奖励:1.10ZG,上不封顶2.敷衍答题警告后不修改一刀切[扣50ZB+20ZG]活动截止至2016.3.15
此帖禁水,违者警告&扣分&删帖@dlsdyc @OOOOO @这里是miku君重见天日的小活动[flash=350,86]http://music.163.com/style/swf/widget.swf?sid=28582373&type=2&auto=1&width=320&height=66[/flash]
从小得到大的梦想有很多
小的时候听从老师的思维引导想要当科学家啊,老师啊之类的为大家做贡献的职位【然而并没有】现在长大了觉得都是在为自己很少有那种谋职是为了别人的想法
初中的时候接触了一些诗词啊之类的,再加上初中历史老师启蒙好【这里很感谢历史老师,听历史听得很有趣】就慢慢喜欢上了古代的东西
到了高中很喜欢看探索与发现,还有百家讲坛之类的节目,着迷了一样,想当考古学家,觉得很有意思,每次看到电视里面那个考古学者发现了文物都有一种好想自己去拿的冲动,这一点也赖穿越小说看多了。
后来高二接近高三,发现考古是一个很冷门的专业,又因为喜欢针灸医药学神农尝百草想要当一位医生。当然现在看来我的选择与以前的梦想都背道而驰了,也是一种遗憾。
跳回整体
我个人是一个自我矛盾体,通常都是持两种相对的观点,往往在认定一个看法之后又用另外的一个观点来否定自己,每件事物都有两面性,嗯
起初想当考古学家的时候就觉得考古是可取的:对于一个考古学家来说,挖到一件
新鲜的东西就好像科学家自己发明了一个未知的事物,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让人想要不断的去收割。对我这个小时候纯粹的喜欢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人来说,考古可以探索出很多未知的文明。古代的人都很聪明;且在很多东西还没出来的发明出来的时候很有创造力,我们在探索古墓的时候,一边是在尝试去接近他们的思维,他们的审美,他们的文明,他们的生活啊。比如陶瓷文化啊【这里还是要感叹一下啊,以前的华夏还是一个丝瓷大国啊,看看现在的衣服的劣质和瓷器的败落啊】,比如探险陵墓看到的机关等等,这些是我们已知的,或许某个未知的遗落在时空洪流里的惊喜还等着我们去发现呢。比如其实历史上不止慕容冲,韩子高
高长恭,韩嫣这10大美男呢,或许还有一些记录在册不为后人所知然而在当时宠冠后宫【呸】的呢
考古不仅让我知晓他们赏识他们记住他们,还可以去纠正一些错误,比如以前看过的一期阿房宫的探索与发现让我们知道阿房宫其实并没有建成。或许继续考古下去又会发现其实是存在过的只是地壳运动啊Blablabla各种不知明原因而模糊了视线呢
这都是以前的想法,现在就觉得不太可取了,就像楼主说的死者为大,他们死后都希望得到安息,设置机关啊障碍啊都是不愿有人去打扰他们,而今的人们为了所谓的文物和文物背后包含的东西而去破坏他们,他们本来在黑暗里长眠,文物也好,历史也罢,这都是过去,千万年亿万年后地球爆炸最终归于粒子再重新重组成一个文明,这些研究来也尘是尘土是土了。生前王侯将相,死后陈列博物馆供人观赏,被人用手指着身边的杯子说这是青铜材质图案对称肖鱼。这跟科学家为了研究某某拿动物做实验一个性质,为了得到甲必先牺牲乙,以受害者的角度来看还是有点惨烈。
话说回来通常不是说取其长去其短么,考古那么久,伴随着文物的出土好的文明也出现了那么多,也不见得有多少精华被吸收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糟粕却越来越多了
发展真可怕,可惜世界都在为生存而竞争
[查看全文]
道德的标准还是老祖宗定的嘛!
悖论的存在是我们现在的人表达对先人的尊敬,所以会认为打扰祖先在地下的安眠是不合适的。
但是我们现代人对老祖宗的生活、文化、思想方方面面都很好奇啊!解决我们的好奇心的主要并且严谨的知识来源就是考古发掘出来的东西。这是让那些没有得以在明面上流传下来的先古文化重见天日的唯一办法。
我相信传承的概念是自古就有的,最根深蒂固的观念就体现在血脉上。可见传承对整个社会的意义。那么,当这份传承已经断了,我们利用正规的、并且是尽当下可能最完备最全面(这不只说的是技术方面,还包括政治、文化宣传这些方面)的力量让这些传承重见天日,我相信,仅仅是打扰先祖们身后的肉体的栖息之所,他们应该也是会接受的。
而且,从很早开始,我们的先人就相信来生,更追求永生。相信来生的,也许他的灵魂早已进入轮回,这个墓的存在对他已经不那么重要;追求永生的,他拥有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力量,真的还会在乎这些能够被我们发现的墓嘛(这么说是想到了盗笔的西王母,利用天外陨石获得永生,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主人肯定会把这块能让自己永远栖息的地方保存的很好,不会让我们这些等闲的人发现的吧)。
[查看全文]
所以问题是:考古真的不存在道德上的悖论吗?
理由是: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入土为安,破土刨坟是对死者的大不敬
代表被大不敬的是:辛追
阿弥陀佛,小僧百度了考古词条,考古的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
这里说的“实物资料”,一般是指古代人类有意识加工过的人工制品。如工具、武器、用品等,或是人类修造的房屋、坟墓、城堡和建筑等。
如果你经常看探索发现、发现档案、经典传奇这些节目里关于考古的的,你就会发现一个定律:
所有“被考古”的地方,都是先以各种理由“被发现”,然后通知相关单位,然后考古队进行“抢救性发掘”。
(为什么要“抢救性发掘”,连这个问题都不知道建议你不要看小僧的回答了。)
这里“抢救性发掘”一词很重要。
什么叫“抢救性发掘”?
是为了配合建设工程,或者遗存已遭破坏时,才采取的一种抢救性手段。
“不主动发掘坟墓”是考古行业一项不成文的行规,就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入土为安,就算是考古工作者,他们也知道破土刨坟是大不敬的。
在现代大规模机械化建设的条件下,建议了解一下遗址不能就地保护的关键在什么地方、为何有些工程建设中发现了重要文物也保护不下来,到底是谁打扰了已经入土的古人等等问题。
到底是谁在违背道德上的悖论?
当然,规定毕竟是不成文的,考古发掘大多是非主动性的,也有主动发掘但是所占的比例极小,但为什么会有主动发掘呢?
简单来说,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的前提是要知道被保护者的位置、范围和价值,根据价值大小决定其保护级别,在必要的时候只有通过发掘才能揭示出来。
2013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只有3项是为了学术性研究主动发掘的,七项为抢救性发掘。
每年全国近千项考古发掘,大约只有不到十分之一为学术性的主动发掘,其他均为被动的抢救性发掘。
兵马俑是农民打井发现的;
马王堆(辛追)和曾侯乙都是部队建设施工发现的;
“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寝”是一项文物考古工作的基本方针。
比较明确的文件见于国务院1987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通知》和1997年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
注意:
1. 考古遗存发现后不一定要发掘
虽然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全是已经挖开了的,但是如果电视上放节目“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古墓,进行了标记,并没有发掘,然后节目结束了”,你会摔了遥控器吗?
2. 已发掘的遗址,通常出于各种客观条件限制,只会发掘整个遗址的很小一部分,也就是一个选择性抽样的过程;
遗址是很大的,如果要发掘整个遗址整个古墓,经费和技术都是不够的。
3. 遗址如无必要不会发掘
比如秦皇陵。不发掘通常就是最好的保护,因为发掘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现在科学界正在努力探寻如何“全息考古”。
关于古代人体遗骸在博物馆中公开展出是否妥当的问题,这个应该是由博物馆决定。考古队就像背了文化局黑锅的广电一样。
古墓发掘留给大家的印象最深刻,是因为电视节目放的全特么是挖古墓的,但其实古墓只是考古研究对象之一。
回到这次的主题
当考古队在发掘古墓、保护文物的时候,对死者是大不敬的,是打扰别人入土为安的。
但是
道德一词,指的是什么?
如果是指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规范自己行为(源于百度百科)
如果是指“道”是万物万法之源,创造一切的力量;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提升自己的践行方式(源于百度百科)。
小僧以为,因为考古保护了文化遗产,因为考古让我们认识到了自己的历史,考古并不存在道德上的悖论。
只存在伦理上的争论。
……所以关键还是要看道德指的是什么!
皇竹草管饱+带劲足成品双骑闪电前排撩只垂耳兔军爷没有的话我明天再问问看不懂的请无视我就当我是来水分的就好了[查看全文]
道德其实就是个伪命题。
什么是道德,不违背大多数人利益就是道德。
墓是迟早要被毁的,或因人为,或因自然变化。不存在永垂不朽这种事。在此基础上,墓穴被开挖也就不算是多不对的事情。
建国以来对很多山林的矿产开发、旅游开发、地产开发等行为其实就侵占了很多墓地。走在山路上偶尔还能看到残存的小墓碑,上书清/民,某公、某氏等。非常简单。不可能说因为那个地方有个荒废的墓地,就把一片地荒废在那里。古墓,考古人员发掘发掘就完事。年代比较近的墓地,通知迁墓,一段时间没人来的就认定是无主墓了。最终都是要被挖出来的。你能说这样不对吗?不能吧?不然人一代一代地仙游,墓地一代一代地增多。生者何堪?
至于考古和盗墓二者。考古是将文物公共化,盗墓是将文物个人利益化。高下立判。而且这还存在着对墓室、文物的保护和历史研究的问题。盗墓,其实不可怕,更可怕的是盗墓对文物墓室的破坏。毕竟考古人员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而盗墓贼就良莠不齐了。
最后,对经常需要下工地的考古人员致敬。
btw,最近首博有海昏侯墓的考古成果展和妇好专题展。墙裂安利。
[查看全文]
唔。。不知道要写什么。。
喵,个人认为考古还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让我们好好了解正确的历史毕竟我们遗失了很多以前的资料,通过学习文物还有文献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那时候发生了什么。但是也要好好保护古物,保证古墓的安全,不要让盗墓贼破坏的,考古可以慢慢来,就算做不到百分之百完整的保存下来但是也不能让它们全部损坏掉【然后还说这有一种残缺的美。。。就像西方一直有考古的行动,英国博物馆里也不是只有英国的文物。
不过,感觉刨人家的墓也不对。感觉这样看来考古好像变成一种活动,国家通过它就能获得利益之类的。可是让国宝全部落入盗墓贼的手里,然后贩卖出去,感觉还是把它们保护起来比较好。就像那时候圆明园的抢掠,有好多珍贵的文物都流传在国外,就像在英国博物馆里那些。。。
[查看全文]
本帖最后由 阡陌007 于 2016-3-3 12:44 编辑
好高大上的节目啊啊啊,小心翼翼看了看,不谈国事,最近风声紧哪.只是有感于最近南方都市报的"文字狱风波",副总编编辑被开除,这样的事情让人很不舒服,文广总局最近出台的电视剧网剧标准看了让人蛋疼.真心让国人寒心而且大家得小心.
这种管小学生的暴力家长的风格,突然就暴露了国家机器的冷酷.
甭管国家这些个行为有多么弱智,你不听一个试试.所以啥也别说了,抓紧时间把喜欢的东西赶紧下载,不定哪天就看不着了.
亲爱的管理员大人,我错了,没有好好看版规,我现在修改这个回帖.
其实特别喜欢这个命题,无奈我是个盗墓笔记的粉,不敢在这个严肃的话题上胡乱说话.
各位大触原谅则个.
[查看全文]
我感觉到变相秀恩爱了2333,好想看看马赛克的内容←_←
其实我也挺喜欢看CCTV的考古类节目,会突然发现原来古人这样这样,古人还是挺厉害的。人类是很有好奇心的生物,所以对于古人怎样我们也会考究。挖人家的墓,有人只是为财,有人是为学究,我还是支持后者的,前提你不要破坏文物原态,要不然你就不要挖了。挖墓这样的行为从道德来说,真心是很不好,小时候踩到别人家的坟头也会被骂,更何况这样大不敬,所以有些人就为了防止盗墓者,特意设置了假墓,隐藏式入口,各种机关,听说秦始皇陵地下是条水银河,尸体随河水移动。兵马俑也只是开了几个室,其他还有很大范围,不过已经开了的那几个好像有些已经开始氧化了。
我还是支持考古活动的,我的想法可能有点天真,我希望一旦找到古墓位置,先进行保护,防止盗墓贼。而且我觉得我们的开挖技术和保护技术会越来越好,而且考古活动也不用急,方正那墓就在那里也走不掉,等做好充足准备再去开墓。
[查看全文]
本帖最后由 灰蓝格调 于 2016-3-2 21:27 编辑
问题那么一大段!为了审题我读了三遍!
卷卷你提到第一就是考古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也会对文物造成伤害,在这一点上跟盗墓没两样,我同意。无论是出于什么心情把文物从地下带上来,文物本身的损毁是结果,而且多数是不能改变的结果,很让人痛心。不过现在除了保护性发掘以外的古墓,只要探测到现有技术不能使里面的文物保持完好,一般也不会动手吧(我猜……
第二就是考古刨坟的道德悖论,有没有为了做研究考察而破坏了死者为大的传统道德。这就让我想起去年底读马伯庸的《古董局中局》,里面有一段是讲近代清东陵被盗挖时清朝宗室遗老无力回天只能眼睁睁看着祖先的坟墓被掘开的故事。那真的不人道。但是考古考的墓多数是距离现在非常遥远的时代的墓,他们的后代也不大可能记得这位先人了。在这种情况下让不相干的考古队去发掘研究,从而获得了解我国古代历史文化最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两件事相比,掘墓大约算不得什么大事了。(考古队员应当也都是无神论者才对……)西方考古掘墓都没有这一层顾忌,我想,即使我们情况比较特殊,这也不能算是道德悖论啦。
P.S 回头看了一下,卷卷你说以前几千年都没有考古,这不对吧……考古不单单指挖坟掏文物啦,其他的例如北宋的金石学也算是考古学呢,那个完全不用挖坟哦哈哈哈
[查看全文]


ID:曲十一
年夜饭吃什么:鸡和鱼还有菜(是不是好简洁
希望什么形式的活动:时效性强一点让我能有话可说的(喂
召唤小伙伴:@_VastCast @MELLAMOINES @南湘竹 @奈米 @布吉
[查看全文]

前几天刷微博看到齐谐君分享了《中国文物辞典》这本书,还嘚嘚瑟瑟的说是108软妹币入的,我就震惊了!世界上怎么有这么便宜的书!
然后就去视奸,啊呸,认真浏览他的微博,发现了一个买书的好地方。然后果断下手,物流也蛮快的,到家后开心的拆开快递,屁颠屁颠的准备往书架上摆,结果书好沉。。被沉了一趔趄。。
然后就在看还有没有其他的书想入,看到了之前在这里有个帖主推荐的【中华文明史】,还有【中华文明之旅】,【中华酒典】,【中华茶典】之类的。感觉自己以后的工资要么败在书上,要么败在衣服上。感觉这几本书做的还蛮用心的,值得收藏。
前几天网上的人集结出了一本【大圣归来】画集,还有呼葱觅蒜大大出的【旧时书】,最喜欢的是赠品,都数不清自己为赠品买过多少书了,败家子!
就这样,祝大家新春快乐!
文哲主版讨论的更多是对于文学、历史、哲学这几大方面的辨证思考,而非类似吐槽的帖子,所以对您的帖子做出锁帖下沉处理。最近几位版主正积极地对主版做整改,希望您可以继续关注。
非常感谢楼主对于文史哲思的支持,欢迎来参加活动,也希望您能够坚持读书,不要放弃,坚持阅读是一件伟大的事,楼主加油。历史是一个整体,您提到的几本书中,建议先从《中华文明史》开始,配合《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对于整个中国历史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维脉络,把握整体,再专攻某一个类别,酒史或茶史。对于中国历史有了一定了解和自我思考之后,可以翻阅历史大家的论作,如吕思勉、钱穆,或有所得。中国历史很有趣,希望楼主可以利用茶余饭后有所坚持,不要光买不看。
祝新春快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