煞笔
寻找好用的 Google Reader 谷歌阅读器替代品 - 在线RSS阅读器+...
展开Biu

话说 Google Reader 宣布停止运营让无数人失望透顶,但谷歌的这个决定貌似已经不会再改变了。所以不少人已经开始寻找谷歌阅读器的替代品了。

下面我们收集了一些目前看起来不错的 RSS 阅读器,包括在线的网页版以及部分离线阅读客户端软件。它们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大家可以作为参考,亲自去试试看哪款用起来更顺手吧……

在线的免费网页版 RSS 阅读器:
  • 鲜果阅读器

    国内做得比较早的阅读器,鲜果是以做阅读器起家的,比较纯粹与专注吧,也是我之前用得比较多的,提供了类似GR的快捷键,并且能支持墙外的Feed

  • 有道阅读

    有道的产品做得一向都不错,譬如有道笔记有道词典,支持快捷键,但不支持墙外Feed。如果它能整合阅读与笔记的话就比较方便了

  • Feedly

    国外目前最受欢迎的阅读器产品之一,提供了手机应用以及浏览器扩展,它的排版比较独特新颖,但可能会让GR老用户感到不习惯。本来这个产品潜力很大,但可惜在国内访问较慢且不稳定,经常被重置。

  • 豆瓣九点

    由豆瓣做的阅读器,不支持快捷键,不支持墙外Feed,使用体验一般,看来豆瓣并没把精力放在这里吧

  • QQ邮箱 - 阅读空间

    腾讯的 QQ 邮箱的口碑在其众多的产品中算是首屈一指的了,其邮箱内置了“阅读空间”的RSS阅读器,用着感觉还行,就是每次得登录邮箱,而且不支持快捷键,也不支持墙外Feed

  • RSSminer.net

    由国内的个人开发者做的一个免费类 Google Reader 产品,看起来还不错,值得鼓励!但貌似Feed内容更新较慢,访问速度也时快时慢,目前还不够成熟,但值得期待

  • Old Reader

    国外一个很不错的RSS阅读器,界面与 GR 比较神似,使用习惯也上非常一致,老用户上手估计比较容易接受,可以支持墙外Feed以及快捷键,服务器毕竟在国外,速度不算快,但总体使用感觉干净舒适,个人比较喜欢。

RSS阅读器客户端软件:

离线RSS阅读器需要下载安装,大多数没同步功能,在A电脑看了一部分文章并设为已读了,但在B电脑则依然是全部未读,而且订阅列表也不能同步。但好处是可以在有网络时下载文章,待离线时也可阅读,并且也不怕被关闭的问题。

  • FeedDemon

    曾经一度使用的 Windows 下的免费RSS阅读器,支持离线阅读,我们在很多年前已经推荐过,目前可以与GR同步,但不知道GR关闭会这软件还会不会更新。当然现在要找GR的替代品,用它的话也只能选不与GR同步了吧

  • GreatNews

    跟 FeedDemon 竞争的一款产品,同样是 Windows 下的,支持 OPML/XML 订阅列表的导入,界面比较朴素,也同样有不少人选用

  • Reeder (iPhone版 | iPad版 | Mac版)

    我最爱的阅读器产品,在Reeder面前,前两者就像是上世纪的产品。Reeder 提供了 iOS 以及 Mac 版的客户端,界面非常精美,集成了众多实用的网络服务,可以轻易分享文章;它可以与 GR 帐号同步阅读列表、已读状态等,但在GR关停之后不知它将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了,不过作者在Twitter上表示Reeder不会因GR而死。此外,除了 GR 之外,它还能支持添加 Instapaper、Readability 等帐号。

  • Android 下的阅读器求补充

[查看全文]
世界之上
微软正式关闭Messenger 除中国大陆外全球用户将转至Skype
展开Biu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微软公司将于今天(3月15日)正式关闭即时通讯服务MSN。除中国大陆地区之外的全球用户将被转至Skype。微软公司在通知中称,截止到3月15日,除了中国大陆地区外,将在全球关闭现有的Messenger服务,并将Messenger的优秀功能与Skype整合到一起;升级Skype并使用微软账号(与你的Messenger ID相同)后,所有的Messenger联系人都将显示出来,可以像以前一样与他们展开即时通讯或视频聊天。

实际上,微软去年11月就宣布计划关闭MSN,本月8日在致全球1亿多用户的电子邮件中公布了最后日期,也就是今天——3月15日。但是根据 微软的声明,即便MSN停止服务以后,中国用户也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联系人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不会丢失,用户也不需要再去备份。这些用户与海外好友能够正 常通讯,即便海外好友已经使用了支持MSN账户登录的Skype新版本,也不影响他们之间的通信。

另外微软还宣布,有关台湾地区MSN的关闭日期还没有确定。昨天他们又新宣布,可能关闭日期要延后,但是没有透露什么时候终止台湾地区的MSN,只是表示停止之前会以电子邮件或其他方式告知用户。

微软的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MSN服务推出十年时,全球用户量还超过了3.3亿。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和社交网络的兴起,MSN活跃用户数量大幅下降,到了今天,他们不得不关闭MSN。

来源:cnbeta

[查看全文]
煞笔
谷歌阅读器 Google Reader 已死!将于7月1日正式关闭!到底谷...
展开Biu

谷歌阅读器 (Google Reader) 是我最喜爱的互联网产品之一,几乎每天都用!然而今天却得知一个让人震惊的坏消息,那就是谷歌宣布将于7月1日正式关闭它!大家还有不到4个月时间可以将RSS订阅列表导出备份

Google Reader可以让用户通过 RSS 来订阅网站或者博客,能自动将各个网站的最新文章整合汇聚在一起供用户阅读,对用户来说绝对每天获取自定义优质内容和信息来源的不可多得的好工具!然而,噩耗终归是来了,对于重度的阅读者、需要从各方面获取信息的媒体工作者来说,这无疑是晴天霹雳。或许我们该转移阵地了,或许,该思考RSS的未来了……

今天登陆 Google Reader 就会收到关闭通知:

真正免费的东西才是最昂贵的:

为什么 Google 如此狠心要关掉 Google Reader? 其实这应该是一个必然且“正确”的决定,只不过这个决定来得太快大多数人都不能接受罢了。RSS 的优点相信用过的人都知道,当用户通过 RSS 源订阅网站之后 (譬如异次元的RSS源地址为:http://feed.iplaysoft.com),该网站的所有新文章都会自动整合汇聚到你的 Google Reader 账户里面,作为读者的你已经不再需要打开每天想要关注的网站,不必手动去刷新,也不必去等待,源源不断的新的订阅内容就会自动流向自己!对于读者来说,可以轻易获取干净、聚合、定制化的信息,无疑是极大受益者!

然而,对于提供内容的供稿者(也就是网站)来说却不是那么一回事,他们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撰写、编辑优质的内容,如果绝大部分的读者都使用 RSS 订阅,仅在阅读器上就已经完成了阅读的话,那么就不再有多少人会去访问他们的网站了。而大多数网站赖以生存的方式都是广告和流量,也就变得毫无价值,纯粹地为RSS读者当义工,他们努力工作的收获几乎等于零。当然,你可能会说这样网站还是可以增加一些“影响力”的,但对于大多数网站来说,这虚无缥缈的影响力真的能当饭吃吗?

其实不难看出,RSS 的天平是倾斜的,而一个健康的商业模式应该要共赢。为了提高 RSS 的商业价值,Google 其实曾经做过不少的努力,在2007年,Google 以一亿美元天价收购了全球大宗的 RSS 托管服务商 FeedBurner,可以帮助网站们收集订阅用户、统计RSS访问量、分析用户阅读习惯等。一年之后,Google 尝试为网站的RSS源提供广告 —— AdSense for Feeds,借此希望能帮助网站从RSS中获利。

然而,由于 RSS 广告的效果很不理想,读者和网站主都不卖账,再加上受到一些新媒体如 Twitter、Facebook、微博等社交属性浓厚的网站的冲击,Google Reader 自身的流量也在逐渐滑落。最终在 Google 在2012年宣布关闭了 AdSense for Feeds 项目,商业化的尝试宣告失败。后来,为了让 Google Reader 与如今新一代互联网媒体看起来更有竞争力,Google Reader 进行了一次大改版,加入了自家社交网站 Google+ 的推荐按钮并移除了原本旧的分享按钮,引起了大部分老用户的不满,使得流量持续下滑。

一直以来的努力和改革措施均以失败告终,也是 Google 这次狠下心来放弃 Google Reader 的最主要原因。不能获得双赢甚至是多赢,那么实现这个“免费”的代价必然高昂,没有人愿意一直做善事,没有人愿意一直为读者单方面的“免费”买单,包括Google,包括网站主。毕竟 Google 自己也是一个以广告为生的公司,没有广告价值的 Google Reader 必然难以支撑下去,也与公司最重要的商业模式相背离!作为一个商业公司,关闭 Google Reader 是正确、是必然也是无奈之举。

永别了,Google Reader 君!

写在后面:

在如今微博、社交网站等媒体横行的今天,Google Reader 就像是一个信息孤岛,它的信息孤立、不够实时、难以传播,或许,它的未来将会由社交属性更强的 产品去接手,无论你有多么的不舍,Reader 终归要走。同时,这或许也预示着,RSS的将来其实也并不乐观,也许这也将会成为 RSS 走向衰败的一个信号吧。

Google Reader 已死,我只能在这里撰文悼念一下陪伴了我多年的 Google Reader 君!不管怎样,日子还得过,工具虽死,但RSS犹存啊!喜欢通过 RSS 阅读的我们还可以转移阵地嘛~!你可以点击这里导出你的RSS订阅列表以备后用,我将在后面去测试和体验一些谷歌阅读器的替代品,把做得不错的产品推荐给大家,敬请期待!

[查看全文]
xuhyuk
关于用漫画控不能下载新新漫画的求助
展开Biu

各位好,我是真的没有办法了!101!。虽然我也知道这个求助实在是有点2,可是我试过各种方法之后都解决不了,只好来请各位帮忙了。

情况是这样的,我在1月4日还可以用漫画控下载新新漫画上第一页的漫画。可是放假回家之后却再也下不了了。无论是用1.3.5版本 还是1.3.6版本或者是2.0.2版本,都没有办法再下载了。

我菜猜是不是因为之前整理电脑把什么东西删了所以分析不了,于是换用别的电脑,依然下载不了。也猜过是不是版本的问题,但是试过三个版本的漫画控,这三个都是可以分析却不能下载。因此我猜是不是新新漫画的网页设置了不能下载新更的漫画,因为比较早的漫画都是可以下载的。!92!

但是,因为我实在是个技术废,无论怎么想,就算想破了脑袋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已经一个月没有看到新更的漫画了,对于一个漫迷,这简直可比满清十大酷刑了。我的内心在煎熬,所以,如果哪位大神能为小女子开解疑惑,小女子感激不尽!!!

[查看全文]
烟了个花
苹果iOS应用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比Android应用更严重
展开Biu

导读: Appthority的最新报告显示,来自苹果的App Store的免费 iPhone 和 iPad 应用比来自于Google Play的安卓应用具有更多的安全隐患问题。Appthority的主要业务是为其客户提供移动应用评估报告。

App Store怎么就输了

Appthority的这份报告于周二在旧金山举行的RSA安全会议上发布。从表面上来看,其结果似乎是表明iOS和Android应用都具有侵犯用户隐私的情况。这家公司对五大类应用进行了测试,下载量前十的收费应用中有60%的iOS应用与广告商和数据分析网络共享用户数据。在Android应用中这一数据为50%。
但是,深入研究一下会发现,iOS应用比Android应用泄露了更多用户信息。整整60%的iOS应用会收集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54%的应用会获取用户的通讯录列表,还有14%会从日程表中读取数据。而安卓应用的这些数据则依次分别为42%、20%和0——虽然没什么好炫耀的,但相对与苹果的应用已经是不小的进步了。

这两个平台的应用都不怎么关注用户数据加密这件事。所有的iOS应用都把用户未加密的数据直接发送给广告商,而Android应用中则有92%也是这么做的。

Appthority认为iOS应用之所以安全性输给了安卓是因为广告商更愿意在苹果设备上花更多钱去购买用户数据,这就促使开发者不遗余力的去收集用户数据并双手奉上给广告商们。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开发都开始做iOS应用,所以为了挣钱他们不得不努力——显然这需要在用户隐私这件事上做出妥协。
“开发者需要盈利,因为开发一个免费或者售价0.99美元的应用是没办法挣钱的。” Appthority的总裁兼联合创始人 Domingo Guerra这么说。“因此,他们通过广告商来盈利,广告商给钱的越多,开发者就将更多地用户数据分享给他们,往复循环。”

总体数据

Appthority测试了商业、教育、娱乐、财务和游戏五个大类的应用。娱乐类应用在用户隐私这方面做得最糟糕的。这类应用中读取地理位置并和广告商分享数据的应用数量是最多的。教育和财务类应用则对用户隐私的侵犯相对来说少一点。
测试的应用中有80%是由个人开发者开发的。做iOS应用开发的公司则有Apple、Intuit, Kids Games Club和 PayPal。做Android应用开发的公司则有 Imangi Studios, Intuit, PayPal 和 Intellijoy。

Appthority的上一份报告出台于2012年七月,那时被测试的移动应用只表现出轻微的隐私风险。然而那次报告的调查方法却截然不同。它分析了两个平台排名前50的免费应用,而没有根据不同的分类区进行分析。
去年的报告测试出的收集用户数据的iOS应用虽然没有今年多,但是却还是高于Android应用的。

趋势

Guerra预测到,由于最近政府对互联网隐私滥用进行了相关管制, Appthority三个月之后的下一份报告中,具有侵权风险的应用数量将会下降。
这个月,FTC(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对社交网络创业公司Path进行了80万美元的仲裁,因其未经用户许可私自上传通讯录数据以及在监护人未授权情况下收集几千名儿童的个人信息。
另外,有些州对隐私问题态度还是比较强硬的。加利福尼亚州检察官Kamala Harris去年成立了一个小组专门起诉那些违法州隐私保护法的公司。

即使对违法者可以提出诉讼,但是保护隐私的最好办法还是为应用付费,而不是专门去下载一些类似的免费应用。总的来说,付费应用比免费应用收集的信息更少一点。,Guerra 说。“你的隐私可比0.99美元之前,买下这个应用就是了。”

原文: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4210.html

[查看全文]
fenxer
Adobe发布Photoshop1.0.1源代码
展开Biu

在得到Adobe的许可下,计算机历史博物馆发布了Photoshop1.0.1源代码源代码打包为一个ZIP,包括179个文件共计12万8千行,其中75%为pascal语言15%为汇编,剩下的是其他语言,这次释放的版本代码不包括MAC应用库,因为苹果持有其相应版权,下载后要求用于非商业目的。"

[查看全文]
pockry
国内高中生创建eduITer,发布原创的IT技能课程视频
展开Biu

第一感觉,给跪了,第二感觉, 我老了……

用一句话就可以把eduITer介绍清楚:网站发布各种原创的IT技能课程视频,帮助大家学习互联网知识。网站现在还比较简陋,只有十几个视频课程,内容多为简单的编程知识和软件使用方法。你是不是有点瞧不上这个网站?但如果我告诉你,这个网站是一群高中生鼓捣出来的,你有没有觉得汗颜?

创始人何凌瀚正在江苏镇江读高一,1997年出生。我忍不住说,你年纪真小啊。他却很淡定地回了一句让我很不淡定的话:准确地说,我们团队中还有98年的。

何凌瀚现在在学校学的是音乐,怎么会做eduITer这个与音乐毫不沾边的网站呢?他说,《电脑爱好者》杂志的Cfan论坛前几年曾开展过“Cfan训练营”的培训活动,讲师就是杂志的编辑。但第九期以后,培训内容就没再更新。铁杆粉丝何凌瀚觉得非常可惜,自己就开始用Skype讲课。第一节课只有两个人来听,但到第三节课的时候,他和Cfan论坛合作,一起推出了“Cfan训练营”的第十期也是最后一期课程。他说,这个经历成了他做在线教育的开始。后来,他干脆创办了在线教育网站eduTenf,关注的还是计算机技能培训。

没过多久,他加入了九零科技人联合会。这个简称90ITer的组织是由五个“94”后的学生在2010年成立的科技团体,团队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几乎全靠网络交流,他们以事业部的方式在内部组建团队,进行着十几个互联网创业项目。何凌瀚带着他的eduTenf加入后,重组团队,重建了这个网站,并把名字改成了现在的eduITer。

现在,这个十几人的年轻团队各有分工,各司其职。讲师主要负责课程的编写与录制;课程编辑负责课程视频的字幕添加、渲染、打包、上传与发布;字幕编辑和知识点编辑主要负责听记字幕、翻译字幕、整理知识点。在课程方面,何凌瀚主要负责乐理(AMT)和HTML(BH)两课程的录制。他说,他们正计划下一步将中文课程翻译为英文发布在Youtube上,还会翻译部分国外公开课或外教课程。

关于网站的盈利模式,何凌瀚说,这是个耗费了他无数脑细胞的问题,他正在考虑线上收费或线下教学的可能性。eduITer是去年10月份正式上线的,他说,最迟今年暑假会推出带有学员管理与选课功能的新版本。

[查看全文]
pockry
高二女生致死祸起手机定位服务 大家注意安全啊
展开Biu

前段时间在新浪微博上关于高二女生遇害的热点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据了解,深圳某高二女生于一月中旬失踪,在经过无数网友的接力转发和公安的调查后,次日凌晨其遗体被发现,经现场勘查鉴定系他杀,目前案件在进一步调查当中。网友发现该女生生前在微博发布的照片,很多自拍都是拍照定位的,该高二女生遇害的事件警示我们在使用诸如微博等社交媒体发布信息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

想必在这之前,很少有人真正正确认识到智能手机上“定位服务”这一功能的威力。定位服务能够通过GPS定位您所在的位置。许多可下载的应用要求使用您的“位置”信息来为您提供周边的咖啡馆、餐馆、优惠券信息或让您签到,用户大都是通过这些应用才了解到定位服务的便利。

而这一项功能所带来的便利常常会让人忽略其潜在的风险。在孩子们使用定位服务之前,家长有责任教导他们遵循一些安全做法,避免暴露过多的个人信息,给自己带来安全威胁。以下是迈克菲就定位服务提供的一些安全建议:

·如果常用的应用不需要使用“定位服务”,请在手机的“设置”选项中彻底关闭该服务。

·与孩子们讨论“签到”做法的安全性,以及是否有必要这样“签到”。

·与孩子们一起审查隐私设置。彻底检查孩子们的所有移动应用的“设置”选项。有时候,孩子们在下载应用时已经选中了“允许定位服务”,但他们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花一些时间审查一下孩子们的好友列表,并向他们询问是否认识可查看其帖子的所有人。

·检查是否有某个公共账户关联到多个社交网络(比如现今微博、豆瓣等多个社交平台都可相互绑定)。审查每一个帐户的隐私设置,是否存在向认识的好友公开的关联帐户。

·采取进一步的措施。确保孩子们的移动设备受到适当的过滤软件的全面保护,这是不影响“定位服务”功能又能确保移动安全的明智做法。

尽管每到一个地方就进行签到会非常好玩,但对于十几岁的孩子们来说,这并不是明智的做法。这样做不仅会将他们暴露在不法分子的视线之中,而且还会将他们的个人信息泄露给广告经纪商。我们建议,为确保移动安全,最明智的做法是禁止孩子们使用签到服务,并在不使用时关闭GPS。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