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本帖最后由 freshleaf 于 2017-7-21 18:56 编辑 思想改造,又称“洗脑”。不少中国人以为“洗脑”一词来自外国,来自英文的Brainwashing。 杨绦女士在《洗澡》这部小说的前言中就讲到“洗脑”是西方人的说法,甚至连毛泽东主席也把“洗脑”一词的发明权派给了美国人。 刘青峰则以为“洗脑”是指苏联的事,那和中国的思想改造不尽相同。 但西方人却坚称“洗脑”正是指中国的思想改造。 “Brainwashing一词正是来自中国,来自中国人的一个口头语hsi nao或xi nao。 一九五一年,美国记者亨特(Edward Hunter)写了一本书,名叫《红色中国的洗脑》。 一九五六年,亨特又出了本书《洗脑》。 一九六九年,美国心理学家利夫顿(Robert Jay Lifton)在他的《思想改造与极权主义心理学》一书中,也多次用到“洗脑”一词。 由此看来,“洗脑”一词倒不是进口货,而是“出口转内销”。 不错.在我国大P内正式文件、文章和讲话中我们都还没有见到过“洗脑”这个词。 不过类似的说法大家都很熟悉。 例如“洗澡”的说法,早在五十年代便很流行(杨绦的《洗澡》写的就是五十年代初期知识份子的思想改造)。这还让我想起了更早期鲁迅先生的“洗脚”说。 在六十年代的“四清”运动中,又有“干部上楼,洗手洗澡”的说法。 可以推测,“洗脑”便是产生于这类运动的一个不载之于文件,但流行于口头的词汇。 有趣的是,大P自己好像不大喜欢“洗脑”这种说法。 粗考其因,也许是“洗脑”一词是通过美国人批评思想改造运动而流行开来的,所以就使得这个词沾上了某种“反P”的嫌疑;儘管平心而论,“洗脑”和“洗澡”取义相近,本身并不一定带有贬义,而且还更贴切,更传神。 到了今天,我们的话语体系仍然是一脉相承。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东西已经发生了改变,但有一些东西一直悄悄地,在你不知不觉的地方,存在着。。