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Compass
简单易懂的收图教程 Beta ver.

本帖最后由 TimeCompass 于 2013-11-18 01:30 编辑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3.0 未本地化版本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For PDF File, Click Here Password:tcts

各位好,我是TimeCompass。

这次写这篇教程,主要是分享一些个人的微不足道的经验。可能很多内容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可能这份教程对你也没有什么很大的用处。但作为我自己来说,能够分享一些东西,是很开心的事情。花这么多的时间来整理这些内容,更多的是为了一种自我满足罢了。

虽然我自己自认为是图党的一员,但,为了不让“图党”的群体“被代表”,请就只当我是一个喜欢收图的人好了。我不喜欢争论一些难以明确分界的概念,图党也好、资源党也好、御宅族也罢,模糊的概念还是继续模糊下去吧,刻意划分界限也许只会产生一种区别对待的氛围。

比起那些在我之前的人,或许这篇教程里说的他们早已全都知晓;比起那些在我之后的人,或许这些教程里说的他们比我了解的更多。希望各位如果发现任何有错误的地方,能够不吝赐教指正,能够让我得以更正。

如果你能从这份教程中得到一些收获的话,希望你能够将它分享给更多的人,鄙人将会不胜荣幸。

另外希望各位在收图的过程中,遵守各个网站的用户守则和相关规定,在浏览时尤其要注意遵守一些版权方面的规定。我虽然无法监督任何人,但我希望,各位在收图的时候能时刻记住,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正当,以免在将来被挂城墙之时,还不知道自己错在何处。

目录/Index

0.0 总则/序

1.0 如何搜索图片

1.1 如何使用搜索引擎

1.2 图片的站点——图站

1.3 图站的使用

1.3.1 图站 yande.re

1.3.2 图站 Konachan

1.3.3 图站 Safebooru

1.3.4 图站 Danbooru

1.3.5 图站 Gelbooru

1.3.6 图站 E-shuushuu

1.3.7 图站 mjv-art

1.3.8 图站 Zerochan

1.3.9 图站 Sankakucomplex

1.3.10 社区 Pixiv

1.3.11 社区 Tinami

1.3.12 社区 ニコニコ静画

1.3.13 社区 ピアプロ

2.0 如何以图搜图

2.1 基于图站的以图搜图

2.1.1 利用SauceNAO来以图搜图

2.1.2 利用Iqdb Search来以图搜图

2.2 基于互联网的以图搜图

2.2.1 利用TinEye来以图搜图

2.2.2 利用Baidu来以图搜图

2.2.3 利用Google来以图搜图

2.3 更便利的以图搜图——使用浏览器插件

3.0 如何下载图片

3.1 使用爬楼工具

3.1.1 使用iPixiv下载图片

3.1.2 使用OX163下载图片

3.1.3 使用MoeLoader下载图片

3.2 使用浏览器插件

3.2.1 使用Pixiv Downloader下载图片

3.2.2 使用Seiga Download下载图片

3.3 #已下载图片的命名和管理

4.0 如何筛选图片

4.1 为何会有不需要的图片

4.2 造成图片重复和相似的原因

4.3 手工筛除不需要的图片

4.3.1 基于分类管理的筛除方式

4.3.2 基于tag标签的筛除方式

4.4 使用软件筛除不需要的图片

4.4.1 基于图片尺寸的筛除方式—XnView

4.4.2 基于HASH算法的筛除方式

4.4.2.1 HASH以及散列算法的简单说明

4.4.2.2 使用Double Killer筛除图片

4.4.2.3 使用CleanMaster筛除图片(TweakCube魔方组件)

4.4.2.4 使用ACDSee类软件筛除图片

4.4.3 基于图形算法的筛除方式

4.4.3.1 使用Picasa筛除图片

4.4.3.2 使用Duplicate Photo Finder筛除图片

4.4.3.3 使用Duplicate Photo Finder筛除图片

4.4.3.4 使用Image Comparer筛除图片

4.4.3.5 使用其他软件筛除图片

4.5 使用软件筛除图片的一些技巧

4.5.1 基于图库的方式的使用技巧

4.5.2 基于图形的方式的使用技巧

4.6 杂谈——黑白稿和线稿的黑洞

5.0 亦真亦假的原件和副本

5.1 如何辨别原始图像和副本

5.1.1 基于搜索引擎的辨别方式

5.1.2 基于图站的辨别方式

5.1.3 基于以图搜图的辨别方式

5.2 一些个人经验的分享

5.3 注释&引用

1.0 如何搜索图片

搜索图片的过程,其实每个人都会。这和你平时上网的过程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我们浏览网页的时候,一种是直接在地址栏输入网站的URL链接,一种则是依靠搜索引擎。虽然搜索引擎本来也是一个网页,但大多数浏览器都会集成一个或多个搜索引擎的功能,通过在地址栏直接输入需要搜索的关键字,浏览器便会自动通过预设的搜索引擎为我们搜索需要的结果。

在讲如何使用搜索引擎之前,先讲一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一个网站,如何提高他的访问点击?这个问题,类似于一个商店,如何去提高他的营业额?(这实际上是两件不同的事情)。对于商店而言,依靠商品吸引顾客,你可能会说出例如促销折扣、满额抽奖等等的方式。当然这些都是正确的,但这些都不是对于“商品”实施的措施,而是对于“价格”进行的。对于商品而言,为了吸引顾客就要去宣传商品本身的优势,有何独特之处,为什么应该选择这个商品而不是其他同类的商品。那么类似的,一个网站要吸引点击,关键在于网站的内容,在搜索引擎中,最能体现内容的,便是网页的标题。

我们通过搜索引擎搜索的时候,采用的最多的是以关键字进行的全文检索,当我们浏览某些门户网站的时候,采用的搜索方式更多是分类检索。嘛,你没必要分清楚两者到底区别在哪里,在实际上网的过程中你会自然体会到两者的实际区别。

我们实际浏览网页时,便依靠这些标题,这些关键字来筛选我们需要的内容。那么,我想我要表达的应该已经清楚了:不论是对于我们还是网站,网页的标题或是关键字,才是双方最注重的部分。

1.1 如何使用搜索引擎

“这™还用教?”

抱歉,这真的还用教。我在亲身体验过一些人使用搜索引擎的愚钝之后真心觉得,有时候最基本的东西真的是最容易忽视和最难掌握的。

举例来说,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在论坛发帖,求“美图”。首先,“美图”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美”这个词本身也因人的不同而不同。那么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的关键字。如果你说“壁纸”、“夜景”、“高清照片”等等比较具体的词,效果就会好很多(这三者其实也并不足够好)。

有很多人喜欢把一长串关键字不加空格的直接扔进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切记,这是很愚蠢的行为,实在是太愚蠢了。你所做的事情就好像是在进行DNA配型一样。我来告诉你这到底愚蠢在哪里:这意味着如果你搜索的内容是“高清天空风景照”,那么,你肯定搜不到“天空高清风景照”。虽然很明显这两者是同一个东西,可是,你就是搜不到,如果你搜到了,是因为浏览器考虑到了你的愚蠢,而不是我在刻意贬低你。

想要体会这一点,你只需要Ctrl+F,然后搜索下“高清天空风景照”,看看“天空高清风景照”会不会被浏览器高亮就知道了。

可是为什么当我使用搜索引擎的时候,这两者都被检索到了呢?啊,那是因为浏览器非常自作聪明的(我之后会告诉你为何我这么说)将你的关键词拆分成了大概这个样子:“高清”“天空”“风景”。一个关键词变成了三个,于是,那个本应该让愚蠢的你看不到的结果也被检索到了。

说完关键字我们来说说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

我习惯用Google,所以还是用Google来举例说明好了。通过高级搜索功能,我们可以指定搜索结果中需要排除哪些内容,可以限定只从某个网站中进行搜索,或者限定搜索的网站的语言。然后,Google提供的功能其实远远不止这些。

高级搜索能够提供很多便利,然而为了更好地进行搜索,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叫做Google Hacks的技巧。[1]

简单举几个会用到的技巧:

a) site:www.baidu.com

site用来将查找的范围限定在指定的网站内。上例会限制搜索的内容仅限百度网站之内。活用这个功能对搜索一些下载资源很有用,你可以用他来针对一些网盘进行资源搜索。比如说你想在百度盘找一个文件名为pixiv.rar 的文件,你就可以在搜索框里这么输入:“pixiv.rar site:pan.baidu.com”

得到的结果全部都是百度网盘的下载页面。

b.) define:apple

define用来查找制定关键字的释义/定义。上面的示例就会得到apple的英文释义。这个技巧的用处在于,当你只是想知道每个词汇的解释的时候,能够不必去查看那些只是包含了这个词汇的页面 (你们也可以选择百度百科)。你也可以把它当做一个便利的英译英字典,当然,这个技巧也同样支持中文。

c.) imagesize:800x600(图片搜索时)

关键字后跟上这个参数就能够制定搜索的图片的大小。比如搜索“apple imagesize:800x600”得到的结果将是关于apple的所有分辨率是800x600的图片。

1.2 图片的站点——图站

随着图片搜索的深入,你最后会发现用搜索引擎效率太低。毕竟是搜索了整个互联网,而网络中的图片质量又必然参差不齐。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通过图站来更高效的进行搜索了。

请注意图站和图床的区别,虽然你可以把图床当做图站来用(部分图床的设计的确可行),但必须禁止将图站当做图床来用的行为。[2] 所谓图站,就是图片的站点,图片的集合。目前绝大部分的图站都是国外的。主要的图站包括以下几个:

yande.re、konachan.com、mjv-art.org、safebooru.org、danbooru.donmai.us、gelbooru.com、e-shuushuu.net、chan.sankakucomplex.com、www.zerochan.net

另外还有一些与其称作图站,不如称作社区的站点:

Pixiv、Tinami、ピアプロ、ニコニコ静画 (这四者都是日本的网站)

1.3 图站的使用

我们分门别类的整理一下上面举例说到的几个图站吧。[3]

yande.re主收高清图,大分辨率扫描图。Konachan主收各类动漫壁纸。ZEROCHAN主收高质量图片(绘图质量而非分辨率)。

MJV-ART主收动漫类壁纸和绘画。E-SHUUSHUU图多且杂。CHAN/三角站 质量参差不齐,R-18居多。

DANBOORU、GELBOORU、SAFEBOORU此三者图量都非常可观,但大量图片互相重复。另外SAFEBOORU站如其名,少有R-18图片。前两者则兼容并济,R-18数量较多。

Pixiv、Tinami、ピアプロ、ニコニコ静画 四者主要是用户群体的原创作品,其中也有各路画师的投稿作品。另外,绝大部分图站图片的来源都来自这四者。

说完分类,我们具体说明下图站要如何使用。图站收集了大量的图片,不论是出于管理的目的还是分享的目的,势必要对齐进行分类。我们印象中传统的分类就是分几个文件夹,将对应的文件放进对应的文件夹,这也是最简单的分类方式。

但图片不同,同一张图片,能够放进去文件夹往往不止一个,单独放进哪一个文件夹都不妥,也不能采取复制多份放入不同文件夹的方式,那样会造成大量的空间浪费。图站采用的分类方式是标签(tag),给一个文件打上多个标签,通过其中任何一个标签都能找到这个文件。

在图站中检索图片,其实就是通过搜索这些标签来找到我们想要的图片。标签实际上是一系列给定的特殊关键字,由于大部分图站是国外的,因此标签绝大部分都是用英文表示的也不奇怪。[4]

比如说我们找「幸运星」的壁纸,我们不能直接输入 “幸运星”,而是应该输入“lucky_star”。[5]

幸运星因为不存在翻译问题(日文「らき☆すた」即为Lucky☆Star的平假名注音),所以看似标签仍是英文。在其他场合,标签是用日文的罗马音注音来表示的。例如「灼眼のシャナ」的tag就是“shakugan_no_shana”。动漫角色的名字用作tag的时候,有时会出现姓和名倒序的问题。另外并不是所有的日文tag都会用罗马音代替。因为有时英文翻译用作tag更好,比如「神のみぞ知るセカイ」的tag其实是“the_world_god_only_knows”(在输入kama_nomi_zo_shiru_sekai时会提示你tag应该为the_world_god_only_knows)。

1.3.1 图站 yande.re

yande.re 以前一直被称作萌妹(曾用域名moe.imouto.org/oreno.imouto.org,从Logo也看得出站长应该是俺妹的Fans),站点域名经历了多次更改,现在成为了病娇(yandere=ヤンデレ即病娇)。

萌妹主收高清扫描图和海报画集等,因此大部分图片分辨率都很高。

右侧为搜索时tag提示的演示:

在遇到不知道何处加下划线时,就可以通过tag提示来找到对应的正确的tag。

通常这样都够找到结果,如果tag没有任何提示,有可能是网络的问题使得提示不能实时显示,也有可能是因为不存在对应的tag。

如果不存在对应的tag,建议使用其他的tag再进行搜索。

这是一个任意图片的显示页面,左侧显示了图片所包含的tag以及一些图片在图站中的信息,上传者和尺寸大小等等。在这下方Options还有例如View larger version(查看大图)、Download lager version(下载大图)、Download PNG(下载PNG原图)等的选项。[6]

1.3.2 图站 Konachan

在图站浏览的时候我们可能经常会遇到如上图的这种情况:图片太大,没有办法在屏幕中显示全。

虽然Konachan支持拖拽操作(是的你可以实际尝试一下),但这毕竟还是有些不方便。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你只需要简单地注册一个账号,然后打开设定页面,勾上“Resize Images”的复选框就行了。

效果就和前文yande.re的显示页面一样。顺带一提,yande.re也是这么设定后才会自动缩放适应屏幕的。

细心的人会对Konachan网站Logo上的R-18,以及网站上方一排选项中的Safe Mode感到疑问。我来解释一下,Konachan.com这个域名是面向R-18的,当选择Safe Mode后,网站域名会切换到Konachan.net,同时Posts页面的图片将不会包含Explicit分类[7]的图片。

另外还有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在com域名下,单击Posts页面中的图片,浏览方式会变成下图的全屏方式,而在net域名下则和yande.re没有区别。

另外,与搜索引擎类似,Konachan也提供了高级搜索的服务。单击Search下方的Advanced就可以进入高级搜索的界面。Tags处可以选择要搜索的tag,并且可以使用通配符*来匹配不明确的tag。

Blacklist用来屏蔽一些你不想显示的tag,这一项需要注册用户在账户设定里进行设置。未设置的用户便会显示“Not working yet!”

Size用来指定搜索图片的尺寸大小范围,Order用来指定结果页面图片的排序方式。Rating用以指定图片的分级类别。[7]

1.3.3 图站 Safebooru

虽然Booru系的图站最熟知的并不是Safebooru,我们还是第一个讲他吧。

Safebooru与他的同类Danbooru、Gelbooru在收图的类别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面向对象都是Anime Picture,它与另两者最大的区别是“Safe”,图片分级全部都是Safe级别的。

关于Safebooru我们主要介绍一下他的Alias功能。[8] Alias的意思即用来表明某一事物另一个较为熟知的名称,或是某个事物正式/正确的名称。在图站中,这个功能用来便于我们查找正确的tag。

例如下图中,miku_append是正确的tag, hatsune_miku_(append)则是相对使用率更高的tag。实际使用中Alias的两者关系并不一定要区分主从顺序,但搜索结果可能会有差异,Alias也就是为了调和这种tag的命名差异而存在的。

Booru系图站另外的特点就是他们往往自成“社区”。他们拥有自己的Forum(论坛/BBS,交流意见之地)。[9] 注册成用户之后,你就可以在Forum中发布一些内容,这和贴吧的操作很类似,有兴趣的刻意自行去尝试。发布的内容似乎也没有内容的限制(话题的种类而不是“内容”的种类)。比如下图有人请求指导日语什么的233。你也可以在这里反馈一些图站的使用问题和疑问。当然,如果你自备了梯子,也可以直接在Twitter上@safebooru来进行反馈。事实上大部分图站都拥有自己的Twitter账号。

1.3.4 图站 Danbooru

我们主要用Danbooru来介绍一下tag相关的内容。这也是整个图站搜索最重要的内容。

前面说到Safebooru提供的Alias功能可以帮我们找到正确的tag,这其实有些本末倒置。嘛,请放心,我是故意/迫于无奈这么做的。也许你们看目录的时候觉得“啊这么多图站一个个介绍到什么时候啊”,嘛,我也是这个心情,每个图站单独分开的用意不过是为了让各位都有个印象,同时将图站的共性拆分到一个个图站中,结合个别图站的特点分步来进行解说罢了。

在一个图站的Posts页面,左侧(不一定都在左侧)通常会有一列标签(tag),标签开头会有类似“+-?”中的一个或几个。Danbooru的话标签前是“?”,单击它能够进入这个标签的wiki页面(如果存在的话)。而yande.re则是三者皆有,“+”表示在结果中限定指定的标签,“-”表示排除指定的标签。举例来说的话,在搜索完“lucky_star”后的结果页面单击“izumi konata”之前的“+”号,就会只显示同时具有“lucky_star”“izumi_konata”两个标签的结果,这和你直接搜索“lucky_star izumi_konata”是一样的。

类似的,如果你单击“-”号,就会只显示具有“lucky_star”但不具有“izumi_konata”标签的图片。

左侧所列的标签是该页面中所有图片的主要标签。通过观察对比,你可以知道一些常用的搜索标签。当单击某张图片打开浏览页面时,左侧的标签是这张图片所具有的标签,可以方便你更细致的进行比对。

以下图为例,注意tag其实自身也有分类。[10]

1girl表示图片中只有1个女孩,long_hair代表长发,serafuku代表水手服,sitting表示坐姿,golves代表手套,yellow_eyes代表黄色瞳孔等等(因为截图的原因某些tag没能体现)。如果实在不愿意自己去比对,可以参考一些他人整理的tag对应中文的对照表。[11]

这里介绍图站的另一个功能。首先大家要明白,绝大多数图站是不生产图片的,也就是说,图站中的图片都是从其他的地方由用户们收集上传整理而来的。那么,我们要如何知道某张图片的具体来源呢?

在Information这一部分,我们看到这里有Source这一项。恩,没错,这项就是用来供上传者们标注图片的来源的。Source后所跟的链接可能是原始图片的直链地址,也可能是包含原始图片的网页地址。[12]

1.3.5 图站 Gelbooru[13]

介绍Gelbooru之前说个无关紧要的小梗。各位请往回翻到Safebooru那一节,有没有发现Logo下面有着一行“Running Gelbooru Beta 0.2.0”的小字啊?再看看Gelbooru的Logo下面,有这一行“Running Gelbooru Beta 0.2.5”的小字吧?再往下看看,有着一行“Original concept by Danbooru”的灰色小字吧?是不是感觉懂了些什么?

我们来介绍下图站另外一个很有用的功能:Pool(池)。虽然这一节应该是Gelbooru的主场,但是为了能让这部分内容正常显示在网页上,我们还是用Konachan的Pool池来介绍吧当浏览页面的时候看到这样的提示时,那就说明,你正在看的是某个Pool池中的图片:

Pool池的作用在于将同一个类别的图片集中在一起。前面说过,图品的分类采取tag方式是因为图片没有办法简单的按文件夹来整理,但是,并不是说就不能这么整理了。

Pool中的图片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Konachan和yande.re的Pool一般都是以图片的来源来划分的,比如上例中的“Shitsuji ga Aruji o Erabu Toki CG”就是某个GALGAME的CG集合,这个Pool专门放这个GALGAME的CG。

通过访问Pool页面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Pool池。Konachan因为主攻壁纸所以CG类的Pool池比较多,yande.re则是画集和杂志类的Pool池比较多。Gelbooru和Danbooru的Pool池因为R-18类较多这里不便举例,有兴趣的可以自行访问他们的Pool池。[14]

1.3.6 图站 E-shuushuu

本节通过E-shuushuu,主要介绍一下tag自身的分类现象。搜索时对tag的分类应该也算是E-shuushuu相比其他图站较为独特的一点了。

可能有少部分人不理解,为何tag自身还要进行分类?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同样都是物体的属性,为什么要区分尺寸、重量、颜色、价格等等这些属性呢? 原因就是我们需要通过区分这些属性,更快的来进行搜索。

E-shuushuu的搜索页面比其他图站复杂些,你一看就会发现他独特在哪里了:

E-SHUUSHUU的tag分类非常明显,主要分为Tag(一般类标签)、Source(来源类标签)、Characters(角色类标签)和Artists(作者类标签)。四者不能混用,在Source中搜索Tag类的标签是不会返回结果的。

简单说明一下这四者的分类方式。Tags主要是一些物品特征,体貌特征等等的标签,Source通常指代图片的出处(作品出处),Characters很好理解就是指图片中的角色名,Artists则是指图片的实际作者(画师)。

需要注意的是,在E-shuushuu中搜索时,tag一定要使用半角双引号括起来,如果有多个tag要使用空格来分隔,否则搜索就会报错。

不过正因为这种搜索方式的设计使得E-shuushuu不怎么友好,Tag不能通用,必须重复使用双引号,支持的Tag也比其他图站少很多。在E-shuushuu中搜索图片,个人建议主要用Source或Characters的标签比较方便,这两类标签和其他图站相差不大,Tag类的标签数量太少不便于搜索。

上图是E-shuushuu的搜索结果示例。我们可以看到四类标签是如何标记图片的。

哦对了,当然,E-shuushuu在搜索时同样也会提示标签。

1.3.7 图站 mjv-art

mjv-art是个神奇的壁纸站。

首先,他支持日文和英文(哦不,他当然不支持中文),其次,他的搜索功能也很有特色。不过mjv-art的自定义搜索功能要在结果页面才能使用,为此你需要先随便搜索些什么。(不用我废话了,他也支持tag提示)

各位注意看上方,因为我搜索的tag是“hatsune miku”(不用加下划线哦各位),这里给出了一段初音ミク的介绍文。虽然在其他图站我们同样可以访问tag的wiki页面来得到这些内容,不过不得不说这样的设计我个人是很想给他加分的。

回到重点,我们来看看mjv-art的搜索功能。Prohibited Tags可以添加需要排除的tag,Resolution可以指定图片的尺寸范围,Aspect ratio可以指定图片的宽高比, Extenxion可以指定图片的格式,Color可以指定图片的色调。

我们重点解释下Aspect ratio和Color。Aspect ratio意味着,你不用担心下载的壁纸填不满屏幕这个尴尬的问题了,用你的屏幕分辨率除个宽高比出来,对应去找就可以了。Color则是这样一种算法,计算出图片的基色调/主色调,来匹配你系统的主题色调。(这项功能在Windows 8中有使用到)[15]

如上图,计算出图片的主色调是RGB(185,173,164)。如果使用的是Windows 7或者Windows 8,就可以把任务栏设置成这个色调,使得桌面整体色调显得统一平衡。如果是用作素材,也可以考虑针对这个色调进行修改保证作品的色彩平衡,颜色搭配不显得杂乱或是浑浊。

你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色调,用16进制表示法来搜索这类色调的壁纸。RGB和16进制的转换很简单,这里不做展开。

1.3.8 图站 Zerochan

Zerochan的特点在于,没有什么特点。

Zerochan主攻的是高质量(High Quality)的图片,不是分辨率大而是图片的绘图质量高。而在这之中,Zerochan似乎对风景图没有太大的兴趣,对图片的tag分类主要以人物、出处和画师为主,因此tag数量也非常少。在搜索的时候,虽然支持多tag同时搜索,然而由于Zerochan的分类方式,tag间多数是包含的关系。图片与其说是通过多个tag指定,不如说是通过多层tag指定。

Zerochan也没有单独提供类似高级搜索的功能,只在结果页面对于排序方式和图片的尺寸做了简单地筛选选项。整个Zerochan最大的特点就在于zerochan提供图片的外链服务,并且整个站点只提供JPG格式的图片。

1.3.9 图站 Sankakucomplex

关于三角站chan.sankakucomplex.com,我不想谈论太多。SankakuComplex的主站主要是一些ACG相关资讯的公告版,而且全站都是R-18不进行分级的,浏览时请自行注意。

Chan.sankakucomplex.com作为附属在主站上的图站,自然也和主站是一个性质。所以我这里只能放一个Logo,却不能给你们网页截图,需要自主规制的内容实在太多了。

不过毕竟他作为一个图站,还是有非常庞大的图量储备的。图站提供高级搜索,可以自定义搜索图片的尺寸和上传日期,排除指定tag的图片等等。下图是chan.sankakucomplex.com的tags列表的一部分。

每个图站都有属于自己的tags列表,你可以单击图站上方的Tags进行查看。

1.3.10 社区 Pixiv

该怎么说?Pixiv应该算是知道的人都知道的最有名的11区的绘画交流站点了。如果想要更好地使用Pixiv,推荐各位一定要去注册一个账号。由于Pixiv是一个类社区的绘图交流网站,所有的图片都是由用户创作并上传的,因此Pixiv上的所有图片都是作者享有著作权的[16],请牢记这一点。

Pixiv的搜索和搜索引擎类似,虽然Pixiv同样也是基于tag分类,但由于网站自身社区的性质,习惯上我们更愿意用用户来对其中的作品进行分类。Tag只是检索图片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主要的分类方式。虽然运营Pixiv的是日本的企业,但现如今Pixiv的用户群遍布世界各地,tag的语言也不仅限于日语一种,英文,中文,韩文以及其他小语种的tag都有存在。

相对于图站,Pixiv的作品标签有更大的灵活性。你可以为自己的作品贴上一个之前不存在的标签,或是贴上某个NETA来作为标签,再选择去为自己的标签写一个wiki简介(当然也可以不写)。在搜索时,你不仅可以搜索作品的标签,同时也可以搜索作品的标题和作者,或者是由Pixiv用户组成的小组。在高级搜索中,你可以指定搜索的作品尺寸,横向或是纵向,作品的投稿期间,甚至作品使用的绘图工具等等。

在作品页面,左侧显示的是作者和作者常用的标签,右侧从上到下显示了作品的投稿时间,使用的绘图工具,其他用户对该作品的评分,作品的标题和作者所写的随笔,作品的标签,收藏和分享按钮,和作品的小尺寸缩略图。单击图像会在新窗口中打开原始尺寸的图像。

在账户设定中可以做一些浏览的设定,选择是否屏蔽R-18分级的图片。详细的操作过程这里不再赘述了。

在作者的个人页面,你可以向作者发送站内信和作者进行交流。你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向作者询问作品的使用许可转载许可等方面的问题。

其他更多的操作你可以自行去探索,Pixiv和论坛或者社交网站虽然有一定的差距,但很多实际的操作其实是相同的,收藏、评分、加关注、发站内信这些功能和一般的社交网站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另外Pixiv虽然以大量绘画作品的投稿知名,但他同时也具有大量的小说投稿。

1.3.11 社区 Tinami

Tinami同样也是日本的绘图交流网站。在2011年pixiv事件之后[17] ,大量画师抛弃Pixiv转而投奔了与Pixiv类似的同类网站Tinami。Tinami除了在页面设计和布局上和Pixiv有较大的出入外,由于是同类网站,功能和使用上并没有太多的不同之处,这里不再赘述。

1.3.12 社区 ニコニコ静画

ニコニコ静画是ニコニコ動画附属的绘图交流站点。主要活跃的用户群是以ニコニコ動画为中心的用户,也有部分Pixiv以及Tinami的用户。由于ニコニコ動画被墙的原因[18],ニコ静画长期受到牵连影响,虽然服务器不同但连接经常不稳。

由于用户群比较集中,ニコ静画总体的投稿质量偏低,相对而言与Pixiv、Tinami之类不可同日而语。然而因为ニコ動画用户群的活跃性,能够在这里看到另两者看不到的诸多NETA类的投稿,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1.3.13 社区 ピアプロ

ピアプロ是由CRYPTON运营的,早期目的是为了提供给VOCALOID爱好者投稿和交流VOCALOID相关的创作作品的空间而建立的站点,以VOCALOID相关的投稿作品为主。

与前三者不同的是,虽然同样作为绘图社区,ピアプロ提供了作品的直接下载方式。

请注意右侧的ライセンス(License),不明白符号的含义也不用担心,单击作品のダウンロード后会显示如下的内容:

这是一份类似于CC协议的BY-NC-ND许可协议[19]。协议规定,若要下载此作品,必须保证下载后不用于营利性用途,不得对作品本身进行修改,且必须注明作者。

附加条件是,若需要进行使用时请留言告知作者,请勿将其用作SNS等社交网站的头像等用途。

这份协议中也能够看出CRYPTON本社在VOCALOID版权问题上的态度:作品的一切权利属于作者,CRYPTON不对作品享有版权。

2.0 如何以图搜图

在浏览网页的时候,或者在线聊天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发现一张很喜欢的图片,但很明显这图片是被缩放过的,或者说是被剪切过的。这是我们就希望能够找到原始图片。而直接询问对方往往是得不到结果的,在传播过程中也不可能保证所有人都记得这张图片究竟源自何方,出自谁手。

这时最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手动在各个图站去检索这张图片[20]。那么要如何去检索呢?之前我们说了图站是依据tag分类一张图片的,检索的时候,我们也同样利用图站的tag来检索。举个例子吧:

右图中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哪些呢?人物我们看到了IA,初音,结月和SeeU,物品最明显的是手中和腰间的几把刀/剑。对应的标签分别是 ia、hatsune_miku、yuzuki_yukari、seeu、sword。

那么我们就把这些tag一起输入到图站的搜索栏去检索:

因为yande.re中ia的tag应该是ia_(vocaloid),所以在删除了ia之后检索到了需要的结果。嘛,这毕竟是为了演示操作,实际过程中往往并不会那么顺利。你需要抓住图片与众不同的特点选择合适的tags来检索。

手工检索最大的缺点就是局限性,你需要清楚的知道正确的tag是什么,要能够挑选出合适的tag,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些运气,可能你尝试了多个图站都找不到结果,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图站一定就没有,也有可能是因为你选择的tag还没有被别人标上[21]。但不管怎么说,这种方法效率都太低。

2.1 基于图站的以图搜图

为了解决上一节所提到这种低效率的问题,也为了图站自身管理的需要,以图搜图的网站服务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通过程序对大量的图片简历特征数据库,通过搜索相似的特征来查找可能的相同图片。

并不是所有图站都提供这项功能,然而幸运的是,yande.re内建的这项功能同样能够搜索其他图站的数据库。我们访问yande.re的主页,在下方找到Image Search。

在这个页面,我们可以粘贴网页中的图片URL地址到Source,或者从自己的电脑中选择一张图片来上传,两种方法皆可。左侧表示yande.re支持的图站数据库,粗体的yande.re表示只在yande.re的图库中进行检索,你可以单击其他的图站或者直接选择“Use all services”在所有支持图站中进行检索。

可以看到yande.re内建的功能只能支持5个图站,似乎显得太少了。这其中是有原因的,E-shuushuu的情况我不太明了,但其他4者的网站代码都是开源的[22],所以yande.re能够对其数据库直接进行检索。值得注意的是,Konachan也有同样的功能,各位可以进入Konachan自行寻找。(与yande.re不同的是,Konachan支持的是chan.sankakucomplex.com而不是E-shuushuu的数据库)

除了直接使用内建功能搜索外,yande.re和konachan将这一功能扩展应用到了上传的时候。在网页最下方单击Upload打开上传页面,我任选了一张Konachan的图片进行上传,可以看到在选择完毕后,Konachan就给出了图片相似的提示,并且还给出了相似图片的ID链接。

2.1.1 利用SauceNAO来以图搜图

通过图站来检索虽然有结果直接指向下载页面的优点,但图站的这种方式毕竟支持的数量太少,使用不够便利。于是接下来便轮到说好的SauceNAO登场了。

一般使用SauceNAO主要是搜索pixiv和ニコ静画的数据库,虽然SauceNAO也支持Danbooru和yande.re的数据库,但因为支持pixiv这点远比另两者重要,使用SauceNAO去搜索可以用其他方法检索的yande.re实在是有些大材小用。

由于存在收录延迟,SauceNAO一般无法检索短时间内的pixiv新投稿,但投稿超过24小时的基本都能够检索到pixiv页面,甚至包括一些已经在pixiv被删除的页面。(只是能检索到页面,图片如果已经被删除,是不可能通过SauceNAO找到的)

SauceNAO的页面相当简洁,“选择文件”选择电脑中的图片,单击“advanced options”后可以选择网页中的图片(勾上URL后的复选框),在Datebase可以选择检索的数据库,一般都是选择All Databases。[23]

你是否注意到了Your Image下方三个小图标?这三个分别是Google Image Search、Iqdb Search和TinEye Search,SauceNAO虽然大部分情况下能够得到需要的结果,但也有找不到的情况。这是只需要点击下方这三个图标中的任意一个就可以使用其他的以图搜图方式来进行再次检索。恩,我们马上就将开始介绍他们。

2.1.2 利用Iqdb Search来以图搜图

上节说到用SauceNAO来检索yande.re是大材小用,本节就来介绍针对yande.re以及Booru系等主流图站的以图搜图网站——Iqdb Search。

Iqdb的页面非常粗糙,但这并不影响他功能的强大。Iqdb Search目前支持多达11个图站的数据库检索。你可以在他的页面上选择需要检索的数据库,默认会选择除第一个之外的所有数据库。这十个选中的数据库除了The Anime Gallery和Manga Drawing之外,在前文中都已经和各位做过一些介绍了。Haruhi Doujins相信看名字各位也能猜出为何默认不被选中了,有需要的请自行勾选。

需要注意的是Iqdb对于检索的图片有着一些限制,上传的图片不能够大于8MB,尺寸不能超过7500x7500像素,格式只能是JPG,GIF,PNG中的一种。Iqdb也支持从URL检索图片,对网页图片也是同样的限制。另外一些无法直接访问的网页图片(比如说网站限定了IP地址访问,或是网站被墙等等),Iqdb也是无法获取图片数据的,这种情况请将图片先保存到自己的电脑再上传供Iqdb使用。

搜索时,请最好勾选Ignore colors的复选框。虽然我本人并没有体会到有什么作用,但考虑到这是一个扩大检索范围的选择,姑且还是建议各位也这么做,毕竟这也没有增加多少操作,只是单击一下鼠标的事。

单击任意图站后面的Simple Search会跳转至该图站的独立检索页面,此时将只检索特定图站的数据库。

但是即便有了Iqdb,我们仍然无法检索很多图片的来源,下一节我们将讨论这个问题。

2.2 基于互联网的以图搜图

图站不论怎么说页只是一种找二次元图片方便的手段,在面对大量的三次元图片和一些图站不会收集的例如小漫画,或者尺寸较小的图片时,就会显得无能为力了。我们也无法通过SauceNao或者Iqdb来搜索到这些图片。这是我们就需要通过更强大的搜索服务来对整个互联网来进行检索,而有条件做到这件事的,首当其冲必然是本身就以互联网为检索对象的搜索引擎。

然而在提到搜索引擎之前,我们还是先说点其他的东西吧。在提到图站的以图搜图时,我们说过可以根据图站的tag分类方式,采取手工推敲tag的方法来搜索图片,为什么我不在这里使用类似的方法呢?

那是因为之前我已经提到过了,搜索引擎采用的方式是全文检索(虽然例如Google这样的大家伙早就已经可以进行分类检索了),而且对于互联网上浩如烟海的信息而言,要去一一分类是几近于不可能的任务。这种情况下,提供再多的关键字,检索到所需结果可能性也不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因为无从判断关键字是否正确,也无法根据关键字来进行分类筛选。

好吧,让我们回到正题,讲讲怎么样对整个互联网进行以图搜图。[24]

2.2.1 利用TinEye来以图搜图

TinEye是一个反向图像搜索引擎,你可以提交一张图片通过TinEye来找出它的出处,图像在何处被使用,是否有该图像的修改版或者更高分辨率的版本。他最早开始使用图像鉴定技术来进行图片搜索,而不是使用传统的关键字、图像元数据等方式[25]。TinEye会定期的从网页上抓取新的图片,同时也接受用户自行上传的图片集并进行编录。他也会搜索例如Flickr等网络相册网站的图片。目前编录的图片总数已经超过37亿。

使用TinEye非常简单,你可以在UPLOAD选择上传一张图片,或是直接拖动图片到它的主页上。也可以粘贴图片的链接来进行搜索。不过由于不针对图站,搜索效果只能见仁见智了。(Safebooru的图似乎能被识别)

2.2.2 利用Baidu来以图搜图

百度识图,嗯,随着以图搜图服务越来越重要百度也开始提供这个服务了。使用方式同样很简单,上传或是粘贴图片网址。

因为是“测试版”所以也不要有太大的期待。然而百度有一个先天优势,就是百度贴吧。贴吧经常会有一些喜欢贴图的人,也就是说一些热门的图片很可能在贴吧中能够找到,即便不是原图,也能够找到原图的一些信息。百度识图若是能好好整合贴吧的内容检索,我觉得还是能够获得很大的识图命中率的。

下图的示例虽然没有找到结果,但从相似图片来看,百度建立的数据库其实还是非常庞大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所用的图片都是来自pixiv的,我也一直用能否检索到pixiv作为衡量的标准。

2.2.3 利用Google来以图搜图

Google是做搜索引擎起家的,业界也恐怕没有比Google更强的的搜索引擎了。在以图搜图的功能中,我个人认为Google的算法也是相当优秀的。

Google的以图搜图和TinEye的操作方式类似,支持拖拽图片至搜索框来进行上传。

Google对上传的图片似乎没有限制,但上传尺寸过大或者文件体积过大的文件容易失败,所以还请自行斟酌。

Google以图搜图最大的特点就是,搜索过程中也会检索前文提到的图站,不过以E-shuushuu和Zerochan的结果居多,原因不明,可能和图站自身的网站设置有关(即是否同意Google对其进行检索)。另外在之前提到社区的时候,有一个非日本的设计类网站没有和各位说,就是deviantaART(http://www.deviantart.com/)。在这个站点上也有数量相当多的作品,有一些则是设计作品,并不全是绘图作品。Google对其也进行检索,因此有时你也能够在结果中经常见到它。[/url]

另外,即便在以图搜图时,之前所提到的Google Hacks的技巧也依然是可以同时使用的。同样,普通的关键字也是支持的,你可以加一些描述性的关键字。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Google所采用的算法的关系[26],有一些类别的图片是很难被检索的。例如一些颜色非常平均的图片,或是一些线条不明显的图片,尤其是类似全黑白的漫画是非常难检索的,因为这类图片的特征太过相似,想要找到原图是非常困难的。如果需要搜索漫画,可以尝试一些其他网站的服务[27],由于这不是我所擅长的,这里就不进行讨论了。

2.3 更便利的以图搜图——使用浏览器插件

当然归根结底人类总是懒惰的动物,而懒惰却正是推动社会前进发展的原因,这种矛盾不论在何处都一直在重复和体现并证明前者是多么的正确。在以图搜图的操作中,上传图片的场合毕竟是少数,而源自网页的图片要进行以图搜图却又非要知道实际URL地址不可,我们能不能直接看到就能搜,而不用单独再打开一个页面呢?

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由于本人使用的是Chrome,这里只介绍Chrome中的插件。

TinEye的插件可以访问这里:

http://www.tineye.com/plugin 安装完毕后使用效果如下:

百度识图的插件从这里下载:

http://stu.baidu.com/static/html/download_capture.html

安装完毕后单击地址栏右侧百度识图的图标,就会进入当前网页显示区域的截图模式,和平时的QQ截图操作类似,选定范围后单击“识图一下”即可,会在新标签页中打开识图结果。当然也支持直接右键图片进行识图。

Iqdb和Google Image的插件需要进入Chrome的官方商店搜索,这里直接给出地址:

IQDB Context:

https://chrome.google.com/websto ... ceabpgifacibgoogjcb

Search by Image (by Google):

https://chrome.google.com/websto ... gklbegccjpmnglmnflm

但是除了百度识图外,SauceNAO的插件其实完全可以取代以上三者,因为SauceNAO的插件自带支持以上三者啊!而且还提供扩展能够自定义增加其他的以图搜图服务!

SauceNAO的插件下载地址:

http://saucenao.com/tools/

通过Chrome的扩展程序打开SauceNAO的设定页面,我们可以在这里添加其他网站的以图搜图服务:

小结

经过这两章的讲述,关于如何在互联网上搜索自己需要的图片这一点,我个人认为已经是全部讲完了。

更多的细节需要靠个人实际的操作来体会,有些冷知识很难用语言来描绘的。比如在使用图站和以图搜图的时候,有时一次得不到结果,需要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的操作,有时还要结合Google Hacks的使用,再加上一些个人的判断。这些都是要靠实际操作去体会的,即便我在这里说的再多,也不能提高你们哪怕一丝一毫的能力。

下一章我们讲点喜闻乐见的东西,也是多数人比较关心,或者说,比较在意的问题。

那么,好不容易找到了图片,接下来要做什么呢?

当然,是下载保存。

3.0 如何下载图片

又有人要问和第一章一样的问题了:这™还用教?

嘛这个的确不用教。如果只是右键另存为的话,在看这篇文章的各位想必应该都会。那如果你发现网页上不能右键呢?是不是就感到无所适从了?

某些网站为了保护自身或是其他的目的,会在网页中插入代码来禁止鼠标对网页的文字选取和右键行为,而且往往同时禁止键盘的Ctrl+A的全选以及Ctrl+C的复制操作。那么这种情况下,要如何保存网页上的内容呢?

一种方法是将整个网页保存下来,图片就直接从缓存中提取,文字则去翻网页源代码保存出来。我们要讲的另一种方法更高效些,就是使用Google的开发者工具。[28]

我们还是用例子来进行说明。去过Karent.jp的人应该都知道,karent上的专辑图片点击后可以查看大尺寸分辨率,但是无法通过右键保存。我们先点击打开大分辨率,然后按下F12打开Google的开发者工具。

开发者工具窗口左下方第三个是类似一个放大镜图标,我们先点击它,然后将鼠标移到我们想要的这张图片上再单击一下。注意鼠标悬停在图片上的时候图片整体变蓝,说明当前是图片被选中。

然后Elements书签中的代码页会自动展开跳转至某一行,在此例中就是网页中该图片所在的代码位置,也就是找到了图片的URL链接地址。我们单击这个地址,跳转至Resources书签。

Resources书签中主要是网页调用的一些资源文件的总览,左侧是文件列表右侧是预览窗口。经过刚才的跳转,Resources已经自动为我们指向了我们所选择的图片,在预览的最下方有图片的一些基本信息以及URL地址。好了,你又可以在URL上右键另存为了。

通过Google的开发者工具我们不仅可以找到图片的地址,网页调用的其他几乎全部的资源我们都可以找到下载地址,你可以用它来提取在线视频或是MP3[29],详细教程网上很多,这里不是重点就此略过。

3.1 使用爬楼工具

前文说到人都是懒惰的动物想必右键另存为这种事情做多了之后也是很伤体力的。所以必要要找出取代的方法。爬楼器正是相应群众的需求而诞生的。虽然爬楼从各种意义上都是不太好的行为,罢了罢了。

爬楼器也是各取所需,主要还是对图站,以及一些网络相册之类的爬楼。原因往往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他们不提供打包下载啊这类的方式[30]。对图站而言这没必要,对网络相册而言相册的主人不需要。

接下来主要介绍针对Pixiv以及常用的一些图站的爬楼器。

3.1.1 使用iPixiv下载图片

爬楼器的最大怨念应该就是Pixiv了。Pixiv由于网站本身的性质使得他不像其他图站那样有作品的直接下载链接,而只是提供了点击缩略图来浏览原图的方式,不得不说让人很受伤。

如果你仔细看过目录,你应该会发现不存在这一节。好了我不是在耍你,目录里真的没有这一节。

由于Pixiv的改版非常频繁,iPixiv也好,PixivReader也好,针对Pixiv的爬楼器基本都是停滞状态。之所以目录里删去了这节的原因也正是如此。只是我还是觉得有必要提到一下这几个爬楼器,毕竟那段日子他们的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iPixiv最后更新于2010-07-28,[31] PixivReader最后更新于2009-05-28。[32]

3.1.2 使用OX163下载图片

OX163的名字应该是源于最初的使用目的:下载163相册的图片。因为早些时候163相册还是藏匿各类资源的好去处,包括OX163在内的一系列软件都可以说是神器一样的存在。[33]

因为官网给出的教程已经很详细了[34],这里就再走一遍过程简单介绍一下(同样以pixiv为例):

上图是OX163的程序主界面[35]。OX163的使用方式和平时使用浏览器相似,区别只是浏览网页并不是Enter,而是Ctrl+Enter。输完地址后直接回车会进行的是分析而不是打开页面。

在地址栏最左侧是程序的设置按钮,单击可以进行程序的一些设定以及外部脚本的更新,图片的保存位置和命名方式等操作。

在进入需要爬楼的页面之后,只需要点击地址栏最右侧的按钮(或者在地址栏直接回车)就能够开始进行自动分析,并生成下载列表。在程序设定中可以设定到处下载列表的格式,可以用OX163自身下载,也可以通过导出下载列表用其他软件(例如迅雷)下载。

OX163对pixiv支持爬楼的页面包括pixiv的画师个人页面,画师的作品列表页面,热门标签的列表页面,搜索结果的列表页面等。

OX163可以说是爬楼器的表率,完全为爬楼而生。然而这也是他最大的缺点:无法选择下载的内容。你虽然可以在下载列表中勾选需要下载的文件,但这种方式不够直观,而且在下载数量很大的时候显得太过力不从心。

3.1.3 使用MoeLoader下载图片

Moe Loader 是一款能够帮助您从类似 yande.re、konachan.com、www.pixiv.net 等图片站点上收集图片的工具,它的目标是让收图过程变得简单、轻松,甚至有趣。[36]

MoeLoader支持上述的全部图站以及Pixiv。运行MoeLoader需要.Net Framework 3.5支持。

MoeLoader的界面相当简洁,在搜索框你可以选择搜索的图站,然后键入搜索的tag点击搜索即可。

在主界面右键可以进行全选操作,单击图片即为选定,再次单击取消选择。可以设定是否屏蔽Explicit图片,以及对分辨率的筛选等等。

← 点击左下方的箭头展开简单的调整选项,选择结果页面的起始页码和单页的显示数量。

鼠标悬停在图片上方,右下角会出现两个图标。单击左侧图标会打开新窗口进行预览,点击右侧的图标则会将图片加入下载列表。

选中需要下载的图片后,单击主界面右下方的下载按钮将选中的图片加入下载队列并开始下载。

在预览窗口中,图片的一些基本信息会以半透明的方式显示在右下方,这些信息全部来自于图片在图站中的页面上。

单击主界面右上方的“设置”字样打开MoeLoader的设置窗口。在这里可以修改图片的保存位置,同时下载的数量和命名规则。

MoeLoader主界面的背景图片是可更换的,替换同目录下的bg.png就能够进行更换。

预加载数量用于提高翻页时的加载速度,提前加载下一页的图片,建议不要设定的太高,影响网络访问速度。

老板键,你懂得。

3.2 使用浏览器插件

使用收图工具固然轻松+愉快,但问题也是明显的。爬楼式的下载必然导致图片质量的参差不齐,下载完成后必须要进行长时间的筛选。这一点尤其在面对Pixiv时更为突出,其他的几个绘图社区也有类似的情况。

因此,即便有了爬楼器,我们仍然希望能够有一种方式既能够方便收图,又能够避免收到不需要的图片。答案很简单,还是使用浏览器插件。

这里我们只介绍Pixiv和ニコニコ静画的浏览器插件,其他主流图站因为直接提供下载链接故没有再使用插件的必要。

3.2.1 使用Pixiv Downloader下载图片

PixivDownloader是11区人士编写的用来下载Pixiv图片/漫画的浏览器插件,插件安装后在浏览Pixiv的作品页面时,会在分享按钮旁多出一个Download的按钮,单击即可保存图片。PixivDownloader支持对保存图片的命名规则,同时最关键的是它能够记忆保存过的图片![37]

打开PixivDownloader的设定界面,最上方是对保存图片的命名格式设定,下方可以选择制定评分的同时保存图片。在下方的8个复选框中,左侧四个分别是保存下载历史、下载已保存图片时警告、浏览已保存图片时显示提示文字、下载原始大小的漫画。右侧四个主要是浏览时的增强功能。

单击“ダウンロード履歴を編集”可以查看已保存图片的历史,他是一串用逗号分隔的Pixiv图片ID号。

3.2.2 使用Seiga Download下载图片

Seiga Download同样也是由11区人士编写的,用来下载ニコニコ静画的浏览器插件。

插件安装后会在浏览ニコ静画的作品页面时,在图片上方显示Download图片,单击即可保存。

与PixivDownloader相比,Seiga Download不仅无法变更保存的文件名,不能记录下载的图片历史,其实,它根本没有可变更的设置,纯粹只是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下载方式。

3.3 #已下载图片的命名和管理

这一章其实是属于个人的强迫症,只是被后证的确是对自己有些用处才被写上来。你不必非照着我说的这么做,个人收图有个人的目的,有个人的方式,我只是说说自己的而已。

命名和管理是为了后期的使用而采取的措施。如果你在保存图片时没有更改文件名的话,图站例如yande.re和konachan的图片默认名称是“图站的网址+图片的ID+图片的全部tag”这样的形式,danbooru、gelbooru等文件名默认是图片的一串HASH值,Pixiv等默认是图片的ID,MoeLoader默认和yande.re相同(保存所有图站都用和yande.re相同的命名格式),OX163也相似。

在实际工作中,我是比较推崇“图站的网址+图片的ID+图片的全部tag”这样的形式的。图片数量较少时,tag显得毫无用武之地,但当图片数量相当大时,tag就显得必要了。这时你自己收图的文件夹就相当于一个小的图站,如果没有合适的管理方式,想要找一张特定的图片其实也是非常头疼的。

和图站一样使用tag来命名文件的优点在于,你可以很快的通过搜索tag来定位图片,用和你当初在图站找到它的时候完全类似的方式。统一的命名方式看起来会显得整齐美观一些,而且有助于避免重复图片的产生,避免例如Pixiv的再投稿功能引起的一些困惑。

虽然我自己是这么做的,但我不推荐一个文件夹放所有图片的行为。第一,这不便于查找,第二,这会大幅降低系统性能。进入这样的文件夹会让你的系统话费大量的时间来读取文件的信息和缩略图,即便关闭了缩略图,文件信息的读取时间也不容小觑。

自己在收图的三年间一直坚持这么简单的几件事:

图从哪个图站下,就放在哪个图站的文件夹。(使用MoeLoader可以自动分类)

图站的文件名坚持改为“图站的网址+图片的ID+图片的全部tag”的形式。复制tag不便的,至少留下ID。

Pixiv的收图一定要同时保存图片的ID和画师的ID。

临时搜索别的图片,一定单独先建个文件夹并命名好目的。

我自认为这是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