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演化的过程就是意识发展的过程。树木比石头更有意识;动物比树木更有意识;人比动物更有意识;觉悟的人比人更有意识。佛境、基督意识、开悟,它们指的都是同一件事情:完全意识的开花。物质是完全没有意识的;一个觉悟的人则是完全清醒的。人处在两者之间:既不是此,也不是彼。他生活在不上不下的状态里,不再是动物,也没有成为神;不再是过去的,也没有成为他可以成为的。
有了人.无意识的演化结束了,奥修告诉我们:"而有意识的演化开始了。但是有意识的演化也不是非从任何特殊人的身上开始不可。只要你选择它开始,它就开始了。"
生命意味着运动。它不可能在我们的脚下停留。要么我们演化到更高的意识水平,要么我们就倒退回去。选择是我们的。我们不能不选择。即使不选择也是一种微妙的选择。大多数人都在寻求遗忘:回到无意识的状态。他们借助酒精和药物、借助工作、借助性、借助感官刺激来寻求它。只有少数人选择走上通往更高意识的旅程。奥修在这本(奥秘心理学)里所做的演讲就是针对这些少数人的。

《九型人格-办公室心理学》
九型人格 (Enneagram), 作为一门让你通晓人性、 掌握人心的管理工具, 近十几年来风行欧美学术界 及工商界, 成为了倍受美国斯坦福等国际著名大学 MBA 学员推崇的热门课程。 很多全球 500 强企业的管 理阶层均研习九型人格, 并以此培训员工, 增强团队凝聚力。 ...
作者简介:
迈克尔?高德葆 (MichaelGoldberg) , 高级教练培训师, 同时身兼律师、 顾问、 演说家及加州心理学 学院教授数职, 著有 《九种工作方法》 《与奥斯修斯一起出游》 等畅销书, 在欧美享有盛誉。 他的客户包 括; 摩托罗拉、 霍尼韦尔、 飞利浦电子、 美国联邦储备银行、 美国 中央情报局、 富国银行等。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九型人格不可多得的权威著作, 本书从实用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详细介绍了九种人格类 型的主要特征, 以及各种类型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互动关系, 通过丰富的案例教导人们如何与周 围特定类 型的人交往, 如何发挥 自 己的性格优势, 如何在办公室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让工作更出色。

本帖最后由 桜子の小号 于 2014-9-4 21:23 编辑
内容介绍:
Episode 1: Extreme Aggressor(2005.09.22)
●The belief in a supernatural source of evil is not necessary.Men alone are quite capable of every wickedness.——Joseph Conrad
【约瑟夫·康拉德(波兰出生的英国作家):将邪恶的产生归结于超自然的因素是没有必要的,人类自身就足以实施每一种恶行。】
●Try again.Fail again.Fail better.——Samuel Beckett
【Samuel Beckett(当代最著名的荒诞剧作家):再试,再失败,更好地失败。】
●When you look long into an abyss,the abyss looks into you.——Nietzsche
【尼采: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Episode 3: Won’t Get Fooled Again(2005.10.05)
●Almost all absurdity of conduct arises from the imitation of those whom we cannot resemble.——Samuel Johnson
【赛缪尔·约翰森(英国文豪):几乎所有荒谬的行为均源自于模仿那些我们不可能雷同的人。】
(本集片尾没有出现名言)
本内容已隐藏,回复后刷新可见哦

本帖最后由 尘埃之里 于 2016-8-2 15:14 编辑
以真实并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为分析的基点,解析严重暴力犯罪的心理问题;杀亲案的犯罪心理问题;系列杀手的犯罪心理问题;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问题和高材生犯罪心理问题。通过详细解析每起刑事案件犯罪人的心理,让大家了解犯罪心理与不良的成长环境、亲情陪伴缺失、性格孤僻、不良观念形成等因素有关。预防犯罪要从早年做起,预防犯罪是全社会的责任。
本内容已隐藏,回复后刷新可见哦

本帖最后由 xyz_xx 于 2013-11-9 23:03 编辑
内容介绍:
为什么初恋难以忘怀?为什么好人会变成恶魔?为什么能在雪地里看见耶稣?为什么考试时会觉得无聊的电视剧有趣?为什么在图书馆比在家里学习的效率高?为什么施瓦辛格会成为肌肉型的动作演员?《牛奶可乐心理学》打开39只心理暗箱,洞察不可思议的人性。
本书将生硬、晦涩的心理学理论,带入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读起来会异常轻松有趣。全书值得引用的心理学概念比比皆是,丰富的案例、解说让你目不暇接,还有作者张根英亲笔绘制的漫画插图不仅简单易懂,而且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内容截图:
本内容已隐藏,回复后刷新可见哦 目录:
作者序
第1章 你我的世界大不相同
1.为什么在雪地里真的看见了耶稣?
2.为什么考试时会觉得无聊的电视剧有趣?
3.你的失误是因为性格,而我的失误是因为环境?
4.为什么人们会盲目崇拜江湖骗子?
5.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的大脑会灵光一现?
第2章 主隐藏在潜意识中的你
6.为什么说歇斯底里是来自回忆的折磨?
7.为什么一个人的身体里存在三个&"我&"?
8.人为什么对蛇怀有恐惧感?
9.为什么某句话能触动你?
10.怎样做才能和他人达成共识?
第3章 个人的内心与集体的威力
11.好人是怎样变成恶魔的?
12.为什么说谁都有责任就等于谁都没有责任?
13.为什么在图书馆学习的效率要比在家里高?
14.为什么独裁政权都会严控言论自由?
15.为什么平凡的德国人会共同参与大屠杀?
第4章 让人健康的动力来源
16.为什么施瓦辛格要成为肌肉型的演员?
17.为什么说性格孤僻冷漠与童年的经历有关?
18.为什么有些人会常常猜疑能的伴侣?
19.为什么明知道魔术是骗人的还会喜爱?
20.为什么说&"去地狱的路都是用善意包装的&"?
..................

#22x初学者福音有木有~基础教材哦
津版更加有趣,彭版来自本土,各位各取所好

没有看到过弗洛伊德文集的帖子的说,先分享出来啦~
文件是压缩包,内含8个PDF文件~~#7129!
如果已经有人分享过了我会删帖的哟。(′▽`〃)[hide=d10]http://pan.baidu.com/s/1kT7c9yJ[/hide]
啦啦啦希望能帮上忙~~

本帖最后由 Gの节操 于 2013-11-11 22:16 编辑
实际上窝不知道这种帖子应该选什么分类囧
窝自己是读应用心理专业的本科僧,然后咱一老师上课的时候老爱推荐我们去看电影啥的,算是比较靠谱的,所以也来推荐给大家看看#dm
但很多都是看完就不记得了【。【总之记得多少就写多少呗……
01. 扪心问诊【米国版】 第三季 (电影FM上我只找到第三季是有资源的,一二季是直接在百度影音上搜来看,所以就不放链接了)
心理咨询课老师推荐的,以色列有拍过,但课上看的是米国版。米国版一共有三季,里面基本就是每一集拍一次咨询的内容这样的……当然不是说里面演的就全是对的,但应该说是比较靠谱。然后其实老师上课有时也会让我们说说里面哪里做得不够到位之类的……
02. 死亡实验【德国版】戳来看
这电影的原型是斯坦福监狱实验,虽然结局多少有点不同,但是……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然后德国版的演员虽然没有米国版的好看,但给人感觉比较到肉#dm
还有的就是德国版的男主角好像还拍过另一部(咱老师说)很好看的,记得好像是电影,内容就说主人公做了班主任还是什么,带着自己的学生到海边体验啥啥(死亡?)忘了……然后窝还没看就把电影名字给忘了了囧,哪位好心的给提醒一下呗
03. 楚门的世界 戳来看
第一节课推荐的就是这部但我一直没看【。
04. 心灵捕手 戳来看
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虽然里面的男主角不帅……【也就是说她经常在推荐这部电影【但我还是没看【。
05. 雨人 戳来看 这个好像推荐过又好像没有……
06.搏击俱乐部 戳来看
“没看过你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帅”“反正就是我男神”——老师语。
老师没推荐但窝看过感觉还不错的:
01. 发条橙 戳来看
好像很多人都推荐过,各种经典的行为主义#dm
02. 红色之洲 戳来看
很久之前看的了,当时觉得里面表现的那种让群体发疯的力量好厉害啊好厉害,但说真的其实细节方面究竟靠谱不靠谱真的不记得了囧
03. 火柴人 戳来看
广场恐惧症什么的,有点黑色幽默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对精分之类的题材特别感兴趣,反正我以前是。其实现在也是,不过感觉好像这类型的题材拍来拍去都差不多啊于是就慢慢没那么感冒了……然后实际上我对解离症这些实际上并不是很熟悉,所以评论推荐什么的未必会很准确#dm
这四部电影在豆瓣上的评分,秘窗是排最后的只有6.9分,然后另外三部都是8.4分并列,IMDB评分则是《禁》8.0、《穆》7.9、《ID》7.2、《秘》6.5。但实际上我觉得最不靠谱的是致命ID……分裂出十个人格这个是有可能的,但BUG1,人格之间的交流也太无缝了吧喂;BUG2,理论上记忆不会那么连贯吧我说;BUG3,要说人格整合的话大概不应该是这种情况?……要说以上BUG都是药物作用的话我也没啥好说的啊哈哈哈……
禁闭岛是这四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一部,当然原因之一是小李做主角【喂【然后它的转折都算是比较清晰,编剧构思挺巧妙的,记忆中也没有什么很致命的BUG
秘窗有点不明白为啥评分这么低……最起码它对精分的临床表现还是抓得OK的啊#dm
然后穆赫兰道……好像很多人推荐,但窝感觉……噢……也就是这样#dm
05. 心理追凶 戳来看
很久之前开始看的,PLX的字幕才翻到第二季就没了,那时候啥都不懂乍觉得跟lie to me有点像,但后来觉得自己真二逼啊……其实心理追凶说的是犯罪侧写,主角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学者,是个大学讲师,但在协助JC破案啥啥的。可能是因为本来就很喜欢英剧的调调,对美剧不太感冒,所以虽然两者内容不同,但lie to me 和这一部只能推荐一部剧的话,毫不犹豫地是心理追凶。
楼下小伙伴推荐的,也写上啦
01. lie to me 戳来看
说的是微表情啥啥的。虽然这剧好像火过好一阵子,但上面也说了,会先推荐心理追凶而不是它,为啥呢……一来么,当然不是说它不科学,实际在心理咨询当中来访者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也是很重要的,但还要结合实际的情景去分析,而且微表情啥啥的真要运用的话需要大量的训练,这戏编得太玄了让我感觉自己真的太蠢了@@26!!;二来,这剧有三季,但我只对第一季有感觉,觉得后面不太好看……【好吧或许是对美剧有点微妙的偏见【喂你
果冻° 发表于 2013-10-4 21:24QLQ那我也来推荐个心理学的电视剧《lie to me》
噢噢!这个也好看,不过总觉得到后来有点烂尾了#pm
还有一部说犯罪侧写的英剧也很好看,没记错的话好象是叫《心理追凶》,可惜我看的时候只找到了一二季的字幕@@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